APP下载

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机制、发展思路与相关举措

2021-11-04张夏恒

当代经济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跨境电商

DOI: 10.13253/j.cnki.ddjjgl.2021.10.008

[摘 要] 在跨境電商快速发展趋势下,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适时提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从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两个层面,通过分析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机制,发现推动跨境电商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基于此,应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推进跨境电商与实体经济、传统产业融合,来扩大国内大循环、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具体举措表现为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推进产业融合、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探索模式创新等。

[关键词]跨境电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  F72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0461(2021)10-0059-07

一、引 言

跨境电商快速崛起、高速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满足了消费者日趋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以独有的优势推动着国际贸易形态的急速转型。跨境电商备受国家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展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跨境电商,提出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我国传统产业进入瓶颈期,急需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疫情在全球范围持续蔓延,其对经济、社会、技术、商业模式、企业都产生巨大影响,加速了全球跨境电商及相关方面的改变。跨境电商发展不断成熟,阶段性特征愈发显著,最终将在持续量变积累下实现质变,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外贸转型、产业变革等多个方面。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腾飞,制造业大国地位不断夯实。但是,随着技术变革、时代发展、社会变化,在逆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疫情持续冲击、单边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及不断涌现的对我国多维度的歧视,为有效应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进一步释放可持续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5月14日中共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写进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这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繁荣与稳定,充分发挥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彰显大国风范。国内学者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展开较多研究,普遍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于我国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1-3]。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推动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且已成为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推力[4]。作为数字经济的形式之一,跨境电商同样会成为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但是,跨境电商又不完全等同于数字经济,其又具有自身一些显著的特征[5]。因此,探究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话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逐渐递增,与外贸形成较大反差

近些年来,我国传统进出口贸易增长乏力。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规模为26.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2019年规模为31.6万亿元,增长率为19.7%;逐年环比看,传统外贸进出口增速放缓,甚至2015年、2016年在进出口方面均出现负增长。与增长疲软的传统外贸相比,我国跨境电商则呈现飞速发展趋势,市场规模逐年剧增。如图1所示,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2020年规模为12.5万亿元,增长率为197%;早些年,我国跨境电商年增长率超过30%,近几年增长率也呈两位数。再据海关统计数据(此数据为纳入海关监管的跨境电商交易数据),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其中,出口1.12万亿元,增长40.1%;进口0.57万亿元,增长16.5%。在疫情持续冲击下,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与跨境电商进出口的反差更加凸显。据中国海关总署、亿邦智库及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为-6.4%,第二季度为-3.2%,在第三季度才实现转负为正;跨境电商进出口则一直保持逆势增长,第一季度增速为34.7%,第二季度为26.2%,前三季度则为52.8%。由此可见,我国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冰火两重天,且跨境电商对传统外贸的“挤出效应”显著。

(二)我国跨境电商向新兴市场、丝路沿线国家发展趋势显著

从国别看,据中国海关总署、亿邦智库及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虽然欧美仍是我国跨境电商最主要的市场,但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对东盟、日韩、俄罗斯等市场愈发重视,尤其是东盟市场。2020年,东盟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东南亚也是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更加看重的市场。阿里巴巴收购Lazada,这为我国企业进入东南亚跨境电商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渠道与平台。非洲、拉美、中东的市场由于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目前入驻率不高,未来将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我国跨境电商重要的市场,如: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9年的进出口总值达到9.27万亿元,增长10.8%,比外贸整体增速高出7.4个百分点。

(三)跨境电商平台与独立站双轮驱动的发展趋势愈发凸显

从企业层面看,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与速卖通是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偏好入驻的前三位跨境电商平台;此外,Shopee、Lazada两个面向东南亚市场的平台也是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海的重要选择。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平台型跨境电商强势崛起,如亚马逊、eBay、速卖通、Wish等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逐渐成为主流平台,且控制着全球跨境电商业务,这些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对交易影响力度越来越大、对供应商的控制越来越强。为了逐步摆脱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的垄断,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或正在规划开设独立站,跨境电商逐渐进入立体化渠道布局阶段。在疫情持续冲击下,独立站发展飞速。独立站的兴起除了受到第三方平台的运营成本增加、“头部效应”越发显著等因素影响外,更多是第三方平台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越来越规范,罚款或封号对于中小卖家更加普遍;还因为独立站开发工具更加普及,如Shopify等海外服务商大力开发中国业务,PingPong、连连等我国本土的独立站服务商也在崛起,这都降低了独立站的进入门槛。大部分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的业务发展到一定的瓶颈后,都会倾向渠道多元化,进入更多更好的渠道。这些因素都刺激了跨境电商独立站的快速发展。

(四)陆续出台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有利推动了跨境电商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电子商务愈发普及的大趋势下,全球跨境电商市场需求不断得到释放,尤其疫情持续蔓延更刺激了跨境网购消费习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广泛运用在跨境电商产业链的生产、物流、支付及服务等环节,跨境电商行业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近年来,我国陆续分五批次设立了105个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全国范围进行布局,还增设了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城市,陆续试点“1210”“9610”“9710”“9810”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在内地49所院校开设跨境电商本科专业,并打通了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及本科院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伴随诸多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三、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机制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具备了挖掘国内市场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源、工业体系与技术支撑,加之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与国内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能力,为实现国内大循环奠定了基础[6];在对外开发、包容联动与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指引下,我国在对接国际规则、嵌入全球价值链、主动融入国际循环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基础,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联动创建了很好的条件[7]。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国民经济循环依托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环节[8];国际循环的战略路径较早由王建提出,他认为要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换取外汇收入支撑国内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9]。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全球价值链发生了垂直化分工的深刻变革,国际循环的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参与国际循环的载体更加丰富,这又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了新的变化[10]。2021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以跨境电商为引擎,推动传统产业与传统外贸转型升级,通过跨境电商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跨境电商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论机制如图2所示。

(一)跨境电商促进国内大循环的理论机制

国内大循环立足于国内庞大的消费需求市场,依托我国人口消费红利,借助跨境电商进口释放国内消费需求、推动国内消费升级。跨境电商是一种新模式、新业态,借助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加快了自身的创新发展。跨境电商能够聚焦国内市场,依托国内完整的分工体系,通过推动国内消费转型进而实现扩大内需的效应,构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多環节的协同效应,实现了全面通畅的国内循环体系。无论是2020年1月17日的商务部等六部门出台政策,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进一步扩大到国内50城市及地区和海南全岛;还是2021年3月18日的商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的通知》,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扩大至所有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所在城市(及区域),以及“1210”“9610”海关监管方式的创新。这些措施都旨在借助跨境电商推进国内大循环。

1.跨境电商改变了国内生产成本

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商业模式,其显著特点之一是打破了信息不对称,能够有效地对接生产要素需求,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生产制造商的生产成本。跨境电商实现了更广阔、更便利的供需关系匹配,通过减少传统采购活动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供应商与生产制造商间的交易成本,还通过减少商品流通的渠道层级,能够直接减少商品交换环节中的交易成本,间接地改变了生产成本。跨境电商具有低边际成本效应[11],更集中反映在跨境电商平台的集聚效用,借助于平台数据的低边际成本特点,聚焦上下游更多的企业,平台的生产成本呈指数降低态势。跨境电商还具有范围经济效应,除了商品销售的关联利润外,还能够带来更多的伴生利润[12]。伴生利润在跨境电商活动中更多表现为分摊固定成本与降低可变成本。以跨境电商平台为例,通过平台集聚供应商及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还可以提供支付业务、物流业务及其他金融业务等。通过产品的多样化分摊了跨境电商平台固定资产的折旧及营销成本。

2.跨境电商调整了国内产业结构

跨境电商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优化了国内产业结构,并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数字产业化衍生出更多的新型产业模式,还通过产业数字化,推动了诸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跨境电商不断创新发展,衍生出M2C、O2O、B2B2C等多种新的交易方式;还通过与外贸融合发展,不仅改变着传统外贸交易方式,还缩短了传统外贸交易流程,增强了跨境电商产业链交易链参与主体的协同能力,实现了跨链融合与产业间的供需结构动态均衡。单就跨境电商产业链而言,随着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与不断完善,交易载体、物流、支付、供应链等环节不断创新,还衍生了平台引流、数据处理、网络模特等新的产业。跨境电商依托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产业边界,推动了产业融合,重构了产业生态系统与制造模式,促进了产业创新模式向高效共享与协同转变。跨境电商实现了对既有经济模式的颠覆重塑,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生新模式、新业态的重要驱动力。

3.跨境电商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跨境电商属于服务业范畴,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推动两业协同发展,是我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发展跨境电商,契合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十四五”规划的顶层设计。产业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国内大循环贯通国内供给侧的起点,产业升级能够有效缓解结构性短缺与提升供给质量。通过推动传统产业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能够重构产业链、驱动产业创新,进而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企业纷纷涉足跨境电商市场,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加速产供销信息衔接,快速收集、整理与分析消费端数据,驱动原有的大批量订单式生产向小批量、多频次的柔性制造变化。跨境电商带动了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发展,如在线支付、海外仓、智慧物流、新媒体营销等。传统外贸企业纷纷借助跨境电商模式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我国近年来不断出台多项推动跨境电商及关联产业的利好政策,也刺激了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将跨境电商作为外贸转型、开拓全球市场的重要渠道[13]。

4.跨境电商改变了消费行为决策

消费是国内大循环的核心落点,内需释放与消费升级是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跨境电商对优化国内消费结构、提升国内消费层次、推动国内消费升级非常重要[14]。数字技术驱动了国内消费群体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日趋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习惯与决策。线上消费习惯不断稳定,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范式逐渐形成。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得到了释放,尤其“90后”“00后”逐渐成为国内消费主力群体,这些群体又伴随着互联网社会成长起来,对跨境电商消费方式的接受度更高。全球范围持续蔓延的疫情也影响着国内消费主体的消费行为决策,使得跨境网购消费粘性不断提升,为跨境电商发展扩宽了消费群体与市场规模。据2020年各地数据显示,出口转内销的潜力正在释放,如:2020年第三季度,广州海关关区加工贸易内销货值比第一季度增长30.74%。我国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纷纷设立外销产品专区专场,如:苏宁拼购上线“助力出口企业转型”专区,淘宝特价版上线外贸频道,为跨境电商平台30万家外贸工厂开辟专属销售频道等。越来越多优质出口产品正在丰富国内市场供给,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活力和有效需求。

(二)跨境电商促进国际大循环的理论机制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但并非国内大循环取代国际循环。扩大内需不是用内需完全取代外需[15],而是立足国内大循环,探索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的联动协同效应,进而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跨境电商既能有效拉动国内需求,促进国内需求与产业的良性互动,还能够推动国内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培育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促进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拉升,扩大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的机会,促进国内经济深度融合到国际经济循环中。

1.跨境电商拉动了国内市场效应

跨境电商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助推规模经济的形成,从而衍生出大量的本土企业。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官方备案注册成立的涉及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数量为5 870家,增长幅度达61%。依托我国庞大的市场及良好的发展潜力,吸引位于价值链高端的诸多外部企业入驻国内市场,近年来Shoppe、Jumia、Wish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纷纷进入国内市场。跨境电商有效衔接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通过跨境电商进口打通了国际市场进入国内市场的通道,通过跨境电商出口贯通了国内市场走入国际市场的通路,实现了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双循环协同效应。2021年3月18日,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的通知》,进一步扩大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范围,旨在发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拉动国内市场。跨境电商出口的增长,更是直接拉动了国内市场效应,通过出口业务的增长,促进国内传统产业与企业业务量增加,加快培育了世界级领先的产业集群。国内市场效应是依托跨境电商助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途径。

2.跨境电商带来了成本节约效应

贸易成本是影响国际经济循环的关键因素。贸易成本不仅可以细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还可以分为交易前期成本、交易中期成本与交易后期成本。跨境电商促进了贸易便利化,并通过贸易便利化间接降低贸易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16]。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在改变企业成本结构的同时,也大幅度降低其贸易成本,刺激更多的企业积极通过跨境电商方式参与出口贸易活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既能够降低交易前期的贸易成本,还能够降低交易中期与交易后期的贸易成本[17]。从贸易成本产生的三个阶段看跨境电商对国际经济循环的成本节约效应:在交易前期阶段,跨境电商加速全球的信息流动与供需匹配效率,改善交易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有效降低宣传成本、调研成本、搜寻成本与匹配成本;在交易中期阶段,跨境电商实现了沟通的即时性,降低了企业间的沟通成本、协调成本与合同签订成本;在交易后期阶段,跨境电商及其配套的支付系统、物流协同及综合服务系统,有效降低了交付成本、订单管理成本、客户沟通成本、物流运输及配送成本。

3.跨境电商推动了要素跨境配置

跨境电商加速了要素在国内与国际范围配置的市场化,驱动了要素的市场配置效率,拓宽了要素的市场配置范畴,降低了要素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困境。跨境电商通过数字技术及其数字平台的搭建,驱动了数据要素向傳统要素的渗透与融合,进而能有效提升要素质量。跨境电商平台尤其独立站的兴起,使得企业能够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来配置生产要素,通过减少商品流通环节,加速了消费端与生产端的衔接时间与效率,尤其通过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实现了消费端定制化,也提升了企业对生产要素参与的积极性与话语权。数据跨境的加速流动,也从全球范围内推动着技术、资本、劳动力与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的系统性变革与优化重组,刺激了传统产业向数据化、智能化方向转型。通过要素优化组合,企业借以实现了要素能够在不同部门间、不同主体间、不同地区及不同国家间的分配与组合,尤其推动要素由低效领域转向高效领域,改善传统要素市场的资源错配难题。

4.跨境电商深化了国际分工合作

在国际分工合作中,企业是最活跃的要素。跨境电商依托其高效的网络衔接效用,不仅推动了跨国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大型企业布局全球市场、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也降低了中小微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嵌入难度,促进了中小微企业既能融入国内产业分工体系,也能促进国内产业分工链条在全球产业链的嵌入。我国企业多采用“双重嵌入”模式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即先嵌入国内产业集群,再整体嵌入全球价值链[18]。依托跨境电商产业集群、产业园区的建设,实现了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与集聚核心,吸引着供应商上下游及同行众多的中小企业实现地区集聚。这些产业集群依托跨境电商渠道,打破了传统产业集群的时空屏障,拓宽了中小微企业融入产业集群的通路,促进了国内产业分工链条的展开,进而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国内生产网络与供应链网络。跨境电商推动了产业集群整体链接到全球价值链生产环节,并提升了参与国际大循环的便利性,从而利于构建我国主导的区域价值链及助推我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

四、跨境电商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思路

(一)跨境电商通过激发内需市场动力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推动下,能够激发我国内需市场的扩张能力,进而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新经济形态。跨境电商成为推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需市场动力。内需市场不仅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立足之本,还是撬动国际市场的引擎,助推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联动效应。

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包括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及不断涌现的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利用这些新兴技术能够对跨境电商交易中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抓取与分析,不仅包括消费数据,还包括支付数据、物流数据、生产数据等,从而驱动跨境电商活动参与主体更加精准地开展商业活动。伴随内需市场的成熟与细化,新的消费需求、消费行为与消费决策不断涌现,跨境电商依托精准数据的抓取,适时进入直播、社交、社区等创新性消费场景,在满足内需市场上述新需求的同时,还重塑了消费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模式与需求拉动模式。如前文所述,跨境电商不断发展与成熟应用优化了要素市场化配置,加速了要素自由流动。跨境电商与传统经济、传统产业、传统企业的加速融合,依托每年不断释放的利好政策,公开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逐渐形成,推动了各种要素在企业间、产业间、地区间、国别间的自由流动。跨境电商通过匹配国内有效需求、刺激新兴需求及优化国内市场环境,为双循环新格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跨境电商通过推进国内产业转型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与创新,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夯实了产业基础、构建了产业支撑。跨境电商从需求侧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从供给侧盘活国内市场供应并开拓国际市场供给,实现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侧发力,通过与传统企业、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通过规模经济效益与范围经济效益促进了产业效率提升与创新发展。

跨境电商能够借助降本、增效、创新的方式,帮助传统产业降低产业成本、提升产业效率、推动跨业融合、重构产业模式,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嵌入新兴技术,跨境电商不再割裂单一产业链条,驱动商业活动的网络化、协同化转变,融入了多产业链条协同运作,进而构建出跨境电商生态系统以及与传统产业生态系统的协同范式。跨境电商提升了传统产业内分工与专业化水平,提高了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更促进了国内产业链的延伸与国内产业循环的顺畅。跨境电商通过驱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嵌入全球价值链,并吸引了更多的中小企业依托跨境电商平台进入全球市场,为企业参与到国际经济循环提供了机会与平台。传统产业通过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依托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在提升自身产业水平的同时,还能够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提升国内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拉动内需增长,促进国内大循环;通过国际经济循环还利于国内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与结构优化,驱动国际经济循环助推国內产业循环,进而实现双循环的良性发展。

(三)跨境电商通过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跨境电商优化了贸易的各个环节及其组织过程,显著地降低了贸易成本,包括交易前期、中期与后期所涉及的宣传成本、调研成本、搜寻成本、匹配成本、沟通成本、协调成本、交付成本、订单管理成本、客户沟通成本、物流运输及配送成本等。以搜寻成本为例看,跨境电商平台及其他新兴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克服贸易中的信息壁垒[19],与此同时,跨境电商还推动了对外贸易交易环节的创新发展。跨境电商在促进外贸创新方面,还表现为作用于传统外贸行业,促进传统外贸转型升级,也包括鼓励传统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跨境商品交易活动。我国近年来陆续出台的海关监管创新政策及其他利好措施,如稳外贸稳外资的工作意见、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跨境电商综试区批设、服务贸易创新措施等,有效解决了跨境电商贸易便利化问题。2014年的“9610”“1210”海关监管方式,涉及到跨境电商进口,旨在拉动国内消费市场;2020年的“9710”“9810”海关监管方式,涉及跨境电商出口,旨在拉动国际消费市场。通过扩大跨境电商出口规模,促进消费主体向国际贸易主体转变。这些都加速了国内需求由低端层面转向高端层面,促进产品的更新及产业的升级,进而实现内需、供给与外贸的联动效应,推动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五、跨境电商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相关举措

长期依托出口导向型战略所构建的生产体系,在短期内无法发生根本性的重构,但是这也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牢固的产业基础。跨境电商立足于国内市场与产业依托,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然而,跨境电商新动能的作用充分发挥仍存在诸多障碍。通过探索跨境电商发展新路径、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已成为国家战略,为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展开: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双循环发展基石

跨境电商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20],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这些基础设施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软件设施;既包括支付、物流等核心辅助功能,也包括人才培育、营商环境的支撑功能。为推进跨境电商发展,扩大跨境电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积极作用,需加快“新基建”工程,尤其加快布局5G、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基础与互联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海外仓建设,尤其公共海外仓建设,国内加快互联网、快递在农村地区的布局,打通与夯实国内国外市场的物流网络。以“新文科”为引领,创新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加大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专业设置,尤其向中高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聚焦。探索、扩大对跨境电商领域的监管创新,在确保行业公平良性竞争的情况下,激发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潜力。

(二)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区块链、大数据、神经网络、量子技术等数字技术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加快数字技术与跨境电商、金融、供应链等领域的场景应用。不仅如此,将数字技术运用在跨境电商的供应端,通过推动传统产业的生产环节数字化,构建互联互动、高效运行的制造业数字化系统,再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及量子技术等收集生产端、供应端的数据并加以优化处理,实现传统产业的智慧制造;将数字技术应用到消费端与需求端,通过分析消费者行为、习惯与购买决策所产生的数据,并与传统生产要素实现渗透融合,反向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与组合,进行构建全新的传统产业数字化模式。

(三)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

践行国家关于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打造若干世界领先的产业集聚的顶层设计,着力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与制造业等诸多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驱动跨境电商应用于传统产业推进其转型升级。优先发展一批具有跨境电商产业优势的龙头企业、头部企业,围绕这些关键少数企业,通过一企一策差异化扶持政策,推动其“跨境电商与产业深度融合”。以跨境电商园区为载体,通过跨境电商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推动跨境电商企业、生产企业、服务企业联动发展,发展产业链、产业圈,产业集群。通过全盘布局,打造局部竞争优势明显、功能相对完整的跨境电商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国内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四)加快区域贸易协作,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所体现的平等性、普惠性与共享性等特征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倡导的“现代、全面、高质量和互惠”原则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脉相通。RCEP有助于我国扩大出口、优化进口,推動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规范各类要素市场,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也是我国跨境电商重要的市场,近年来双边交易规模不断攀升。融入以RCEP为代表的区域贸易协作,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尤其借助跨境电商载体,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及创新集聚,推动共建经贸“利益共同体”。

(五)探索模式创新应用,鼓励经济双循环自主创新

我国持续探索推动跨境电商领域的模式创新,包括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城市、“1210”“9610”“9710”“9810”海关监管模式、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通过探索模式创新与应用,能够鼓励与推动跨境电商发展,进而推进跨境电商与实体经济融合,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零售、跨境电商独立站、跨境直播电商、跨境社交电商、跨境社区电商等新模式也不断涌现,这些都会构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创新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贾康.“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之学理逻辑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1,42(2):18-25.

[2]陈文玲.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4):1-8.

[3]江小涓,孟丽君.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管理世界,2021(1):1-18.

[4]韩彩珍,张冰晔. 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机理和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20(6):41-46.

[5]张夏恒,李豆豆. 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耦合发展研究——兼论区块链技术在三者中的应用[J].理论探讨,2020(1):115-121.

[6]姚树洁,房景. “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和理论机制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6):10-23.

[7]姜英华. 中国经济双循环:现实依据、实践路径与价值意义[J].理论月刊,2021(2):85-91.

[8]陆江源,杨荣.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推进国际循环[J].经济体制改革,2021(2):13-20.

[9]王建.谈走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可能性及其要求[J].农垦经济研究,1988(2):33-36.

[10]王直,魏尚进,祝坤福.总贸易核算法: 官方贸易统计与全球价值链的度量[J].中国社会科学,2015(9):108-127.

[11]赵春明,班元浩,李宏兵.数字经济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制、路径与对策[J].国际贸易,2021(2): 12-18.

[12]杨汝岱.大数据与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18(2):10-13.

[13]张夏恒.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障碍、驱动因素及路径依赖——基于对377家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调查[J].中国流通经济,2020,34(12):72-82.

[14]张梦霞,郭希璇,李雨花. 海外高端消费回流对中国数字化和智能化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20(1): 107-120.

[15]高凌云.内需压力、经济规模与中国出口的可持续增长[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34(1):31-44.

[16]鞠雪楠,赵宣凯,孙宝文.跨境电商平台克服了哪些贸易成本?——来自“敦煌网”数据的经验证据[J]. 经济研究,2020,55(2):181-196.

[17]马述忠,郭继文,张洪胜.跨境电商的贸易成本降低效应:机理与实证[J]. 国际经贸探索,2019,35(5):69-85.

[18]刘志彪,吴福象.“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价值链的双重嵌入[J].中国社会科学,2018(8):17-32.

[19]孙浦阳,张靖佳,姜小雨.电子商务、搜寻成本与消费价格变化[J].经济研究,2017,52(7):139-154.

[20]张夏恒.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31.

[21]刘丹.RECP贸易机理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39-46.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ual Circulation Promoted

by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eoretical Mechanism,

Development Ideas and Relevant Measures

Zhang  Xiaheng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Trade, Nanch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330108,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trend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e timely proposal of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dominated by domestic large circulation and mutually promoted b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ual circul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promoting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ual circulation from the two levels of domestic large cycle and the international large cycle, it is found tha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ual circulation. Based on this, we should vigorously develop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e real economy and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so as to expand the domestic cycle and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ual circulation. Specific measures include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accelerating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ment, promoting industrial integration,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exploring model innovation, etc.

Key words:cross-border e-commerc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ual circulatio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責任编辑:蔡晓芹)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跨境电商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策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