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析
——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
2021-11-04汪晓琳柳桂云
汪晓琳柳桂云
(1.湖北工程学院体育学院 湖北 孝感 432000;2.江汉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标志着“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把健康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健康与体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育的发展与体育教育事业联系很紧。为了青少年健康的提高,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为地方中小学培养体育师资,以健康中国核心为依托,以全面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出发点,探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策略。改革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亟待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1、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现阶段的课程改革
1.1、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主要是培养中、小学合格的体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高素质的体育教师能对中、小学生的体育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能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体育素养。好的体育教师能使中、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因此,要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不断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相关的理论等。
1.2、构建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把健康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中国”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新课程的构建中,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扣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的建设着眼于社会的经济发展,知识创新。改善整体设计,增强素质基础,扩大专业知识,弘扬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能力,并专注于个性发展。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和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1.3、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单一,课程设置比较片面,各学科之间相对独立,这使得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缺乏多方位、多层次方面的知识。在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比例、课程内容方面,除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内容之外,在健康教育及休闲体育等内容涉及很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向虽然逐渐向着全能化方向前进,但在课程改革设置上却出现“换汤不换药”的局面,课程设置偏向技能方面,对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高。
2、湖北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现阶段的课程改革
2.1、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社会文化素养,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地掌握体有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指导、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与管理工作,能拓展相关领域(如,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培训机构等)的工作能力的多样化应用型中高级体育教育人才。
2.2、通识必修课增加健康教育课程
在“健康中国”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正在向着“体育与健康”的理念发展,把健康教育放到重要位置,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湖北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通识必修课程中新增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两门课程,规划了相应的专题讲座。
2.3、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高校课程结构和内容也在不断的优化,课程建设方面应紧紧抓住体育的两头,即健康手段和健康知识,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处理好多元性目标和核心目标的关系,合理配置专业技能与健康素养课程,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独特的功能,处理好知识、技能与健康的关系,全面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以实现一专多能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
3、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3.1、改进课程设置
高校在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没有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应性不强,导致学校在安排相关学业和课程的时候,学生的完成度和达成度不高,课程教学对学生的专业支撑性不强,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学习效率较低。湖北工程学院体育学院为了能够有效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就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进行改革,对课程的设置进行合理改革,丰富学生的课程内容,将单一的体能训练、专业课训练设计成具有团队合作、相互竞争的课程,针对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季,对学生进行室内专业教育,从而改善学生的厌学心理,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2、公共基础课占比高
湖北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公共必修课的科目的设置要求,是按照学校其他同等人文类专业来设置的,课程的学习设置在第一、第二、第三学年,在总学分160个学分中,其中通识必修课学分42分,创新实践活动必修课6学分,专业必修课81学分,专业选修课31学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比:109:46.5。在公共必修课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在4年内拿到8个公共选修课的学分,其中有200门左右的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择,课程的多样化和数目上的保证,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条件。
3.3、提高应用学科的学习要求
进入新的世纪以后,面对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计算机和外语两个方面对新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跟外语课程一直以来是体育教育专业必修的两大课程,由于体育专业的学生都是通过体育高考入学,文化功底相对较差,所以要求并不高,但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各行业之间对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湖北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把外语和计算机这两门公共必修课的学习要求提升到了同学校其他专业一样的高度。
3.4、增加专业课理论占比,减少专业技能考核
湖北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做了调整,以往大多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学校要求达到一定标准,比如,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而湖北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则在学生专业课的教学中增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降低学生在技能方面的标准,重点考核技术动作,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与理解。
3.5、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并且鼓励学生间进行互相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竞赛、模拟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主动性,有效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6、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仍是以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为主,因此在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湖北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设置相关的实践课程,用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能力,在第四学年的见习、研习及实习中,由本专业资深教师进行指导,一并抓好教育实习管理工作,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实习质量。
4、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4.1、课程体系健康性不突出
体育课程具有教育性和健康性,在建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时,“健康第一”的思想并不突出,体育课程的教育性排在了健康性的前面,体育课堂上对学生队形队列、运动负荷等方面的关注多于对学生的创造性、情感、兴趣等方面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体育课程的教育性,这样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教育不仅仅只是对道德观、价值观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体育教师。
4.2、通识必修课覆盖面积窄
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方向,而课程的设置则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湖北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关于体育理论,专业技能的课程设置上较多,在通识必修课的设置上覆盖面积不够广泛。由表1可知,除了工具类和思想品德类课程外,其他通识类课程几乎没有,比如,经济学、管理学、高等数学等。通识必修课覆盖面积窄,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方面的发展有着一定影响,在知识拓展方面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表1 体育学院通识课程及学时
4.3、表达能力课程设置较少
由表1可知,目前湖北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中,除了英语和语文两门公共必修课以外,其他对于表达能力培养的课程几乎没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课堂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水平,对于自身的专业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由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通过体育高考入学的,文化成绩和体育成绩各占一部分,并且体育成绩比例较高,因此,学生本身的文化功底相对于其他非艺、体类院系来说是不占优的。
4.4、理论课程中实践学时较少
在表2中可以看到,目前湖北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开设了体育概论、运动解刨学、运动生理学等理论课程,这些理论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上的欠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实践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由表可知,理论课程中实践环节却比较缺乏,在列举的七门学科中,仅仅只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三门课程有实践学时,对比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的比例占比并不高。课上实践环节的缺乏,课后也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造成大部分学生理论教学能力偏弱。
表2 体育学院专业教育课程理论课及学时
4.5、专业普修课程设置陈旧
近年来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增加了许多体育理论课程,由表3可知,湖北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普修课程的设置上与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差别不大。由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体育项目已经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与时俱进,增设新的运动项目。所以在湖北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大纲中,关于休闲、娱乐体育等这些社会日益需要的课程则很少涉及。
表3 体育学院专业教育课程
4.6、课程设置灵活度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考政策的转变,使得体育教育类院校的招生质量远不如从前。现在教育事业急需高素质的毕业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体育院校应该大胆、主动地进行课程改革。以学生为基础,充分认识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状况调整课程,增加现代素质教育需要的课程,发展学生全方位的能力。适当增加语言表达、实践技能等学生薄弱环节的课程。总之,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整体能力进行灵活的调整。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在“健康中国”视域下,湖北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正在向着“体育与健康”的理念发展,把健康教育放到重要位置,贯彻落实国家“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课程体系的方面,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改善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多方面体育人才。在课程改革中,积极推进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专业知识等做了更高的要求。
5.2、建议
(1)修改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根据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展,进一步明确每个学习环节和每个学科的具体教育目标和任务,完善课程教学的相关标准。增强思想内涵,有机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各学科的学习内容应符合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充实学术素质要求,并对教学和考试评价的实施提出具体建议。要加强各学习环节和相关学科的整体性,加强有效的纵向衔接和横向协调;
(2)重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该把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处理好体育课程的教育性和健康性的关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健康性和教育性做到真正的统一;
(3)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合理调整通识教育课程,课程体系覆盖面积加大,比如,设立跟体育有关的人文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课程,采用必修课、选修课等形式对学生展开教学,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提高选修课的质量,增加选修课在课程结构中的比例,完善课程结构,适当增加选修课的课时长度,在选修课中不断更新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实现真正的“学有所需,学有所用”;
(5)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来制定课程,根据学生的发展来制定教学培养目标和计划,提供多样课程供学生选择。增加表达类课程,增加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时长;
(6)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体育教师对于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需要,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考核标准,在以后的实践中根据专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调整;
(7)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目前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类课程在数量上比较少,增加就业指导类的课程,指导学生如何去进行职业规划,认清社会就业形势,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迅速的适应现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