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提高大学生体能水平的实践研究
2021-11-04李洁贺宝珍
李洁 贺宝珍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足开齐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长期下降的背景下,发展体能作为增强体质的关键因素,应当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如,在课中开展速度为主的训练内容,学生可再练习中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获得身心愉悦的体验感。此外,体育教师在课中安排体能练习内容,还可有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也可促使大学生开展自我品德教育。因此,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注入体能练习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发展体能才会更加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教学。本文从提高大学生体能水平的角度出发,在体育选项课中对大学生的体能状况开展实验研究,为高校促进大学生的体能素质提供一定参考。
1、高校体育课中体能练习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开展的体育课每周2学时,但从国家大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库下载我院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对大一、大二年级学生的测试数据经对比分析后发现,大二年级学生的体能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在于大一的体育课每周2学时,但这2学时是分配到2次课中,每次课45分钟,不能在同一天完成,并在1次课中安排身体素质内容,另1次课中安排运动技能教学内容。所以,在每周的2学时课中,大一的学生每周都能开展一次体能练习,大二的体育课没有特别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每周2学时,教师只是按照常规的体育课堂开展教学,没有将身体素质内容安排到大二的体育课中,所以,经调查发现大二学生的体能水平呈下降的态势,纵观我院学生的体能水平,男、女生的肌肉力量、心肺耐力欠佳,说明大一学生的体育课中,虽开展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但在体能练习内容设计、练习部位上缺乏系统性、创新性、整体性,并与技术动作教学所需体能的要求不符合,教师也缺乏运动学科上的理论知识,再有体育课堂教学中身体素质练习强度偏低,练习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侧重于徒手体能练习,在教学中,缺乏对练习强度的评价与监控等。所以,如何在高校体育课中合理、科学的开展体能训练,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高校体育课中开展30分钟体能训练的有效性分析
体能是运动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能支持,不可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技能成绩,体能与技术是互为基础,彼此支撑的关系,在高校体育课中开展体能教学符合课程发展的需要。基于我院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实际情况,本人在大二的选项课教学中利用实验法每次课开展30分钟的体能练习内容,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体能水平。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健美操班的30名普通学生,在教学实施中,设定1分钟仰卧起坐、50m、800m、原地跳转360°落地站稳、横叉作为体能练习与考核的5个项目,这5个项目包含人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影响因素,这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项目接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实验分两阶段,共计16周,第一阶段为1-8周,第二阶段为9-16周。为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能状况,在具体的体能教学中,依据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制定适宜的练习方法、手段,具体内容见下表1:
表1 学生体育课体能练习内容设置一览表
以上体能练习包含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的项目是人体运动的最基本能力,而且是同时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在具体的锻炼过程中,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动作完成的情况,所以,教师在安排体能练习时需仔细观察学生的身体、心理变化情况,灵活设定练习内容。在第一次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测试情况见表2。
表2 第1周学生体能测试情况统计表(N=30人)
第一次课前测试学生的体能情况,制定适宜的体能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在每次课的后30分钟进行体能训练,通过第一阶段前8周的练习,测试数据显示如下表3。
表3 第8周学生体能测试情况统计表(N=30人)
分析表2、表3可知,经过8周体能练习,五项测试项目等级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1分钟仰卧起坐、原地跳转360°落地站稳,优秀人数明显增多,为了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第二阶段练习时,根据学生的身体、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的训练方式、强度、频率、次数的练习。在第16周第二阶段练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第3次体能测试,测试数据见表4。
表4 第16周学生体能测试情况统计表(N=30人)
表4测试数据结果显示:1分钟仰卧起坐、50m、原地跳转360°落地站稳,三项体能测试成绩均在合格状态,相比第一阶段成绩明显提升,但是学生的800m成绩,优秀人数较少,需要加强练习,横叉成绩在不合格等级的有9人,说明在大学阶段发展学生的柔韧性是较为困难的,但有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总体而言,学生的体能成绩较第一周的有明显的提高,各项目的优秀、合格人数显著增长。
3、结论与建议
实验结果证明,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开展体能练习是符合体育课程发展的需要的,不仅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体能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高校体育课中开展“30分钟体能练习”是可行的。同时在高校体育课中开展体能练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体能练习与运动项目的一体化。
体能是运动基础,没有体能支撑,不可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技能成绩,体能与技能是彼此互为基础,相互支持的关系,所以,在日常的体育课中科学的设计体能练习内容,依据运动项目的具体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将30分钟体能练习内容穿插到课中,最终实现运动项目与体能的一体化,更好的发展体能与技能。不能在课中发展了体能,丢失了技能,毕竟体能是为技术学习服务的。
(2)丰富体能练习的内容和手段。
在体育课中开展体能练习时,教师应遵循量变就是质变的原则,合理、妥当安排体能练习的内容,保证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都能得到锻炼提高,可采用体育游戏的方式落实学生体能的发展,使大学生在体能练习时不易于枯燥,不易于产生厌恶情绪,例如,在发展协调性时,可采用“九人十足”游戏,在发展力量素质时,可采用“背人跑”、“推小车”等游戏,发展速度素质时,可采用下叉进行“最长的绳子”游戏比赛。所以加强体能练习内容多样化和练习手段趣味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有效发展学生的体能。
(3)构建体能训练评价制度。
将体能训练内容与运动项目训练相结合,制定出体能训练目标,完善体能训练评价机制,在评价学生体能时应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采用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的自我评价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只有这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才能准确、客观、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能状况。在体育课中,发展学生体能的方法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应总结实践经验,依据教学实际,创造性的开展体能训练,将发展学生的体能视角,不仅着眼于课堂,更要结合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我体能训练,从意识上、行动上,认清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将课上的体能训练与课外主动锻炼相结合,学生的体能将会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