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物概念的生命观塑造策略

2021-11-03李晨霞郑振江

教育界·A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命观概念教学高中生物

李晨霞 郑振江

【摘要】概念是生物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塑造生命观的载体。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重视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应用多样的策略在概念教学中帮助学生塑造生命观,使学生在扎实理解生物概念的同时,发展生物核心素养。文章结合教学经验,详细阐述了基于生物概念塑造生命观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生命观;塑造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名师专项课题“基于生命观念的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课题编号(PTMS20040)。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立足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规律,详细地阐述了生物核心素养,展现了四个维度的具体内容。生命观念是这四个维度内容中的一个。生命观念充分地体现出了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别,可以说是整个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心。此外,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聚焦大概念,优化教学内容。概念是生物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发展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以生物概念为切入点,多种策略地融入生命观,使学生在夯实生物基础的同时,塑造生命观。那么,要如何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帮助学生塑造生命观呢?

一、确定目标,获得方向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对于大部分高中生物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因为核心素养提出的时间很短,生物教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认知不深刻,尤其要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更是知之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导致教师的教学行为偏离教学要求,导致概念教学中的生命观培养被束之高阁,影响教学效果。所以,笔者认为,要想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命观,教师首先要梳理教学内容,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以“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与合作”为例,这是“分子与细胞”中的内容。该节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细胞器间的分工”“细胞间的配合”“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这些内容。在这节课教学活动之前,学生早已掌握了“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知识点,为学习这节课做好了准备。此外,在初中生物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叶绿体、液泡等,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但是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新内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大学习阻碍,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的。通过分析这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笔者以生物概念为中心,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目标一:观察电镜图,用整体与局部的观点对细胞进行观察,总结细胞质和细胞器所在的位置。

目标二:迁移生活经验,用结构与功能的观点,总结、概括细胞质的结构及其作用。

目标三:自主学习任务单,初步认知新知内容;与小组成员合作扮演细胞器,总结细胞中的生命活动。

目标四:分析细胞器功能间的关系,列举实例,说明细胞各结构间存在的关系。

如此教學目标,不但将生命观融入其中,便于教师在创设多样活动、讲解生物概念的时候,顺其自然地展现生命观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概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其他的生物学习方法,促进自身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创设情境,驱动参与

课程标准中指出,生物是具有生活性的学科,生活中处处存在生物现象。学生是体验生活的个体,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经历不同的生物现象,对生物现象建立感性认知,无形中为在课堂上迁移生活经验,深入地剖析生物现象,获得生物想法做好了准备。因此,笔者在开展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时,会在导入环节创设生活情境,驱动学生参与,引发学生探究。

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例,在开展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笔者直接将自己课余时间从淘宝上购买的创意微生态瓶展现给学生。实物一经展示就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在学生观察微生态瓶时,笔者提出问题:“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微生态瓶是否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呢?如果可以,会构成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开始思索。为了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思索,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以生态系统组成结构为重点的微课,引导学生边观看边思索,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模型中初步地认知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夯实了深入探究的基础。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学会从生物模型中获取生物观点,潜移默化地发展生物观念。

三、多种方法,辅助理解

生命观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对生物概念的理解为基础的。在实施高中生物教学时,要想培养学生的生命观,教师要以生物概念的理解为起点。生物概念是对生物现象的抽象与概括,本身较为抽象。此外,生物概念中包含着生命观。因此,在实施生物概念教学时,教师要立足生物概念的特点,应用多样的策略辅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命观的影响。笔者一般应用如下方法组织生物概念教学。

(一)应用比较法

比较法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价值的一种方法,其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对比,提取出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进而全面地认知研究对象。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应用比较法,不仅可以发挥比较法的优势,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迁移生物学习经验,实现新旧知识的碰撞,尤其通过发现差异之处,加深对生物概念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切实地把握生物概念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结构的系统化。所以,在实施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时,笔者会联系教学需要,为学生选择有联系的对象,引导学生对比、总结,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掌握生物学习方法,夯实形成生命观念的基础。

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为例,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如细胞大小、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及生物类群等,借此使学生迁移生物知识,直接感受到生物概念的联系和差别,切实地理解生物概念。此外,因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和组成上存在差异,可以使学生在了解差异的同时,感受到细胞对生命系统和生命活动的影响,进而加深对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理解,促进其生物生命观念的形成。

(二)应用概念图

概念图是表征知识的工具,具有直观性和系统性。在生物概念教学活动中,利用概念图可以使学生对生物概念建立深刻的理解。所以,在实施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活动时,笔者会以生物概念为基础,指导学生制作概念图。

具体地,在指导学生制作概念图的时候,笔者会先要求学生对与所学概念有关的其他知识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关键概念,接着要求学生按照所学概念在生物学科中的地位进行排列,之后画出草图,最后根据教材内容对画出的草图进行弥补和完善。以“细胞的生命历程”为例,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笔者的指导下,大部分学生以“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和“细胞的衰老”为中心绘制了概念图。同时,联系所学内容,列出本章核心概念,主要概念如“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癌变”“细胞凋亡”等和次要概念如“无丝分裂”“染色体”“致癌因子”等,用连线把相关概念连接起来,针对两个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认真提炼出连接词,以后标注在连线旁边,最后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建构出了完善的知识结构。制作概念图的过程,其实是学生把握概念联系、深刻记忆概念的过程,便于学生加深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将生物概念变为自己的理解,为今后灵活地应用生物概念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延伸生活,提高感悟

生物学科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的一个目的是使学生正确地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的引导下,践行良好的行为。应用生物概念,践行生活行为,是学生提高生命感悟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组织生物概念教学时,笔者不但会在课堂上应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而且會将学生带入到生活中,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提高感悟。

比如,在组织了“生态系统的结构”新知教学之后,笔者继续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微生态瓶组织生活活动,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过了两天微生态瓶中的小鱼会死去呢?为什么水草会腐烂呢?想要观察微生态瓶中的动物运动状态,直接打开瓶子将手伸进去搅动,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同时将微生态瓶过渡到地球生态系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总之,在开展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时,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以生命观为要点,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生活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扎实理解生物概念,同时顺其自然地形成生命观,发展生命观,提高生物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李芳芳.创造生命的质量和幸福——基于生命意识培养的高中生物生命教育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9(11):78-80.

吴扣兰.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提升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8(07):80.

猜你喜欢

生命观概念教学高中生物
以“乡下人”身份论沈从文的生命观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
儒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