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2016-11-15张成银黄珊
张成银++黄珊
摘 要 生命观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具有启示意义。儒家的生命观集中体现在对生命意识、生命价值及生命关系三个领域,其基本观念可以作为生命观教育资源,对提升大学生生命意识、生命价值及生命关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儒家 生命观 大学生 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9.009
The Enlightenment of Confucian View of Life on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ZHANG Chengyin[1], HUANG Shan[2]
([1]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2] Tianjin Sino-Germ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Tianjin 300350)
Abstract Lif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has been in the orthodox position of the Confucian Thought o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has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he Confucian view of life embodied in the three areas of the life consciousness, life value and life relations, the basic concept can be as life education resourc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life consciousness, life value and life and relationship education quality and effect has a role.
Key words Confucian; life view;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0 引言
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其入世情怀与对生命的清醒认识以及有限生命无限意义的思想,对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儒家生命思想可以具体融入其中,用其具备的道德的制高点与修养的素雅,为推动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完善,促成大学生健康积极生命观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界同仁可以以儒家思想中对如何使生命更有意义的智慧,深化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
1 儒家生命观对生命意义、生命价值与生命关系教育的启示
1.1 儒家与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观是指对生命的看法与态度以及如何运用生命,对生活、死亡的看法与态度。儒家思想中所体现出的生命意识观是指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个人对于自己生命的终与始的观点。儒家,这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主流地位的思想流派,不同于道家的“无为”,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入世的态度去面对人生,面对生死,对人生的意义与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唯物的解读。儒家思想中体现出对自然生命本身至上的敬畏与珍惜,而在面对死亡的问题时,儒家又一改之前的珍惜,表现得闲适而洒脱。
儒家十分重视人在宇宙间的崇高地位,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天地之心。在儒家观念里,珍惜生命本身应当是一种义不容辞的事。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明确肯定了人的价值。生命是人存在的前提,是人的其他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根本。有学者认为,儒家的实质不仅仅在于“仁”,更在于“人”,儒家思想得以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原因也在于,儒家真正关注人的发展,关注社会,并不以一种漠视的、旁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同时,“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是对所有爱自己的人的一种负责。这就要求我们在生命意识中,要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
儒家虽然说“未知生,焉知死”,也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但并不是不重视死亡;相反,儒家认为活着已经不容易,死是比活更难的事,只有认识生,才能更好地体会死,表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与生命至上的情怀。儒家思想主张客观地看待生死,以平常的心态待之。孔子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荀子也坦然承认:“死,人之终也”。这些都表现出儒家面对死亡清醒、坦然的态度。儒家在面临死亡问题时,表现出不同于世俗的洒脱,这主要由于儒家认为死是对生的另一种诠释与超脱,只有正确对待死,才能真正学会如何对待生。生为可贵,生即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好好思考“生”与“死”的意义,从而让每一个人都能真正珍惜并且享受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长河中完成自己的创造。
在生命意识方面,儒家重视生命、爱护生命,倡导大学生也应保护生命。但在另一方面,儒家以道德价值的实现为人生的目标,强调每一个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相应的义务与责任。近年来,大学生轻生的新闻屡见不鲜,这正是大学生对生命不具有珍惜与敬畏的生命观态度缺失的表现。笔者认为,在大学生生命意识观的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进行珍惜生命的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可以融儒家生命观中的精华,使当代大学生对生命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加重视生命、珍惜生命。生而为人、生而来世,个人就不能仅按照个人的意愿生活,每一个人都承担了亲人及友人、爱人的所有期待,让自己的生命幸福,也让自己的生命可以为别人带来幸福,这正是儒家生命观所强调的,也正是儒家生命观在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中所应体现的。
1.2 儒家与生命价值教育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弘毅”一直是儒家思想的重点,承担自己的责任,发挥自己的价值,作用于社会,是儒家思想中认为的人生价值的所在。儒家主张以积极入世而又严谨的态度去追求个人生命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儒家主张外立业,内修心,既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有“仁义礼”的道德追求。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承担着祖国繁荣的使命。对社会的强烈则仍,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儒家思想中的这些内容,对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生命意义的缺失,对人生的淡漠,对个人责任的漠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儒家的文化中,“闻道、行道”为其价值指导原则,“朝闻道,夕死可矣”。儒家不仅追求知识,更注重个人品德的塑造,一生都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德行,努力把所学体现在实践中。奋斗目标的存在,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个人生活目标的明确反映。应对当代大学生价值感缺失的问题,构建这种积极有为、奋发图强的目标,去追求个人道德的发展与个人意义在社会上的实现,并在这样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地享受生命所带来的惊喜,是儒家生命观在大学生生命意识观塑造中的重要体现。
儒家的生命价值观高度凝练在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这种人生追求的“三不朽”中。具体说,立德就是志于道,以身载道,以完美的人格和品行成为世人的楷模。立功就是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立言则是创一家之言,从思想上拓展人生境界,为群体生活寻找最佳方案。儒家的入世思想并不是消极的、功利的、个人主义的,而是积极的、为个人更好的发展而努力的,并非常注重处事智慧的发展,注重对心态的修炼。这对当下的大学生应该是很有启发的。儒家追求的境界之一就是能在困境(包括物质困境)中做到乐观、达观,并能乐观行事,也就是“安贫乐道”、“忧道不忧贫”。孔子曾多次称赞自己的得意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又曾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颜之乐不是一种物质的快乐,而是一种精神的平静与满足,是一种超然于物外的胸襟和境界。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容易导致极端功利主义与个人主义倾向产生。儒家的生命思想中一直称赞以个人的、正义的奋斗与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努力的行为,但又不仅关注结果,在追求建功立业的同时,对关注个人思想境界以及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中,应提倡当代大学生既要追求个人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要保证灵魂上的洁净。
1.3 儒家与生命关系教育
生命关系教育在于引导大学生能够正常地看待与处理个体与社会、与自然、与他人的关系,引导大学生真正学会接受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儒家所提倡的“仁”,不仅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要求,也是对人与社会、他人与自然间一切物我关系的界定。仁者爱人,是对一切自然生命的爱,是一种向善追求,一种爱他人,爱他物的情怀。儒家又崇尚“天人合一”,认为宇宙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与理由。儒家对万物表现出恻隐之心和“无伤”的悲悯情怀。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出的“钓而不纲、戈不射宿”,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出“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都变现了对自然万物的仁爱之心。由此可见儒家虽一直倡导个人的重要性,但对于天地中的其他其他生物与广博的大自然,仍具有相应的关注与怜惜。
儒家生命观中对个人生命、对大自然中万物的生命的观点可以为高校开展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观的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支持与补充。通过开展如何处理应对生命中关系的教育,引导大学生与自我对话,与他人交流,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丰富世界。在自己方面,做到了解与接受,保持对生活的期待与愉悦心情;在他人方面,做到和谐相处,善良对待,做到自己与社会共同发展;在自然方面,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做到欣赏与爱护,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结语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世世代代生命观的更迭与变化,儒家生命观在当代可以流传,必然有其现实的优点与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人生的哲学,而这种人生哲学应为当代大学生了解。它不仅可以丰富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维度,而且可以使当代大学生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潜移默化中,优化自己的思维,提高生命的质量,承担起自己所应承担的生命责任,真正学会尊重生命。
参考文献
[1] 陈战国等.超越生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智慧[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冯沪祥.中西生死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53.
[4] 潘明芸等.大学生生命观调査及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究,2010(4).
[5] 欧巧云.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6]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编.当代儒学与精神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1.
[8]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