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来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历程和路径展望
2021-11-03喻雯艳
喻雯艳
摘 要:“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在农村的基础工程,是党亟待加强和改进的战略任务。建党百年来,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的曲折发展历程。在对其发展历程的系统回顾中,可以从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重点等方面总结出很多历史经验。展望今后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路径,应立足实际,从发展、教育、考评农村党员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路径展望;发展;教育;考评
一、引言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包括对农村党员进行的发展、教育、管理和监督,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建党百年来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经历了部分曲折,但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为党的建设尤其是农村组织建设谋发展的努力是始终如一的。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农村”“党员队伍”等主题,不断深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在党建方面的作用,在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解决路径等方面形成了很多研究成果,但还缺乏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进行梳理并总结历史经验的研究。本文基于此不足,在系统回顾建党百年来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探索其今后的发展道路,为推进新时代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继续向好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历程
我国农村人口多且受教育水平较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难以很好地贯彻到农村,所以农村既是党建的薄弱环节,也是党建的关键环节。而农村党员是联系党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天然桥梁,建设好农村党员队伍就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开始,就在进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的百年历程,仍在不断趋于完善。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克服千难万险,“党员队伍从50多人扩展到了400多万人”,其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是农村党员,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起步[1]。具体说来,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虽然我们党注重领导农民运动,但党在二大制定的党章“严格规定了党员入党条件、入党手续和党的组织原则、纪律”等[2],发展新党员的标准高,再加上党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处于秘密状态,农村党员在量上并没有得到很大发展。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为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真正开始起步。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强调“对于革命的工人学生农民免除入党手续上的繁琐形式”,还规定将农村党员的候补期缩短至一个月,使得农村党员的数量大大增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反抗國民党反动统治的过程中建立和巩固了大量农村革命根据地。由于处在农村的大环境中,党在各根据地发展的党员大都是农民出身,为了避免农村党员受小农思想的影响,红军总政治部于1932年编印的《新党员训练大纲》严格规定了党的组织、纪律。党还通过开展“政治讨论会、短期训练班和知识竞赛”等形式的活动,对农村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和组织管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弥补农村党员在反“围剿”和红军长征中的严重伤亡,中共中央于1938年作出大量发展党员的决定,提出的“党应该吸收广大的、贫苦的、革命的农民群众之中的积极分子入党”[3]使农村党员队伍迎来了大发展时期。但也因此出现了急功近利地集体加入或不经过仔细审查即吸收为党员的情况,使一些普通分子甚至是投机分子趁机混入党内,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便迫在眉睫。193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的《关于巩固党的决定》提出“今后一定时期党的中心一环是加强党的教育,严密党的队伍,把党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3]”1941年在毛泽东做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后,党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整风运动,虽主要针对的群体是党的干部,但农村党员也受到了熏陶,思想解放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掌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解放战争时期,农村党员中的思想、作风不纯,阶级观念模糊,脱离群众等问题明显暴露出来,我们党审时度势,开始了以“三查三整”为基本内容的整党运动,将混入党内的不合格农村党员坚决开除出党,很快纠正了党内的思想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农村党员的队伍结构。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几个五年计划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农村党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也出现了一定的曲折。自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做出把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后,党员发展的重点也相应地转移到工人阶级中去了。中共中央在1950年发出的《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中提出“在老区农村,一般停止发展吸收党员,在新解放区农村也暂不发展党组织,而要集中力量在教育广大农民上。”这一时期农村党员的数量虽没有大规模增加,但党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却有所加强,中共中央在1952年发出《关于“三反”运动应和整党运动结合的指示》,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党员的八条标准对党员进行登记、审查和管理,农村党员也包括在内[1]。邓小平在八大上阐述了“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一重要观点,农村党员受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但在八大以后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开始走下坡路,“反右倾”斗争任意扩大打击对象,部分农村党员被错误地批判为“右倾”分子,直到1962年才开始对批判错误的农村党员进行甄别平反工作。九大通过的党章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写入党纲,取消了与党员权利相关的规定,造成较为严重的党内思想混乱、组织破坏的局面。这一局面直至邓小平1975年开始全面整顿才趋向缓和。农村党员队伍的建设在这一时期遭受重创,带来的教训就是必须及时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要保护无辜党员。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这一时期,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在拨乱反正中纠正了许多冤假错案,使得农村党员队伍逐渐恢复生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也逐渐完善。1978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思想藩蓠,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会后各种教育活动便在农村开展,农村党员有了正确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引,思想得到解放。1982年党的十二大修改的党章恢复了党员的权利,并强调党员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在1983年《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通知》中,党中央还继续强调要学习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并将对十二大党章的学习确定为今后一个时期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从1994年开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党已有5400多万党员,教育和管理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必须加以重视”。十六大后党中央开始重视农村党员的主体地位[1],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重点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还强调要“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2006年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强调把领导社会建设的绩效列为党员考评内容。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接连出台了很多有关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文件,并且在贯彻落实中都被证明是正确的。这样,农村党员队伍就取得了“数”和“质”的双提高,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也获得了推进。
(四)新时代的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下,党的建设只有进行时。因此,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趋于完善后,还需要在新时代承担新的历史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农村党员队伍作为党员队伍的一个很大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应勇于探索新方法、新机制。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并提出把“三会一课”作为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推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条例》,指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的组织路线,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4]”。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继续向好发展。例如,2019年年底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的情势下,我们党迅速反应、做出安排,更加强调要加强党员旗帜作用,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并提出要创新机制,筑牢群防群控严密防线。广大农村党员积极响应,在认真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后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农村党员队伍得到锻炼和检验。新时代如何促进党员队伍建设的继续向前发展,需要结合实际探索正确的道路。
三、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
回顾建党百年来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曲折历程,可以分析总结出很多历史经验。在这些历史经验中,坚持与信仰是基础,教育和监督是重点,斗争与决策是关键。
(一)坚持与信仰: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发展需要党的高度重视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正是因为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信仰,带有浓郁马克思主义色彩的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也受到党的重视。一直以来,我国主要领导人就很重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邓小平同志指出:“巩固党和发展党,加强党员的教育,提高党员和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加强农业合作社的政治工作,改造落后乡、落后支部,加强农村里的政权工作和各个组织的工作,等等,这都是加强党在农村中堡垒作用的重要工作,也是巩固党和加强党的作用的一些重要方法[5]。”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提出:“把各级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领导集体,是保证党的路线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6]。”胡锦涛同志也强调过:“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全党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必须把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为关键环节和必须达到的一个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能力够不够强在于党抓的力度够不够大”的同时,还强调要“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和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干事业的本领”。我们党主要领导人一直把这一问题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在反复的摸索中形成了一系列全面的关于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教育与监督: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发展依靠有效方法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方法必须是依据实践总结出来的对建设起促进作用的有效方法,主要体现在对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监督等方面。建党百年来,我们党一直重视采取多种与时俱进的教育形式,对农村党员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如党的八大后,农村党员反复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1998年在中央有关党性教育的意见发布后,农村党员中开始大力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党的十九大后,全党范围内也开展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主题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進性和纯洁性来体现”。至于监督方面,我们党一直注重发挥三项监督的作用:一是人民群众的监督,我们党一直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因此也给了人民群众监督的权利和途径;二是党内的监督,我们党不断完善监督的体制机制,以党员间的相互监督相互批评为主要方法;三是党外人士的监督,我们党通过渠道的不断拓宽,丰富了党外民主监督的手段。结合三者的作用,才能有效地约束和监督农村党员队伍,维护农村党员清正廉洁的形象。今后的建设过程当中仍然可以以此为鉴。
(三)斗争与决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发展亟需担当作为
斗争与决策是指我们党在面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中要敢于斗争,善于调整策略。从各个历史时期来看,如在大革命前期,我国农村党员在数量上得不到发展,于是我们党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做出“简化入党的繁琐手续,将候补期缩短至一个月”的决策,使得农村党员的数量大大增加。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审时度势,面对长期以来农村党员中的思想、作风不纯,阶级观念模糊,脱离群众等问题,开始了“三查三整”的整党运动,坚决将很多混入党内的不合格农村党员开除出党,很快就纠正了党内的思想混乱问题。在党的八大以后,“反右倾”斗争的扩大使大批农村党员被错误地批判为“右倾”分子,严重打击了农村党员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我们党勇于斗争,及时对批判有误的农村党员开展甄别平反工作。这些历史事实都充分显示了我们党立足实践、大胆作为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我们党在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大胆作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才有了现如今的良好局面。
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路径展望
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在继续证明,只有建设好农村党员队伍,党组织才更加有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促进党员队伍建设的持续向好发展,各级党组织必须把好党员发展、教育、考评这“三道关”,努力建设一支作用突出的农村党员队伍。
(一)发展农村党员:规范发展工作,优化队伍结构
规范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一是要规范农村党员入党的程序,严格按照党章的发展条例办事,紧密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党员入党的必要程序如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拟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一个也不能少,既要防止操之过急,也要制止拖沓了事;既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又要及时清理不合格党员出党,做好党员发展的“加减法”。若碰到党员入党的程序不到位,审批把关不严,考察失真,介绍弄虚作假,把一些不符合入党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的情况,将责令取消入党资格,并对直接责任人予以党纪处分。二是要严格入党的标准,不仅要符合基本的入党条件,还要严守政治标准,包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严守纪律,突出党员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不符合的不可吸收入党。农村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黨,更要注重其在思想和行动上入党。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7]。”党员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四方面[8],而且不同地方在这几个方面的情况也是不尽相同的。优化队伍结构要在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如面对年龄结构不合理,即老党员占多数,中、青年党员却很少的情况时,要加大对中、青年党员的培养力度,多吸收鼓励农村青年入党,与此同时发挥老党员的政治余热;如面对能力结构不合理,即只会进行传统农业生产的党员多,而能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党员很少的情况时,要多吸收能力高、技术强的农民入党,对农村党员进行技能培训,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如面对知识结构不合理,即大部分农村党员学历较低,高学历的农村党员很少的情况时,要加大对高学历党员的吸收,对农村党员多进行思想教育和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如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在发展农村党员的过程中,优化队伍结构。
(二)教育农村党员:创新教育形式和内容,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教育农村党员要勇于对传统、单一的教育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教育内容不仅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党史、党章等基础内容,还要结合农村生活的实际需求,“注重开展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新政策,紧密结合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开展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村党员在学懂理论后习得技能,并落实到实际的农村建设当中去[9]。针对农村党员思想道德水平较低和法制观念较淡薄的特殊情况,要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普法教育,去除农村党员的一些保守、极端思想。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对疫情有关知识的普及也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除了基本的灌输式的党课、会议、培训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研发运营好各种党员在线学习的APP、公众号、网页等,方便农村党员登录后随时随地的学习,尤其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的今天可避免过多人员的聚集,严防疫情反弹。在技术允许后普及农村党员干部的远程教育,对有些不会电脑、手机的农村党员进行技术培训。同时“通过专家授课、实地观摩、域外考察等形式”,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10]。对一些表现优秀、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党员树立典型,进行典型教育。另外,农村党员在年龄、受教育水平、工作侧重上的区别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分类教育也必不可少,要依据被教育党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因人施教、因需施教。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对农村党员进行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密切他们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农村党员在基层工作,避免不了与群众打交道,因此最容易了解群众的需求。通过教育,对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基础缺失、渠道不畅、作风不实等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真正让农村党员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做到真心与人民群众交朋友,虚心向人民群众学本领。
(三)考评农村党员:有效落实考评机制,健全竞争激励机制
落实有效的考评机制需要对考评对象量体裁衣,为此要在对农村党员的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坚持突出实绩、侧重发展和综合评定、群众公认两个原则[11]”。具体说来,在考评指标上,既要避免细则设置得过于烦琐,明明面面俱到却没有很好体现考评对象的特点,也要防止细则设置得过于宽泛,不能对应细则发现考评对象的缺点;在评价主体上,要杜绝仅用单一主体(自评或党员互评)进行评价,学会依靠多个主体进行多方面评价,看重人民群众对考评对象的印象;在考评实效上,杜绝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要让考评对象在考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以改进。考评对农村党员来说既是激励也是约束,以前的农村党员考评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但在新时代下必须着重抓起来,慢慢摸索并创造出各种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现如今比较流行的考评机制,如“积分考评机制”和“星级化管理考评机制”等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值得注意的是,每种考评机制都有优缺点,考评机制的选择和贯彻落实也要在综合考量的情况下进行。
健全竞争激励机制要营造公平的创先争优环境,让广大农村党员在得到鼓励有干劲的同时也有危机意识。为此可以拓宽农村党员的就业渠道,“建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即根据各农村的现实需求,“在经济发展、事务监督、公共事务、思想政治等方面按需设岗”,广大农村党员自愿报名,在顺利通过面试和培训后可上岗工作[12]。另外,对有做出突出贡献、表现优秀的农村党员及时给予荣誉激励,必要时可将其树立为榜样,宣传其事迹。适当的物质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如进行礼品慰问,颁发奖金,提高薪资水平等。竞争激励机制健全实施好了可以起到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他们为实现乡村振兴、推进新农村建设谋划出力的积极性。
五、结语
建党百年来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历程告诉我们,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取得现今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农村党员队伍为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的成绩是不容忽视的。在新时代下,也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要促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继续向前发展,我们必须提高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的数量和水平,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增强新时代农村基础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不断为推进党的建设、促进国家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宗洪.党史与党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223-230.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100.
[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社,2011:568-569.
[4]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9:3.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集 (1949—1974年):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02.
[6]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3.
[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3-54.
[8] 王国忠.关于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问题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8,16(04):232.
[9] 高涛.加强南疆地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探析[J].实事求是,2018(05):29.
[10] 李文光.多举措强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J].新长征,2015(10):42.
[11] 丛明.“党员考评机制”的问题对策与意义研究[J].消费导刊,2017(10):223.
[12] 段小红.农村党员基层党建实务和法律知识学习读本[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70.
(中文校对:彭水洪)
The Course and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arty Members in the Past Century
YU Wenyan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2)
Abstract: “A house shall be built on the foundation.” The rural CPC members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ir development is the strategic task of CPC.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PC members has gone through four tortuous stages: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spectively. Reviewing the process, we can sum up a lot of experience from the foundation and foc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CPC members. In the fu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CPC members in rural areas should be explored from three aspects: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evalua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CPC members in rural areas; path prospect; development; education; evaluation
(英文校译: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