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途径
2021-11-03周晓明
周晓明
摘要:简单阐述音乐课堂倾听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具体课例从学会倾听、主动倾听、乐于倾听三个不同的层面阐述了音乐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掌握;激发;激励;倾听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学习的精髓,这种特征决定了音乐教育首先应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学会倾听,尤其是以欣赏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更应如此。综观我们以欣赏为主体的音乐课堂,要么教师讲得口沫横飞,学生吵闹一团;要么学生分组讨论,场面堪比集贸市场……看不到学生倾听音乐的状态,看不到师生之间倾听的互动,更看不到学生互相之间的倾听交流。试问,没有倾听,谈何欣赏?没有倾听,谈何音乐学习和音乐审美?没有倾听,谈何课堂教学效果?为此,笔者进行了系列的观课、问卷和访谈,调研后发现:学生不会欣赏音乐、学生不愿认真欣赏音乐、学生不能完整欣赏音乐。因此,“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慣,让他们会听、爱听、乐听”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
一、掌握方法,学会倾听
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和音乐本身的不确定性导致不同学生对同一音乐作品的喜好程度不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更是使学生对音乐的了解范围受到局限,因此,学生对感兴趣的音乐就听一听,不感兴趣的音乐就以“听不懂”为由“自暴自弃”。这时,老师就应该给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对教材上的曲目产生兴趣,否则“倾听”只能是纸上谈兵。
(一)联想情境听音乐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每首音乐作品都会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给人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和碰撞。音乐背后或表达一种情绪、或表现一种场景、或传递一种愿望。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音乐表现的画面、跟着音乐聆听音乐讲述的“故事”,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边听边用线条、图形等方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例如,《北京的金山上》离学生年代太久,学生不理解作品表达的情绪。在教师讲解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后,学生对该首歌的接受程度明显增加,再听就能轻松理解作品的情绪了。又如,在《惊愕交响曲》的欣赏中,学生知道了海顿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当时人们对社会的不满,就能理解作品哪段是“惊愕”、为什么“惊愕”。
(二)抓住特点听音乐
音乐是由速度、力度、旋律、和声、织体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的运用都是作曲家反复斟酌甄选的最佳结果,作曲家为什么这样选择是我们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切入点之一。哪些音乐要素有变化?哪些音乐要素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有针对性了,听音乐就专注了。例如《瑶族舞曲》的欣赏,第一主题出现了三次反复,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每次反复时力度、速度的变化,从而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三)比较音乐元素听音乐
同样的音乐有不同的演奏形式和不同风格的演绎,老师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多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版本,由学生比较分析表现的差异和作曲家二度创作的用意,同时激励学生根据音乐的基本元素将音乐进行改编。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对音乐由被动地“聆听”变成了主动地“倾听”。例如,在教学民歌《茉莉花》时,笔者除了让学生欣赏原汁原味的歌唱家的演唱外,还让他们欣赏了黑鸭子的演唱、“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唱,学生从中感受了同一作品的不同演绎,也明了了不同的演唱风格。
(四)认准“方向”听音乐
一首音乐要聆听分析的内容太多太广,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老师要认真研透教材,抓住音乐的重点逐步给学生提出倾听的方向(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音乐,做到每一次倾听都有收获、每一次倾听都有提高。以《翻身的日子》为例,作品可挖掘的内容很多,教师应选择几个主要的要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倾听。首先是情绪,其次是主奏乐器和创作手法。学生能在一节课掌握这三个要点,对作品就应该非常熟悉了,实践证明确实如此。
二、激发兴趣,主动倾听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所以,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欣赏音乐。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营造课堂氛围方面多下功夫。
(一)设计动作参与音乐
不同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音乐主题,有着不一样的旋律走向、 不一样的力度、 速度的表现,设计简单可行的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是老师备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跟着音乐动起来,积极性高了,旋律也就记住了。例如,《维也纳的音乐钟》反复出现的主部用同一动作表示,不同的插部用不同的动作表示,学生跟着音乐动作参与之后,不但对主题非常熟悉,对作品的结构也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有了倾听的兴趣,课堂效率自然提升。
(二)身势引导分辨音乐
对于同时有几个主题的音乐作品,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持久性,教师可以经常运用不同的手势引导学生区别不同的主题。站立与蹲下、直线与波浪线、手位的高与低、不同的节奏配合等都是区别不同音乐主题的好方法。
(三)引用故事理解音乐
喜欢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一首学生不喜欢的音乐作品可以先借助故事的讲解与学生拉近距离。有的故事是真实的,有的可以是根据音乐情绪自编的,学生对故事感兴趣了,自然会寻找故事情节对应的音乐段落,倾听音乐变得主动。
三、激励评价,乐于倾听
激励机制是各行各业普遍遵循的法宝,对成人起作用,学生就更受用了。
(一)语言激励
正确合理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手段,语言的激励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倾听习惯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因为你的褒奖能让学生及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你真会听音乐”“你有一对神奇的耳朵”“你能边听边思考,你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倾听能力”等这些语言可以在整个音乐课堂反复使用。
(二)物质激励
小红花或小贴纸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在意的奖品,凡是课堂因为认真倾听得到老师表扬鼓励的同学下课均可以得到小红花;高年级同学可以因为倾听获得印章,印章达到一定的数量可以换取写有“教师寄语”的音乐家图片、漂亮的小书签、小小成长笔记本等,最后统一计入综合素质评价表。
(三)精神激励
每学期期末评选“倾听之星”,“倾听之星”可以获得期末考试免试的权利,同时还可以在学期末以“倾听之星”展板的形式在校园展出。
培养倾听习惯,掌握方法是基础、兴趣是动力、评价是催化剂。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习惯足以产生巨大的能量!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在每天的音乐教学中无微不至、润物无声、点滴渗透,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朝霞.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2003(02).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