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权视角下高校思政课“项目依托型”教学初探

2021-11-03迟西琴

西部学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高校思政课

迟西琴

摘要:针对高校思政课存在学生“失语”的客体地位、“兴趣缺失”的功利状态、“死记硬背”式学习路径、“期末突击”成为普遍现象等现状,运用赋权理论,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项目依托型”教学,其特点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驱动、探索—分享—讨论式学习和全程融入式学习,主要教学实施包括成立学习小组、布置任务与共享学习资料、开展项目自主建设、教师主讲、项目联动、学生自主考核、教师点评与总结、发布作业、提交教学反馈。赋权教学体现了思政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思路,运行三年以来,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赋权增能;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0-0100-04

一、 为何赋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1],为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和学生的获得感,增强学生的担当使命,学界从多角度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和实践,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充分运用新技术条件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慕课、翻转课堂、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面对新时代和新形势,本文从积极赋权视角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討,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教学问题:

(一)学生“失语”的客体地位

网络教学技术平台和知识平台愈来愈多地被应用于教学创新过程,然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技术、平台、外在教学形式的更新,还要防范因崇拜技术出现的“新科技下的灌输式教学”,即强调学生“接受及服从”教师传递的知识,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独语—学生失语”“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僵化形态,从而无法形成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导致教学效果欠佳等现象。

(二)“兴趣缺失”的功利状态

客体地位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已然不高。此外,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缺乏正确认知,如认为课程内容离自己的实际生活较远、思政课不及专业课重要等,学习兴趣不强,仅把课程看成获得学分的工具,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提升学生的兴趣与认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实效性的关键因素”[2],当下,学生的淡漠化与功利化态度显然不利于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的使命。

(三)“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路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三部分,是一门较为系统化、理论化、抽象化的课程,部分学生没有相关知识的学习基础,对课程呈现出“太难学”“学不会”的认知。在学习时往往采取“死记硬背”模式,学习效率低下,这不利于对课程知识的吸收内化、入脑入心。

(四)“期末突击”成为普遍现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平时不学习,期末再用功的情况,“期末突击”成为普遍现象。突击式学习虽压力大、易疲劳,却是通过课程考核的捷径。然而,突击式学习往往是“快学快忘”,不能真正帮助学生获得课程知识以及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3]。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尝试借鉴“赋权”理论的相关经验,积极为学生赋权,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形成课程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不断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何为赋权?

赋权理论的论述较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社会学、政治学领域,如美国学者巴巴拉·所罗门对黑人这一“削权”群体的赋权增能研究,主要聚焦于“有意识地引导服务对象学习‘参与合作,赋予其掌控自己本身相关事务的能力和权力,让其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4]。其后,赋权增能理论在欧美教育界产生较大影响,美国学者SPADY强调教学改革就应该是为学生赋权增能。赋权理论的“核心在于让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和批判知识建构中的权力架构,运用全新的方法获得知识和创造知识”[5]。具体而言,赋权学生,即在教学过程中打破自上而下的灌输模式,通过与学生分享权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逐步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

(一) 以权力共享激发能力

学生与教师共享相关权力,给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足够空间,这一过程涉及决策、管理、评分、课堂教学等多方面,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通过权力的分享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 以主体地位唤醒能力

哈贝马斯曾说:“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6],赋权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学生对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认知,将学生定位为教学改革的行动者而不是教学改革的对象,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唤醒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 以协同合作锻炼能力

主张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包括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以协作模式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服务意识与协同合作能力,并在学习共同体中促成学生养成交流互动的习惯,以增进他们学习技巧以及处理和选择知识资源的能力。

(四) 以责任共担推动能力

让学生在教学中有权做出决定,并承担后果和责任,以此来促使他们更谨慎地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自我监督,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以学习能力为主的各项能力。

(五) 以兴趣依托提升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赋权理念主张将学生个人爱好与课程知识结合,拉近课程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引发学生共鸣,这要求教师摒弃枯燥的理论灌输,并以生动形象、轻松愉快的方式呈现教学。

三、如何赋权?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高校思政课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