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特征及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2021-11-03蔡晓如陈少虹陈旭璇潘晓燕许秀锋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妇产科广东普宁515300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后位前壁胎膜

蔡晓如,陈少虹,陈旭璇,潘晓燕,许秀锋(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妇产科,广东普宁 515300)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二次剖宫产率日益增加,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1]。CSD 可致阴道不规则流血、月经量增多、痛经和慢性盆腔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2-3],然而CSD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国内外对于CSD 的诊断及治疗也尚无统一标准[4]。本研究探讨二次剖宫产CSD 的发生情况及二次剖宫产CSD 形成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二次剖宫产CSD 的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在我院行二次剖宫产产妇2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本次妊娠前有正常规律的月经周期;(2)本次剖宫产为第2次剖宫产;(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产科严重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2)合并子宫内膜、宫颈病变、子宫息肉、子宫肌瘤者;(3)术中发现子宫前壁严重粘连;(4)术中、术后出现大出血等紧急情况;(5)上次剖宫产后再次有子宫、卵巢及输卵管等手术史;(6)无法配合随访者。

1.2 方法

所有二次剖宫产产妇均在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剖宫产后1~6 个月。采用阴道彩超(飞利浦,型号IU22)进行检测。CSD 的诊断依据《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诊治专家共识》中的标准[4]。记录CSD 的位置、形状、长度、深度、宽度、憩室肌层厚度和体积。

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SD,把患者分为CSD 组和对照组。统计两组二次剖宫产形成CSD 的危险因素(后位子宫、年龄>35 岁、产褥期感染、孕≤37 周、产程延长、胎膜早破、体质量增加≥20 kg、重度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择期剖腹产、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 a),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随后以二次剖宫产形成CSD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24.0 统计软件,采用(校正)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二次剖宫产CSD的发生情况

二次剖宫产CSD 的发生率为27.2%(68/250 例),发生位置包括子宫前壁下段、子宫峡部和宫颈管上段,其构成比分别为58.8%(40 例)、25.0%(17 例)和16.2%(11例);形状分别有三角形(包括楔形)、半圆形、其他(长方形、椭圆形等),其构成比分别为76.5%(52例)、16.2%(11 例)和7.3%(5 例)。二次剖宫产CSD 的长度、宽度、深度、憩室肌层厚度、憩室体积分别为(16.4±4.8) mm、(9.2±4.3) mm、(7.5±3.7) mm、(4.6±2.0)mm、(3 856.5±185.4)mm3,其范围则分别为11.8~26.5 mm、5.6~18.0 mm、5.1~16.6 mm、2.2~10.3 mm、346.7~7 718.2 mm3。

2.2 二次剖宫产CSD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后位子宫、胎膜早破、体质量增加≥20 kg、妊娠期糖尿病、择期剖腹产、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 a均符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纳入条件(均P<0.1)。见表1。

表1 二次剖宫产CSD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二次剖宫产CSD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后位子宫、胎膜早破、体质量增加≥20 kg、择期剖腹产、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 a 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二次剖宫产CSD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CSD 是剖宫产术远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9.4%~88.0%[5],但CSD 诊治专家共识指出,受限于CSD的认识程度和检查手段,临床的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4]。本组二次剖宫产CSD 的发生率为27.2%,这与冯佩明等[6]报道的CSD发生率(30.0%)接近,但高于沈柯炜等[7]报道的5.3%,这可能与CSD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3],各地区所采用的CSD 诊断手段和标准等均存在差异有关。本组的二次剖宫产CSD 最常见位于子宫前壁下段,子宫峡部次之,分析原因可能如下:子宫前壁下段是子宫峡部的伸展和延长,下段宫壁肌层薄,弹性、韧性及伸展性好,血窦少,肌层交叉分布,切口易于扩大和撕拉出血少,比较容易分离,术后并发症低,因此剖腹产的切口最常见位于子宫前壁下段[2]。形状则以三角形(包括楔形)最为常见、半圆形次之,分析原因可能如下:虽然第二次剖宫产和第一次剖宫产的切口常在同一部位,但两次的切口常不能做到100%重叠,因此第一次剖宫产的切口和第二次剖宫产的切口常成角度,而旧瘢痕和新瘢痕之间的部位往往愈合差而容易形成CSD,因此三角形(包括楔形)最为常见。本研究的结论与有关报道相类似[8-9]。本组二次剖宫产CSD 的长度、宽度、深度、憩室肌层厚度、憩室体积与其他地区也存在差异[10],这可能与各地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产妇情况及所采用的检测手段均存在差异有关。

后位子宫之所以是二次剖宫产CSD 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因为后位子宫的前壁下段处在过伸状态,子宫肌层对剖宫产切口的机械牵引使瘢痕难以愈合;此外子宫下段张力过大可降低子宫切口血供和氧合指数,减缓胶原蛋白生成,从而干扰子宫切口愈合,最后形成CSD[11]。胎膜早破也是二次剖宫产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与胎膜早破可导致病原微生物逆行进入羊膜腔和宫腔内,病原微生物在剖宫产的过程中感染切口。此外,胎膜早破诱导炎性反应,从而导致手术切口愈合延缓,甚至导致切口愈合不良[6,12]。体质量增加≥20 kg是二次剖宫产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与肥胖产妇的皮下脂肪厚,而脂肪血供较差,且容易液化,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培养基,进而容易发生感染,不利于切口愈合,也容易导致瘢痕组织形成有关[13]。择期剖腹产是二次剖宫产CSD 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如下:子宫口开大情况和进入产程时间与CSD 的发生关系密切,择期剖宫产产妇的子宫下段形成差,容易导致剖宫产切口位置过高,而且切口上、下缘厚薄不一,切口对合不良,很难按解剖层次对齐愈合,此外,择期手术孕妇的宫口常未扩张,容易导致产后经血排除不畅,进而出现子宫内压增加和继发感染,影响切口愈合的质量[14-15]。切口愈合分纤维瘢痕修复、瘢痕成熟和瘢痕机化三个阶段。一般来说,子宫瘢痕成熟需要半年至2 a,少数甚至需要3~4 a,因此子宫切口一般需要2~5 a 才能完全愈合[14]。目前研究表明,剖宫产2~5 a 形成的瘢痕组织是CSD 发生的保护因素[16],这与本研究的结论: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 a是二次剖宫产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一致。

综上所述,CSD在二次剖宫产产妇中的发生率较高,以位于宫前壁下段和三角形(包括楔形)的CSD 最为常见。后位子宫、胎膜早破、体质量增加≥20 kg、择期剖腹产、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 a是二次剖宫产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后位前壁胎膜
论后位继承制度的适用价值与立法构建*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SPECT双探头前、后位显像分别测量腮腺功能的比较研究
后位子宫会影响怀孕吗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中MMP-9、MIF的表达和羊水中IL-6水平检测
二维斑点追踪与双源CT分析左心室前壁缺血的局部心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