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21-10-31陈艺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大学生

陈艺

摘  要:本文浅析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及培育途径,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大学生社团为主要活动开展平台,从红色文化丰富的实践内涵中提取素材开展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阐述红色文化对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培育途径。同时,通过一年的培育研究,能够发现红色文化的内化运用能够丰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深刻的教育和引导作用[1]。

关键词:大学生;红色文化;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02

一、浅析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红色文化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史,它铸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诸多崇高的革命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历久弥新。

红色文化孕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红色文化精神的凝练和升华[2]。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十月革命的第一声枪响传入中国,并迅速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紧密结合,它指导和推动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并且,主动建立了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血肉联系,让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内在精神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相结合,能够为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想和精神上的土壤[3]。

二、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探索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途径,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本校”)以2020级新生为培育对象,以学生社团为活动平台,运用丰富的红色文化为素材开展社团活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4]。

(一)运用红色文化桥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大众化

第一,我们在学生社团当中做了两次主题相似的活动“浅谈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第一次活动用讲座形式开展,以讲解理论为主,邀请本校思政教育技能大赛第一名的教师开讲,告诉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用直接的语言激励学生积极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并要求学生在讲座结束后写一篇500字心得体会。第二次活动以红色文化为背景,为学生讲述了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故事,观看了红军在长征途中艰苦奋斗的视频片段,最后以讨论发言的模式,引导学生说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故事和情境中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之后,又对两次活动进行了问卷调查,23%的学生表示愿意再参加类似第一次的讲座,77%的学生表示更愿意参加第二次的活动;只有12%的学生认为第一场讲座对自己有一定的触动,剩余的88%学生认为第二次活动给予的影响更加全面,更加震撼心灵。从结果调查来看,不论是活动效果、活动形式还是学生最终评价,第二种摆事实、讲故事、说感想的方式明显更加受到学生的喜爱,可用红色文化链接爱国精神、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以真实的英雄故事为范本,对引领学生价值观、塑造理想信仰有更深刻的影响。红色文化在塑造学生精神信仰和理想信念中明显能够担当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二,高职教育已进入深化改革和内涵发展的时期,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大工作重点[4],同样需要学生群体中的“群众基础”,即人们所说的大众性。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群体活动最活跃、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可以被作为推进“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一大抓手。要培育“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大众性”,高校可以在社团日常活动中设置“周小记”环节,每个月由社团教师挑选“红人、红事、红书”发布到学生学习平台(学习通、QQ群等),学生每周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阅读,并留下50~200字不等的小记,由指导教师进行批复,并总结出当月最受学生喜爱的红色文化主题,开展每月的社团沙龙活动,以此来搭建大众参与的校园红色文化学习氛围。

(二)发挥资源引导功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载体传播

第一,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更活跃、行动更具有跳跃性,适当地开展课余实践活动,将学生带到红色文化发生地,用最鲜活的史料信息、最还原的历史真相,给学生最直接的视觉冲击,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思想世界播下红色种子,帮助他们找到理想信念的根基。福建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发端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当地人民救亡图存的道路上,形式与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在八闽大地上,有革命遗址、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烈士园林等,如古田会议遗址、永定暴动遗址、福州文林山烈士陵园、邓子恢故居、工人运动先驱林祥谦烈士园陵,等等。通过发挥本地红色资源的引导功能,在社团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实践活动,如“红人红事、红歌”接龙比赛、观看红色教育影片《古田军号》、开展“成功从古田出发”专题讲座,充分利用本地紅色文化中蕴含的对祖国的热爱、对信仰的忠诚和对社会的奉献之情,紧密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同时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直播课,教育学生从爱国情操、政治理想、道德追求、思想作风等方面出发,积极向前辈学习、努力提升自身修养,营造红色文化学习的良好氛围。

第二,大数据时代来临,每日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数以万计,如何能让红色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留下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大挑战。如何运用好数据平台传播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高校实现聊天平台、社交平台等多渠道传播。微信、QQ是学生日常运用最频繁的社交软件,微博(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是大学生获取网上信息、参与网络生活使用最多的信息获取平台。网络的平等化、开放化、兼容化决定了大学生能够在网上拥有更多自主权和话语权。那么,高校要在学生经常接触的网络空间铺设好对核心价值观引导的内容,将正确的观点、良好的做法放在网络平台上,通过点赞、评论、转发获得相应奖励的方式,引导激励学生主动靠近和学习红色文化,不断增加价值观相关内容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曝光率,达到教育作用,打通网络教育渠道。例如,在社团学习小组中使用直播方式,以学生为主讲,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进入讨论学习的方式,获得点赞和评论最多的小组能够得到相应奖励,这种线上学习的模式颇受学生喜爱。

(三)“三进”“三新”拓展红色文化外延,培育核心价值观

“三进”即进课堂、进校园、进实践。一是要利用好思政理论课堂。思政理論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动引入红色文化素材,在显性和隐性课程中渗透红色文化因素,可保证好主阵地的理论教学质量和道路思想引领。二是要引导学生“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把优秀党员故事、革命歌曲和红色教育基地结合起来,以红色文化为抓手更好地触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教育。三是利用好每年的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教育活动、社团实践活动及其他的课外实践教育活动、志愿活动的时机,更好地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年来,研究组通过大学生社团对新入学的学生开展了日常化、制度化的红色教育活动。学生高频度地参与社团学习和实践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以红色先辈为榜样,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构建核心价值观体系,从而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并且,在过程中研究组开展了如“唤醒我心中的‘雪山、草地’”长征精神研讨会、“毛泽东同志诗歌朗诵比赛”“说一说古田会议中的那些事”“井冈山上都有谁”角色扮演主题沙龙等红色主题活动,学生通过日常学习,活动前准备、活动过程熏陶和学习总结几个过程,对红色文化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对几个活动主题中的人物和事件更是了然于心。学生参与整个社团活动中,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之下,迸发出浓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能够使他们真正明白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任务,将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于心,这也达到了多渠道并举的目标,丰富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

三、结语

通过一年的酝酿培育,可以发现社团学生在经过红色文化的洗礼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更加炽热而直白,对待国内、国际事物发展的眼光更加敏锐而富有正能量,对自身成长的需求更加迫切和渴求。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通过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能够有效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塑造的路径,借红色文化的土壤孕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大学生心中[5]。

参考文献:

[1]董易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3.

[2]周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要求和途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1):5-7.

[3]佟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问题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4]李军林.近年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评[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3):77-85.

[5]张冬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2):278-283.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