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改革成效“为人民谋幸福”标准构建研究

2021-10-31颜英卡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时代

颜英卡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党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程做出了明确的战略规划。目前提前完成了解决人们的温饱和生活困难以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目标,将是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决定性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崭新的时期,改革和开放再次正式启动,不断赋予效能评估标准以新的特点和内涵。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设中,党组织建设对国家发展和建设文明城市来说十分重要,因此要加强党组织领导,发挥党组织政治保障,稳定发展环境,提供稳定的秩序,以及有利资源,建设文明城市,提供文化保障,提高人民的素养,提升干部队伍的思想,促进经济和谐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全面发展。本文对新时代改革成效“为人民谋幸福”标准构建进行研究,探究建设方式,以期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改革成效;“为人民谋幸福”;标准构建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在保证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前提下,越来越重视人们精神物质的提升。在发展过程中,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不只是口头承诺,人们在生活方面能获得满满的幸福感与成就感。人民是中国发展的中心,能够为国家发展指引方向。

一、新时代改革成效“为人民谋幸福”标准构建研究——广州先行先试可行性分析

广州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具有宽容、创新、“世界第一”的精神,应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为本”的重要讲话,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果的标准,使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此,本文以广州为例,构建了“为人民谋幸福”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对新时期改革开放背景下广州“为人民谋幸福”的工作绩效进行检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实现了从脱贫致富到小康社会的跨越,随后又一步实现从温饱、小康社会到社会保障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国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谋幸福,不仅仅重视经济的建设,而且更加重视精神物质的建设,从而实现人民从丰衣足食到精神文明的建设,实现人民从当家作主到自由民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发展。我国的进步历历在目,由此新时代改革成效“为人民谋幸福”标准构建可行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二、新时代改革成效“为人民谋幸福”标准构建策略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组织从建立到现在,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发展的领导者与执行者,因此要坚持党的领导。将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对党的要求认真完成、一切行动听从党的指挥,做到从内到外的拥护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发展中关注人民的生活水平,深刻理解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家对广大劳动者的深切关怀,做好对工人阶级的权利维护工作,保护工人的利益,在工人利益受到损害之后,提供法律援助来帮助工人进行维权。保护好工人的五险一金权益,时刻让工人阶级感受到社会对自己的重视,让工人感受来自国家的温暖,感受社会以人民为中心,感受自己的工作得到重视,从而使得广大劳动者在感受到深切关怀之后,进一步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

(二)强化推进党组织自身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高服务水平

第一,新时代后备人才力量有待提升,党组织要重视后代人才的培养。首先,党组织人员要积极学习新的思想,在工作中采用新的工作思想,对工作努力积极上进,顺应时代发展[2]。其次,党员和工作人员要对自身的思想足够重视,努力工作,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再次,党内干部要重视对党员以及群众的思想教育,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处理,杜绝工作拖延。最后,基层党组织对事件要采取重视的态度,遇事查看原因,不能只是各持己见,相互争执,使一些事件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第二,党组织工作需要执行到位。首先,党组织内部人员思想觉悟要不断提高,增强工作能力。对任何工作都要及时处理,鼓励群众对自己的监督。其次,培养人才力量,内部形成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再次,工作不得遗留,及时处理,即使工作人员的流动较大,好多工作没有做完,来不及交接就要交给新的人员,也不能遗留工作。最后,基层党组织加强对群众思想的重视,重视群众的监督工作,对群众宣传自己的工作,积极采纳群众的建议,及时做出相应解决。

第三,做好党组织建设工作首要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制度建设。相关人员要做到工作合理分工,健全服务制度,有效落实,有序推进,从而更好、更合理地对农民进行管理服务,促进服务工作有序进行,强化推进基层党组织自身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高服务水平。

(三)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减少发展阻力

第一,要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培养爱好。例如,书法、摄影、吟诗、养花等活动,让人们不再感觉到无所事事,同时可以培养人们的兴趣,与别人一起交流,一起动手操作,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增加工作力度,从而有利于工作的开展[3]。

第二,让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邀请专家对群众进行文化教育,培养群众的素养。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对群众进行教学,从而突破教育内容的局限性。而且,在教学中,要结合所处环境的特点,对群众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在农村教学中,茶园的存在可以培养群众的茶艺,教群众如何进行茶叶培养,如何进行农作物培养,有利于群众结合所处的环境接受适合的教育。在对农民的教学中,可带领群众去田地,了解每棵植物,观察其独特之处,让农民学习如何进行种植才会长得更加旺盛,如何种植农作物收成会更好。在农民的实际劳动中,要让他们懂得如何进行作物培养,才能提升农作物的收成,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发展的和谐性。

(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

人民幸福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在社会发展中,要重视人民的需求,注重社会发展是否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是否可以促进人民经济的提升,做到为人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从而使得人民更爱国家,更加拥护党的领导。

以人民为中心是指在发展中,将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保证人民的利益,满足人民的经济以及物质文化需求。在发展中,根据人民对幸福追求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民幸福指标体系,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对人民的需求及时作出了解,调整发展模式,并始终将人民的物质、精神水平的提升放在首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充分发挥群众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与广大劳动群众在中国的阶层中占据重大比例,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的作用,重视工人阶级的思想教育,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建功立业,为促进社会的进步发挥工人阶级的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国际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國的社会发展模式发生变化。因此,改进建设模式对发展十分重要。这就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全国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人民的素养。并且,要建设文明城市,加强教育,提高民众素养,提高干部素质,为人民干实事,满足人民的需求,促进中国经济的和谐发展,从而促使中国和谐发展,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4]。

参考文献:

[1]李明军.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J].新长征,2020(2):44-45.

[2]张珊,王媚莎.VBM框架下财务转型中业财融合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4):25-26.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林学启.如何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党课之二十五[J].党课参考,2018(4):26-41.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