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2021-10-31吴梦寒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5期
关键词:圆片铺垫平均分

吴梦寒

教学设计意图:《分数与除法》这节课是遵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课堂设计与构思,该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为支撑,需要在具体的模型、图形、情景等丰富的表象支撑下生成数学知识。在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充分考虑这一点,应用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作为引导,直观的具体实物模型参与了整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借助实物圆片动手操作从而在丰富的表象支撑下,学生轻松的理解了分数与除法之间抽象的数学关系,真正体验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分数与除法》这节课的教案设计和课件制作过程中, 我认真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充分理解除法与分数在数理上的联系与区别,从分数与除法两个数学知识之间的知识性拓展与延伸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完成该课程的授课以后,对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从以下三方面作了回顾与反思。

一、导入环节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引入。“同学们,你们今天的生活真的太幸福了,每学期政府都给同学们免费提供课本,每天政府都给同学们免费提供营养餐,营养餐里有什么呀?(牛奶和蛋糕)在每天的营养餐时间里,大家牛奶蛋糕分着吃,真的太幸福了,今天老师有几个和分蛋糕有关的问题要考考大家”。结合学生每天真实发生的分牛奶和蛋糕的生活实际,自然引入让学生有亲切感。同时结合政府对国民教育的投入现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知道政府的付出学会感恩。分数与除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在小学阶段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这个数学知识点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我给学生设计了梯度性的练习,层层铺垫,引入部分设计的两道整数除法的算式:1.把6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把3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让学生重温二年级的整数除法,为例题1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进行铺垫,让学生以类推的方法推导出例题1的算式是1÷3。在为例2进行铺垫的环节中,我设计了两都练习题:1.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题1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从分数意义的角度为例题2的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进行铺垫。就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的149页的指导方法一: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    块,再把12个    块平均分给4人,得到每人3个    块,然后把3个    块拼在一起,得出结果,每人分到    块。题2把2个蛋糕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月饼平均分的多种分法,为例题2的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进行铺垫,就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的149页的指导方法三:先把2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剪成4個    块,再把1个圆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    块和    块拼在一起,得出每人分到    块。同时也是为书本的方法进行铺垫,把3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再把每份的3个    块拼在一起,得到每人    块。

二、探究环节

在例1的教学中,以图片在课件上直观演示:一个圆形平均分成3分,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的角度得出结果。在例2的教学中,首先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引导学生拿起手中的圆片折一折分一分把圆剪成4个    块,让学生说一说,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在接着下来让学生独立操作如何把3个月饼一个一个的平均分作引导;接着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让学生拿起手中的圆片折一折分一分,在操作中有些学生把圆片一个一个的平均分,有些学生把两个圆片摞在一起平均分,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把两个圆片摞在一起平均分的思考方式为把3个月饼3个摞在一起平均分作了思维准备,也为先把2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剪成4个    块,再把1个圆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    块和    块拼在一起,得出每人分到    块这种思维方式打好了基础。因为已经有了平均分1个月饼和平均分2个月饼的操作经验,例题3的教学在上面的铺垫下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四人小组合作形式借助实物圆片动手,在丰富的表象支撑下生成数学知识。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说一说:你会分吗?你准备怎么分?折一折:我们动手分一分,用手中的学具剪一剪、摆一摆,也可以在本上  写一写、画一画。表示出平均每人分得多少个?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哪种分法最简单?你是怎么想的?通过借助实物圆片动手操作从而在丰富的表象支撑下学生轻松的理解了分数与除法之间抽象的数学关系。在学生总结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我设计了一道开放题:把(   )个月饼 ,平均分给(    )人,每人分得(   )个。让学生通过独立编题独立解决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巩固提高环节

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强化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填空练习,其中一题:a÷b =(   )故意遗漏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b≠0,学生都能够正确指出,真正的体验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效果。

整节课上下来,课程设计环环相扣,充分为每一个知识点作好了铺垫与过度,例2的教学是本课程的知识难点,设计的两道铺垫题,有效的减轻了学生对该难点的接受程度,知识难点在学生能接受的程度上一层一层上升,最后自然的过度,化具体为抽象得出数理,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保护了学生对较难解决的数学问题的学习热情。整节课下来能让学生有充分的表达机会和时间,尽量的让学生多说,引导学生说好算理,也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展示和分享小组合作的成果。课后认真听取了其他老师的意见,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例如,开放题改为一人出题其他学生抢答得方式更好;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时间较紧,如能给足孩子们动手更好。由于给予学生的讨论与动手探究的时间较长,巩固提高环节设计的一道拓展题无法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研究与讨论,只能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让我稍感遗憾。但是能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在课后对该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能比较透彻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学生能正确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这节课的最大收获。

猜你喜欢

圆片铺垫平均分
圆片接力赛
铺垫
画与话
下雪了
活动为数学学习服务
平均分一半
两种分法
“平均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