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自我,助推生涯规划

2021-10-31周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5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探索

周彬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对职业生涯进行持续地、系统地规划过程,而发现自我、了解自我是正确选择职业,实现职业生涯成功的基础,本文从性格、兴趣、天赋、价值观和使命五个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了解自己。

【关键词】发现自我;探索;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教育突出贡献者舒伯认为,职业生涯在人的一生中占据30-50年,先后经历职业生涯的成长期(15岁前)、探索期(15-25岁)、确立期(25-45岁)、维持期(45-65岁)和衰退期(65岁后),其过程是动态发展性的“生涯”而非静态稳定性的“职业”。

生涯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通过职业来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因此,发现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起点。发现自我由一系列因素构成,包括性格、兴趣、天赋、价值观和使命五个方面。

一、职业性格探索:基于现实原则,即合适干什么

性格是人对社会现实稳定的心理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职业性格即职业发展倾向的性格,一个人基于现实,根据自己的性格类型选择合适的职业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自己。

著名心理学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以荣格人格类型理论为基础编制性格评估理论模型,即MBIT。MBIT分别是注意力方向,其依据精力来源的不同分为外向(E)和内向(I);认知方式,其依据搜集信息的不同分为实感(S)和直觉(N);决策方式,其依据判断方式的不同分为理性(T)和感性(F);生活方式,其依据应对外部世界的不同分为主观(J)和客观(P)。例如性格类型为ISFP的人会明显比ENTJ的人更加适合艺术创作类工作,或者说非要性格类型为ISFP的人从事统筹调度类的工作,他会较难充分地展示自己。

当然,性格没有好坏,只有不同。每一种性格都有自身的价值和优点,也有其缺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因此,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格,有利于更好地避免劣势,发挥特长。

二、职业兴趣探索:基于快乐原则,即喜欢干什么

兴趣也称为“爱好”,是对事物积极喜欢的情绪。对于自己的兴趣,人们通常容易学习专注、情感强烈、记忆深刻、意志坚定。职业兴趣与职业的幸福感、满意度、成就感密切相关。一个人在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容易产生快乐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按照职业兴趣理论将职业兴趣分为六大类,即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和常规型(C),不同的职业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职业选择上的倾向性和适应性。例如一个拥有艺术、创新能力的人,一般喜欢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工作,便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其相对适合作家、画家、音乐家、摄影师等艺术创作型职业,而如果让这些人从事长期与人打交道,需要规范、协调、沟通、合作的社会型职业,会比较难舒适地工作,同时也浪费了本身的艺术特长。

因此,兴趣明确的同学可以就自己的兴趣坚持训练,学习提升;兴趣不明显的同学可以多参加活动,努力发现和培养兴趣;兴趣广泛的同学可以花一些时间来确定自己最具潜力、最有可能的方向并加以提升。

三、职业天赋探索:基于舒适原则,即擅长干什么

天赋指人天生对某一方面拥有擅长的能力。职业天赋既是自己的天资,又能满足职业需求的能力。一个人在从事自己具有天赋的职业,干自己擅长的工作时,容易获得较大的发展。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组合,他将人类的智能类型分为八种,即: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例如言语语言智能突出的人更加适合从事专栏作家、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等职业;而数学家、工程师和财务会计师等职业则通常数理逻辑智能比较突出。一个在感受、辨别、表达和改变音乐上具有突出能力的人,从事音乐类工作会远远比从事运动类工作要来的舒适和擅长。

多元智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哪一个重要,哪一个不重要的说法。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天赋,有目的地加以训练,可以将其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四、职业价值观探索:基于理想原则,即想要干什么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态度和主张,是对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总看法,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

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会受职业价值观的影响,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因素:物质报酬、社会地位、工作环境、人际交往、上升空间、安全稳定等。不同人的职业价值观存在差异,有人在意物质报酬,有人注重上升空间,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想和需求选择职业。一个人越清楚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即看重什么不看重什么,他的职业生涯目标也就越清晰。

在学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时可以开展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价值观排序”。将上述职业价值观按照最重要、次重要、次不重要和最不重要的梯度进行排序。

活动二:“职业期待联想”。“我期待的工作”请在一分钟内尽可能地写下对于这个职业你的期待,用词语记录下来。

五、职业使命探索:基于社会原则,即应该干什么

使命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理由和价值,即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为谁创造价值,以及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使命基于社会原则,超出自我范围,即“我应该干什么?”一个人如果拥有职业使命,在工作过程中他会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

在学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时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活动一:“找到自己的使命”。在你的成长中有哪些事情是你特别想做,只要一想到,你就会感到热血沸腾,请将它们记录下来。

活动二:“我的偶像”。你会崇拜怎样的人?为人类作贡献的科学家?保家卫国的战士?传播知识的老师?……把它写下来并注明理由。

综上所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是正确选择职业,实现职业生涯成功的基础,在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索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选择职业,获得职业上的成就,最大限度地走向最佳的人生状态。

【参考文献】

[1]黄天中,吴先红.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洪向阳,蔡世玲.高中生生涯发展导航[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

[3]林志超.从班会课到成长课程——德育特級教师的班会课微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探索
生涯指导课程的开展对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