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
2021-10-30吴玺玫
作者简介
吴玺玫(1965- ),女,开封大学科研规划处处长,教授(开封,475000)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产学研合作模式下河南省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2021JKZD20),主持人:吴玺玫
摘 要 在深化产教融合的新发展阶段,高职院校需要从类型教育的使命出发,追求科技成果转化实效,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从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环节为切入点,分析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尚存在科技成果转化基础不稳定、所需前提不完备、转化实效不突显等问题。结合高职院校的类型定位,提出要以有效的产教融合筑牢科技成果转化基础,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满足成果转化的前提需求,加速高质量科技成果积累推动产生市场效益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转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3-0006-06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1],“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更具有以产教融合为精髓和生命线的职业教育属性。作为高职教育改革风向标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更是明确要求:以坚持产教融合为基本原则,“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3]。在新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与企业和社会力量充分融合,既要致力于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也需要在知识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相融合上共同发力,突出应用性,加快科技研发创新,挖掘科技成果的社会经济价值,形成知识与应用的良性循环,构建起需求产生成果、成果转化技术、技术推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产生新需求的螺旋上升式转化体系,提高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推动力,增强高职教育的发展动力。
一、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科技成果转化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科研成果的创新价值和实用价值,实现创新要素增值的一个复杂过程。有关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技术市场活力旺盛,技术合同签订达48万余项,成交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6%,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输出和购买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占到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90%和70%以上”[4]。由此可见,技术要素市场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良性推进的科技创新转化体系。
为了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并实现价值,国家着力搭建完善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体系,修订、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法律、细则、行动方案,配套了以分配政策改革、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等系列政策法规为操作准则和发展方向的规定。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体系已较为成熟,涵盖成果转化的方方面面,针对现存问题和改革中的新问题提出了改进举措,表现出国家对高校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工作的期待和改革决心。
但是,在国家设计引导、政策鼓励扶持、创新市场活力、技术需求巨大的形势下,作为科技成果的主要创造源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与蓬勃的技术交易发展态势形成鲜明的反差。《2019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全国947所高等专科院校,教学与科研人员达16万人之多,其中高级职称占总数的34%;财政拨入科研经费316亿元;拥有417个省级以上的研究与发展机构;产生科研项目31635个,专利授权24843项。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拥有大量的科研人才和充足的经费资源基础,产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转化产出与投入存在断崖式的落差,收益远小于人才、资源、经费的投入。经统计,专利售出仅507项,占授权的2%;技术转让合同仅签署851项,折合不到一校一项;专利售出和技术转让成交金额总计不超过10.1亿元,不及财政拨入科研经费的3%。由此看来,大量优质科研资源仍未充分利用,成果依然闲置,科技成果转化远未达到产业化,存在巨大提升空间,亟须打通技术要素的流通渠道。
二、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了清晰的法律界定:“本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5]从概念可以分析,成功順利地完成一项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三个基本必要环节。
一是转化的基础,即要有产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成果。其所指的科技成果应是具备转化价值的研究成果,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易于获得市场经济效益。
二是转化的前提,即成果能够通过后续试验并得到开发、应用和推广。这是在科技成果转化前必有的反复交互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将科研成果导向市场,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进一步修改开发,从而提升科研成果的可行性和可量产性,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三是转化的结果,即要能够形成创新的技术、革新的工艺、新型的材料、新颖的产品,推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转化,科技成果的价值真正被发掘转变为真实有效的生产力。
三、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
(一)转化的基础不稳定
从科技成果需求主体企业看,很多企业未完全信赖高职院校的科研技术支持。社会依然存在教育偏见,认为高职院校低本科院校一等,缺乏技术竞争力。企业即使有合作需求和意愿,也更愿意向上寻找业内知名高校、专业科研院所并与其合作,没有主观动力向高职院校寻求科研帮助、开展合作。即使在产教融合的大环境驱动下,很多企业也尚未有效参与高职院校技术研发,偶有项目合作也往往流于形式,仅在优惠政策的诱惑下追求一纸签约,所成型的科技成果转化也多是短期、个人行为,没有形成长久系统的科研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