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对患儿消化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2021-10-30张孟徐李春伟许松涛

广东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酪酸胃动素梭菌

张孟徐,李春伟,许松涛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消化科(河南郑州 450052)

消化不良性腹泻是小儿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可引起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腹泻或腹泻反复发作对患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比较复杂,幽门螺杆菌、CagA-IgG、消化道疾病家族史等均可能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1]。目前临床对于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多采用补液、蒙脱石散等对症治疗,但仍有部分患儿疗效欠佳,腹泻症状反复发作[2]。有研究认为,反复发作的腹泻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而肠道菌群紊乱又可进一步加重腹泻,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导致血中营养指标水平下降。补充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胃肠功能[3]。酪酸梭菌是一种微生态制剂,在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中应用较多[4]。酪酸梭菌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腹泻症状的改善,但对胃肠激素水平和营养指标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辅助基础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4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0例。

纳入标准:(1)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5]中的标准;(2)患儿的腹泻病程<2个月;(3)患儿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餐后腹胀不适等临床症状;(4)患儿年龄2~12岁;(5)本研究经过患儿家属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感染性腹泻;(2)消化道畸形导致腹泻;(3)近2周内使用相关抗生素等药物;(4)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5)过敏病史。

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相似的基础治疗措施,包括口服补液盐Ⅲ(西安安健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05)补液,口服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止泻等对症治疗,口服补液盐Ⅲ50 mL/kg,4 h内服用,以后根据患儿脱水程度调整剂量直至腹泻停止。蒙脱石散用法:1岁以下:1袋/d;1~2岁:1~2袋/d;2岁以上:2~3袋/d,分3次服用,疗程为3 d。酪酸梭菌活菌散(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规格:每袋含酪酸梭菌数不低于7.5×106CFU,国药准字S20040088)辅助治疗,蒙脱石散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口服酪酸梭菌1袋/次,3次/d,以温凉水冲服,疗程为3 d。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腹泻、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游离脂肪酸(FFA)及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参考《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制定[6]:痊愈:患儿于治疗后5 d内大便的次数及性状均恢复正常,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患儿于治疗后5 d内大便的性状恢复正常、大便次数<3次/d,各项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有效:患儿于治疗后5 d内大便的次数及性状均得到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均一定程度减轻,但是大便次数依然超过3次/d;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的患儿。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d后于晨间空腹状态下采集患儿肘静脉血,以2 0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检测仪器:美国德普公司Immulite 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盒购自上海基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PA、RBP、TRF、ALB、FFA水平,检测仪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U5800生化仪及其配套试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的腹泻、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清PA、RBP、TRF、ALB、F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PA、TR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痊愈率45.71%、显效率40.00%、有效率14.29%,对照组的痊愈率28.57%、显效率50.00%、有效率18.57%、无效率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5 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有2例(2.86%)出现大便略干,对照组有4例(5.71%)出现大便略干,继续用药后上述症状消失,余未见其他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不良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万亿人次发生腹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7]。在中国小儿腹泻的发生率较高,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杨琳等[8]调查发现,2009—2019年重庆市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共359 471例,死亡1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10.10/10万,年报告发病率在69.75/10万至156.76/10万之间。目前临床对于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蒙脱石散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止泻药物,其所含的八面体蒙脱石微粉可固定、吸附细菌、病毒及其代谢毒素,覆盖消化道黏膜而产生肠黏膜保护作用[9]。蒙脱石散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应用较多,具有良好的止泻效果[10]。

酪酸梭菌属于革兰阳性厌氧菌,是一种微生态制剂,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在急慢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假膜性肠炎、溃疡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11-12]。牛军艳等[13]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现其具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发现,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者临床疗效优于采用基础治疗者;患儿腹泻、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采用基础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基础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能更好、更早地纠正腹泻症状,提高疗效,使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得到恢复。这是由于酪酸梭菌的代谢产物丁酸具有修复损伤肠黏膜的作用,酪酸梭菌还可通过有效氧耗形成无氧环境有利于有益菌双歧杆菌的生长,同时对肠道有害菌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减轻腹泻、腹痛、腹胀症状[14-16]。

胃肠激素分泌紊乱是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的重要病理机制,胃泌素由胃十二指肠黏膜G细胞分泌的,可促进胃酸分泌和胃窦收缩[17]。胃动素由小肠Mo细胞分泌,可刺激胃肠道机械运动[18]。生长抑素由中枢神经系统、消化道等细胞分泌,可产生抑制作用,拮抗胃动素和胃泌素的作用,加速肠道水、电解质吸收,清除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抑制胃肠道异常运动。而严重腹泻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导致患儿血清PA、RBP、TRF、ALB、FFA等营养指标处于较低水平,及早控制腹泻症状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19]。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血清PA、TRF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其中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者上述指标高于采用基础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基础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能更好地调节胃肠激素紊乱状态,这是其疗效更好的作用机制之一,进而使患儿的营养指标得到改善。这是由于酪酸梭菌不仅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使胃肠道组织、细胞分泌胃肠激素的功能得到修复,还有助于修复肠黏膜,促进肠道吸收营养物质[20]。但酪酸梭菌活菌散对胃肠激素的调节机制尚未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阐明。

本研究还发现,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便秘为主,继续用药后缓解,余未见其他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基础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安全性良好。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不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本研究在常规止泻、补液等治疗基础上辅以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发现其在纠正腹泻症状方面具有优势,这与已见报道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本研究还通过检测患儿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和营养指标发现,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基础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对于改善患儿胃肠激素分泌及营养吸收有益,这是其具有更好疗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基础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能更好、更早地纠正腹泻症状,对于改善患儿消化功能及营养吸收有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酪酸胃动素梭菌
酪酸梭菌-糯米复合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两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研究
一种富含酪酸菌发酵豆粕的制备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生和诊疗方法
西藏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病的防治
孕吐方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及对血清胃动素的影响
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新型抗生素Fidaxomicin 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公布
胃动素对消化间期胃动脉血流影响的在体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