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西方问候语的不同特点

2021-10-29韩玫杨雪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问候语中西方跨文化交际

韩玫 杨雪

内容摘要:问候语是各种语言中都存在的现象,是人类交际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西方的问候语,无论是内容、格式、称谓还是使用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不注重中西问候差异,就会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中西问候语出错会导致词不达意,或不符合表达的习惯,甚至造成矛盾,引发冲突。文章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讨论其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得到启示,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中西方 问候语 跨文化交际

问候语,又叫见面语、招呼语,它短小简单,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重要交际口语,问候语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尊重。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人们交流时会产生口语交际的差异甚至是冲突,例如,汉语中一个常见的问候语是“你到哪儿去?”或是“你干什么去?”,我们可以随便回答,提问者并非真的想了解被问候人到哪儿去或去做什么;如果西方人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往往会不高兴,会认为干涉到了他们的私事。所以,学习并了解中西方问候语对促进双方友谊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西方问候语的异同

㈠问候内容的异同

⒈中国人打招呼时常谈论的是吃饭、家庭、收入等话题。例如,对于很熟悉的朋友,可说:“去上班啊?”“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些问候的目的是为了打招呼,而不是真的想得到被问候人对于此类问题的答案。而西方人非常注重隐私,当他们面对中国式的问候时,反而会觉得这样的问候太具体并且有干涉隐私之嫌,感到反感,所以西方人见面一般习惯于谈论天气和近况。比如,英国人见面有时会说“It is cooler today,isnt it?”或者问“How are you?”问到近况时,不需要详细解释,给出准确答案,不涉及对方的隐私。

⒉汉语中见面打招呼的另一个常用方式是就对方正在做的事发问。例如,朋友在看书,就可以说“看书哪”;西方的问候语中,祝愿性质的问候语比较多,例如,“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

⒊英语中常用的问候语“Hi”相当于汉语的“你好”,但是其意义不如“你好”明确。

㈡问候语中称谓的异同

⒈中国的称谓严谨繁琐,而西方的称谓简单多用。在中国,自古就讲究“长幼有序,尊卑分明”,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果不讲究辈分,就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而在西方,常用“先生(Sir)”和“夫人(Madam)”来称呼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未婚女子可称呼“小姐(Miss)”,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Mrs.)”或“夫人(Madam)”等。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Uncle)”,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Aunt)”,没有过多的区分。

⒉中国的称谓“不对等式”,而西方的称谓“对等式”。在中国,属下对上司的称呼,学生对老师的称呼等,都表现出不对等性,充分体现地位、身份、尊卑之分。例如,属下不能直呼上司姓名,只能称呼某主任、某书记等,而上司对于属下的称呼不但可直呼其名,而且还可在其姓前加一个“小”,例如小张、小王等。这并不是表明歧视或者看不起,而是一方面体现了对被称呼者身份、地位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称呼者的礼貌和涵养。而西方的称呼恰恰相反,是“对等式”的。例如,在英国家庭成员之间都可以用“You”称呼。

⒊中国人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比较注重对方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背景,经常会加上对方的职务或者头衔。例如,“王主任”,“张科长”等。而西方则很少称呼对方的头衔和职务,更多称先生或女士,强调性别尊重。

㈢问候语格式的异同

⒈中国的句式“灵活多变”,而西方的句式“一成不变”。在中国,有时候会用感叹句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汉语表达天气的时候,常会说到“天儿真不错呀!”或者“天气真糟糕啊!”用感叹句直接表达情感上的喜悦与厌恶。汉语有时候还会以一种简短的形式去表达,例如“嘿”或者“哪天找你玩儿!”。而有时候,又会用问句的形式去表现,例如“这几天忙什么呢?”。相比之下,西方人的句式就是“一成不变”,几乎是以一种句式作为问候语,并且回复的形式也比较固定。例如,A:How are you?B:I' m fine, thanks./I' m fine, thanks, and you?

⒉称谓语和问候语所处位置不同。在中国的问候语中,一般情况下,称谓语在前,问候语在后。例如,“郭老师,你好”。而西方相反,大多情况是称谓在后,问候语作为句子的重点,放在句子前面。例如“Good morning,Miss liu!”

㈣问候语使用过程中的异同

中西方的问候语都自成系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本国的问候语,例如,中国人在问候英美时,应避免使用“Have you eaten?”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等,这两句为“中国式英语”,即汉语字对字英译,应该選择其常用的语句,内容上选择对方日常讨论的话题,避免敏感话题。

二.造成中西方问候语不同特点的原因

㈠文化形态的区别

⒈中国重视人的内在美,对于人品、才能、智慧是评价一个人的中心内容。这些都属于人的内在,由内再去向外表现其美丽。例如,我国自古对美女的描写多是“秀外慧中”等等。

⒉西方的人更偏爱于外貌、服饰、发型等方面,这些属于人的外在,由美丽的外貌、服饰或发型去表现其内在的涵养。正如英国的绅士一般都是戴着圆顶礼帽、手拿拐杖、鞋子亮堂堂,通过外在去表现他们的绅士风度。

所以,中国人不会以别人的外貌或着装作为问候,而以人品、才能和智慧作为谈话中心;而西方人对新的东西常会感到很新奇,很容易对新车、新衣服、新发型产生关注并加以称赞。

㈡地理环境的区别

⒈中国横跨亚欧板块,处于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并且气候温和,四季更替,人们靠天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也就是所谓的“靠天吃饭”和“民以食为天”。因此,中国人见面,常说“吃了吗?”这种传统的问候方式,体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也暴露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缺吃少食的恐慌心理。

⒉西方国家一般国土不大,邻居较多,有的甚至四面环海,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政治环境都很恶劣,要想生存,就需要长期与恶劣的自然做斗争,因此西方人形成了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与观念。开放的地理环境又使他们与外界往来密切,使得海上贸易极为发达。所以西方人最关注的就是天气,人们见面寒暄、打招呼一般都是先讨论天气。所以,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与人之间问候语的内容。

㈢思想观念的区别

⒈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對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中庸和谐”,对己主张“克己复礼,不喜形于色”,为人处世要求“不偏不倚、公正和谐”。一些俗语和民谚中就反映了很多民族观念,如“吃亏是福、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⒉西方人讲求自强自立,个人意识强烈,即使是亲属之间也会界限分明。这使得在问候语中也有差异,比如,西方人很忌讳谈私人问题,会让其认为触犯到了个人隐私,比如,收入、年龄、家庭等问题;而在中国人看来,这是正常的表达关心的问题。

三.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和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文化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文化差异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人们受到不同的价值观念的影响,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传承各自悠久而古老的文化,口头交流必然产生差异。问候是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深入了解中西方的问候语有利于加强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们相互理解和沟通,能够更好更顺利地沟通和交流。

㈠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作为是一种独立于语言之外的东西。我们学习某个国家的语言,不仅要学习它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还应了解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因素,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以便顺利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㈡文化具有多元性、差异性和变动性的特点。明晰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找到形成差异的原因,能够加强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们相互理解和沟通,以便达到更好、更顺利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㈢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指导作用。认识和掌握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进而剖析其背后的文化差异,解决和避免文化冲突与障碍,提升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技能,对跨文化交际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㈣在实际的跨文化交往中,应该持有的态度。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各种不同的问题,彼此尊重各自的文化习俗,相互了解中西方基本的文化差异,以宽容的精神和求同存异的态度处理好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往与合作问题,增强我们跨文化交际时的敏感性,提高我们的交际策略能力,从而使交流沟通更为有效,更为得体。

参考文献

[1]王盈秋.中西方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N].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6)

[2]卜佳.浅析中西方礼貌用语差异对日常交际的影响[J]

[3]刘焱.英汉问候语差异及原因探讨[N].现代商贸工业,2010(16)

[4]王静.关于中美问候语差异的探究[J].新西部.2014(11):102

[5]李丽.浅析中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6]刘焱,英汉问候语差异及原因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

[7]吴玉花,张发祥.汉英问候语对比[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8]王葆华,汉英问候语比较刍议[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9]席于霞,汉语问候语的民族文化特色分析[J],济南职业文化学院学报,2010(4)

[10]张伟.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J].科学之友,2009(32)

本文为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反思性汉语教学(教师、教法)的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杨雪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问候语中西方跨文化交际
论问候语的历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常见问候语的汉外对比考察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