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10-29陈志刚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应用型教学改革

陈志刚

内容摘要: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课时缩减、毕业生学用脱节,呈现日渐式微趋势。因此,应在实际教学中加强文学性因素的渗透,加大作品鉴赏能力的训练,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构建全方位的学业评价机制,实现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改革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主要讲授从20世纪初的“文学革命”至20世纪末以来的经典性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思潮和现象,介绍20世纪百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培养本专业学生在文学审美方面的鉴赏、评价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和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目前的教学状况

(一)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使人文基础学科日渐式微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许多地方专科学校进行了大幅度的合并、重组和升格,新建了大批地方性本科院校。这些新建本科学校以应用型为基本特征,大都紧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视带动和服务周边地区的发展,密切结合地方发展规划来制定本校发展远期目标。因此,对本校的学科和专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形成了应用型专业集群。例如2013年由张家口教育学院这所专科学校升格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张家口学院,就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紧紧瞄准张家口市的几大主导产业和未来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以教育学、医学和管理学为主干学科的地方应用型院校。这样,就使得文学、历史学、哲学等这些基础性人文学科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相对来说,发展势头式微。

(二)课时量压缩,使课程教學难度加大

我国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应用型办学定位、服务就业的办学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思路,使得实践性课程大幅度增加。这样就削减了不少理论性较强课程的课时量,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自然列在其中。课时量由原来两个学期的126学时,压缩到112学时,进而又压缩到96学时,被削减了三分之一,而且随着学科专业的调整还有继续削减学时的趋势。这无形中就给有限的课堂教学造成了不小的难度。

(三)学用脱节现象,显现专业教学本身的不足

据有关调查显示,一部分毕业生很难将学校所学的文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或者应用得不理想。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企事业单位后,对于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会议纪要,甚至于请假、报告、函等应用类文书不会写,或者写得不规范,还需要再度学习;一些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毕业生,在教学中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也不是得心应手;一些学生面对人际关系、心理压力、工作适应力等方面的问题处理得也是捉襟见肘。这些不仅凸显了学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脱节,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学校人文教育的薄弱。

鉴于这样的教学现状,为了切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提升本专业学生就业的竞争力,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就必须引起高校专业教师的重视了。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作为一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做到“以生为本”、“以生为主”。在教学与改革过程中多下功夫,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双收获的育人目标。

(一)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育

以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强调的多是学科的“知识”,即以文学史为线索,以经典作家作品、思潮流派和文学现象为知识单元,强调学生对文学史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埋藏在文学史中作品的审美特征、人文情操却缺乏渗透,从而导致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缺失。

地方应用型院校在专业培养上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具体到对接小学教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上,应该在学生能全面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轮廓,以文艺创作背景和现当代文学思潮为依托,宏观把握百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建构起宏观的专业知识体系,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在向以下几方面倾斜:一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和评论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二是通过概括归纳现当代文学史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规律,培养学生独立研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掌握从文本出发,进行作品的分析与讲解的基本方法;四是能够准确地梗概作品情节,归纳传达文学作品的思想与情感;五是具有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基本讲解能力;六是具有基本的写作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科研能力。

可见,传统的单一知识讲授的课程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素质培育和人格修养等方面的作用甚微。因此,应向培养学生能力素养方面转变。

(二)注重文学性内容的增加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更多地注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勾勒,特别是在梳理文学史的发展历程,讲解社会政治史、思想史的演变等方面,下足功夫,占用大部分课时量,这就导致一方面需要教师阅读大量理论著作,深挖难啃;一方面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理论和史料知识,缺乏应用。

地方性本科院校应更多强调知识能满足就业即可。因此在教学具体过程中,宏观把握文学史发展线索,重心则放在微观的作家作品鉴赏和文学流派现象的分析方面。

所以,有必要对内容做一些调整:补充近年来文艺界一些有代表性的文艺运动或思潮;简化文学史事件的介绍,只介绍文学史发展脉络,一些文学史知识可以穿插在作品讲解的过程中;精选百年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特别是对代表性作家的经典作品进行细讲精讲。需要注意的是,在作品讲授过程中,要将“文学史”与“文学性”有机结合,传递文学史知识的同时,更多关注作品审美内涵和艺术特质的鉴赏,对作品做到多维度、多视角分析。

同时,为了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文学爱好、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教师可以以开设一些知识拓展性和趣味多样性的选修课,如《现当代名篇选讲》、《经典诗歌导读》、《现当代小说导读》等,以使这门课程的结构更加丰富。

(三)注重灵活教学方式的应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制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课时量和学分的减少,使得如何在有限课时内优化课程教学效果成了专业课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的应用,极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广,在讲授中有些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会更加形象、直观。同时,一些经典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话剧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作品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以丰富教学内容。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

为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在传统学科课程教学中,应加大实践性教学课时的比重和内容的安排,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应高度重视。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应加强课堂内实践教学和课堂外实践教学。课堂内实践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课堂回答问题、课本剧的演绎、经典文本的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密切的文本的讲解等能力的训练;课堂外实践教学主要有: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毕业论文写作、田野调查、社团竞赛等活动。这些都将课内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延伸到了课外的实践活动,课内紧密结合课外,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

(五)构建全方位科学的学业评价机制

作为一名合格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对文学现象敏锐的观察力、对文学作品通透的审美分析能力、基本的文学和公文写作能力。在教学考核中,就需要我们改变过去以分数为终的单一的学业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全方位评价体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不仅要测试学生对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活动的体验感受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表达传承能力,还有就是一定的写作能力。所以,单一的期末卷面分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水平。依据教学实践,学生课程的最终成绩至少应该由随堂成绩、中阶成绩和期终成绩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阶段的成绩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和《培养方案》的要求来划分,例如二二六制、二三五制。随堂成绩考查包括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听课笔记情况、随堂作业优劣等方面;中阶成绩可以是论文写作、社会实践等;而期终成绩应尽量兼顾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相结合,识记类的客观题要有但不宜多,而考查包括学生的阅读感知、分析欣赏、语言表达和写作等能力的主观题宜多。

总而言之,依托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实际,紧紧围绕办学定位,找準专业发展优势,努力打造课程特色,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基础课程实现成功改革。

参考文献

[1]欧阳钦,曾文军.高职高专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4).

[2]韩巧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17).

[3]黄平.文学写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策略——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57).

[4]彭文忠.基于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5]佘爱春.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大学课堂教学——兼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育与教学研究,2009,(07).

课题信息:张家口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对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为192707);张家口学院2019年度教学改革项目:地方本科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张家口学院为例(课题编号为JG2019042)。

(作者单位:张家口学院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现当代文学应用型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