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问候语的汉外对比考察

2017-08-11范婷婷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7期
关键词:问候语语义

摘 要:问候语是日常言语交际中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礼貌语。通过对汉语和英语、日语常用问候语语法类型、语义—语用类型的比较研究,揭示常用问候语的编码方式、程式化程度、语用背景的跨语言差异和语义类型的跨语言共性。对常用问候语的汉外对比考察有利于揭示问候语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差异,对管窥汉语与汉族人思维方式的特色也有启发作用,对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也将不无裨益。

关键词:问候语 语法类型 语义—语用类型

在问候语、分别语、感谢语、道歉语等礼貌语中,问候语是最为重要、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问候语的既往研究成果丰硕,主要包括:1.问候语的特征、分类和构成研究(如:周旋《汉语问候语及其教学研究,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2.问候语的跨语言比较研究(如:张琳琳《跨文化交际中汉语问候语语用失误探析,施晖《中日两国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等等)。但跨语言比较研究多是英语和汉语的对比,且对比维度局限在文化和认知心理方面,还不够深入。文章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笔者对跨语言交际现象的日常观察和对大规模电子语料库中的问候话语的检索为依据,对汉语、英语、日语的问候语作语法、语义—语用的对比考察。文章对问候语的研究会涉及到各种类型的问候语(含初见问候语和非初见问候语,程式问候语和非程式问候语),但文章更加关注的是日常交际中的程式化问候语。这类问候语变化不大,一般是由固定的词语和固定的句型来表达问候的,那些可变性强、相对冗长的非程式问候语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问候语的基本类型

(一)语法类型

1.询问型

问候语,顾名思义,“问”是关键。询问型问候语是一种用问句(询问形式)来实施问候的话语,它所表达的语气比较委婉,感情较为亲切。在汉语日常交际中习见,例如“吃过了吗?”“(你)去哪呀?”,等等。

虽然说话人用的是问句,但是他并不是真的想要知道相关问题的答案,比如他并不真想知道受话人去了哪里、是否吃过了饭。换言之,这些语句的命题意义弱化,而其语用意义强化。说话人主要是想通过这种问候表示自己看到了听话人并在跟他打招呼,意在彰显自己的懂礼貌和有教养。从而维系甚至强化双方之间的人际关系。而在英语中说话人经常使用的询问型问候语有“How are you?”和“How do you do?”。对询问型问候语,听话人可以选择正面回答(比如,可以用“吃过了”来回应“你吃过了吗?”),也可以选择侧面回馈(即反过来问候对方)。比如,通过反过来问对方“去哪儿?”“吃过了吗?”来作答。在英语中可以用“How do you do?”来回应“How do you do?”在汉语中可以用“你好”来回应“出去呀?”也可以通过反过来问对方“去哪儿?”“吃过了吗?”作答。这表面上是答非所问,其实完成了一次交际。

2.祈感型

祈感型问候语通常是通过祈使句或感叹句来实施问候的话语。比如,在汉语中有:

(1)甲:你好!

(2)乙:你好!

英语中有:

(3)甲:Hi!

(4)乙:Hi!

(5)甲:(Have a)good morning!

(6)乙:(Have a)good evening!

英语问候语“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和汉语常用问候语的“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都是祝愿式问候语。英语中的“Good night”本质上具有祝愿语的作用,但英语中表示“晚上好”义的问候语是“Good evening”,而不是“Good night”。“Good night”是晚上分別语,意即“晚安”。

3.独词句型式

独词句型问候语是由“称谓名词+祝愿小句/询问小句”这个复合问候话段逐渐演变过来的。比如,“张老师,你好!”“李书记,你去哪儿?”等等。因为问候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高频使用,为了遵循经济原则,说话人往往会省略后面的“你好”“你去哪儿?”这类小句。久而久之“称谓名词!”(如:“张老师!”“李书记!”“王局长!”)就独立承担了问候的重任。即使省略后面的祝愿小句或询问小句,只有一个称谓名词,受话人也会知道说话人在和自己打招呼。但这种独词句型问候语是汉语特有的。英美文化背景下的西方人接受不了。如果只用“Jack”这一个称谓名词,他们会不明白说话人想表达什么意思,他们会等你说下一句话。英语问候语中,有“Hi, John!”这类问候语,但前面的“Hi”绝不能省略。换言之,不能让“John”这个称谓名词来构成独词句型问候语。相反,英语中,可以把“John”省略掉,而让“Hi”这个引起对方注意的叹词来独立构成问候语。需要指出的,汉语中引起注意的叹词“嗨”虽可以构成独词句来实施问候,但它是英语Hi的译音词,是汉英语言接触的产物。不过汉语中的“喂”是本有的。总之,独词句型问候语汉语、英语都有,但汉语既可以让叹词,又可让称谓名词构成独词句,来实施问候。而独词句型问候语在日语中较为罕见。

(二)语义—语用类型

1.指事型

指事型问候语是指说话人看到一个交际对象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用一个问句来进行问候的一种言语交际方式。比如,中国人明明知道别人在操场上打球或者在菜市场上买菜,还得问一句“打球呢?”或者“买菜啊?”这种指事型问候语具有语境敏感性,在不同的语境下问的是哪一件事是不一样的,所以它的程式化程度低,比如“打球啊?”“买菜啊?”形式或许都是一般问句(即是非问句)的中性问或者是推测问(即求证问句),推测问句是说话人推测受话人会做出肯定回答的问句。当说话人发出“打球啊?”“买菜啊?”之类询问时,他并不是真的想从受话人那里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换言之,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太关心。他关注到的是说话人有没有接受到我传递给他的善意(一种关切之情)。外国友人不理解这一种现象,觉得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其实这只是中国人见面热情打招呼的一种方式。说话人通过使用这种指事型问候语来表明自己看到了熟人并在跟他打招呼,自己是懂礼貌的,有教养的。这种指事型问候语有拉近彼此之间距离的作用。它是汉文化所特有的,英美文化、大和文化基本上没有。在英美和大和文化背景下,用这种问候别人(如说“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对方不仅不能接受到你的善意,还会误以为你喜欢打听他人隐私。当然,也有可能把你表面的客气误解为衷心的邀请。比如“Have you eaten?”(你吃过了吗?)易被误解为邀请对方吃饭的前导语。

2.祝愿型

祝愿型问候语是通过祝愿对方平安/幸福/等来达到间接问候他人目的的礼貌语。人们在不同节日彼此使用的问候语也多是祝愿式问候语,比如“春节快乐”“中秋节快乐”;英语中的祝愿语“Happy new year”“Merry Christmas”有时也是间接问候语。春节期间,如果我们碰到熟人,见面打招呼时会说“新年快乐,祝您身体健康、平安幸福!”。“新年快乐”等原本是祝愿小句,但是在这里却间接起到了问候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英美文化背景下,有些祝愿语并没有语用化为问候语,而是语用化为分别语了。比如,基督教徒彼此祝愿语“God be with you!”(愿上帝保佑你!),因经常用在基督教徒分别之时,而演变成分别“Goodbye”(再见)。同理,祝愿语“Have a nice journey!”(旅途愉快!)有时也兼起分别语作用。这和上文提到的“Good night”从晚上祝愿语演变成晚上分别语有些相似。俄语祝愿语也有间接表达感谢的作用。据张秀松、张爱玲《“阿弥陀佛”向会话程式语的语用化》中指出,古俄语中的祈祷语спаси(аас)бог(“愿上帝保佑(你)”)演变成了现代俄语中的致谢语спасибо(“谢谢”)。

3.表情型

表情型问候语是通过表达说话人内心的愉快心情或仰慕心理来间接实施问候的礼貌语,多用于初次见面。古代汉语中,人们初次见面时会说“幸会”“久仰”,也可以用重叠式“幸会幸会”“久仰久仰”。重叠式更能表达出说话人对受话人的尊敬之情。英语中也有这类问候语,比如,初次见面时,说话人会使用“(Im very )glad to see you.”(见到你很高兴)、“Its a pleasur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荣幸)、“(Its )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荣幸)“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好)。但英语这类表情型问候语的程式化程度较低,因为英语中的“Im very glad to see you .”“Its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中的主语既可以是I,也可以是It;表语既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组)(例如a pleasure)。当表语由形容词充当时,既可以是glad,又可以是happy等。只要是表示高兴义的英语单词都可以填到表语位置上,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古汉语初次见面问候语“幸会”“久仰”程式化程度高,几乎词汇化为一个词了。其前身是“见到你很荣幸!”“久仰大名!”之类语句。这些语句因在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因高频使用而逐渐被截略、缩合,最终变成了“幸会”“久仰”。英语中的表情型问候语程式化低,英语语法中规定主语不可以省略,一个句子必须要有一个主语,主语后面要有系动词,所以上文所举英语初次见面用表情型问候语程式化程度低。而汉语不同,汉语主语可以省略,及物动词还可以不带宾语,这一切使得汉语有无主句“久仰大名”,且它可以进一步向“久仰”词汇化。

二、常见问候语的汉外对比考察

(一)从范畴化和语用化的角度看差异

经调查,我们发现汉语有一种常用的概括力比较强的通用问候语,即“你好”。它的语境敏感性較低,在任何时候见到对方都可以用“你好”来实施问候。在日语中没有类似汉语“你好”的概括力较强的通用问候语。只有“おはよう(早上好)”“こんにちは(中午好)”“こんばんは(晚上好)”。在日本社会,在早上、晚上见面时,用“こんにちは(中午好)”不算错。也就是说,日本人有时把“こんにちは”当成类似其它语言中的“你好”的通用问候语。这是因为“こんにちは”最初用于上午10点至下午5点,这段时间都可以叫“中午好”,适用的时段最长。英语通用问候语是本表示引起对方注意的“hello”或“hi”,但是这两个词多用于非正式场合、熟人之间。换言之,英语在正式场合、不太熟悉的人之间缺少程式化通用问候语。“How are you?”或许可以算作通用问候语,但其程式化程度低。“How do you do?”又只能用于初见时,且程式化程度也很低。

分时段问候语“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汉语都有,但多用在正式场合,且“下午好”用得较少。汉语“晚上好”翻译成英语有“Good evening”和“Good night”两种。但是,在英语中,跟“Good evening”已从祝愿语语用化为问候语不同,“Good night”从祝愿语语用化为分别语了。汉、日、英问候语的范畴化的上述差异可以如表1示:

下面从语用化角度谈汉、日、英三语问候语的差异。分析可知,日语程式化问候语多从非程式化的问候话语截略而来。日本人有一种语用习惯,如果说话人把话说得很完整很到位了,把词句全都说清楚,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受话人会认为你在蔑视他的智商,所以他们在说话的时候往往会说一半留一半,因此在日语中有很多省略句。比如“どうも”表示“非常”的意思,经常放在“ありがとう”(谢谢)、“すみません”(对不起/谢谢)前面,表示“非常感谢”“非常抱歉”的意思,说的多了就可以省略,在特定语境下,说话人会只说“どうも”(非常),省略后面的“谢谢”“对不起”,受话人会根据语境可以推测出是“どうも”(非常)是“谢谢”或是“对不起”的意思。又比如“こんにちは”(又写作“今日は”,意即“早上好”),它原本是“今日はご機嫌いかがですか”(今天你怎么样?),“今日は”后面的部分经常被省略掉,这使得“今日は”就被重新分析为问候语,意即“你好/中午好”(因为它多用在上午10点至下午5点期间,所以多被理解为表示“你好”义);“こんばんは”(又作“今晚は”,意即“晚上好”)也是如此,原本是“今晩は〇〇ですね”把“今晚は”后面的部分省略掉,重新分析为问候语“晚上好”。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日语会话程式语(尤其问候语)多是由省略促发而形成的。

英语中的通用问候语hi/hello本质上也是截略而来,截略的源式是电话交际中的问候语“Hi/hello,how are you?”。但是,英语中叹词hi/hello和续段之间结合并不紧密,而日语中“今日は”或“今晚は”和续段之间是话题-说明关系,结合紧密。所以,日语中的截略的创新意味更强。

(二)从语法实现角度看差异

在英语问候语中,人们初次见面使用的是“How do you do?”是疑问式问候语;汉语问候语初次见面时使用的是陈述式问候语“久仰。”“幸会。”在中国,人们不会在初次见面时使用“你好吗?”这类问候语,这句话会让交际对象感到很奇怪。在日本社会,人们初次见面的问候语却是祈使句“始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るしく。”(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这种差异可以如表2示:

日语初见问候语是通过祈求别人以后关照自己来暗示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别人比自己地位尊贵,换言之,是通过祈求关照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从而借助对对方的尊敬来间接实施对对方的问候。汉语初见问候语是通过表达对对方的仰慕或尊敬(久仰<久仰大名;幸会<“见到您是我的荣幸”)來达到间接问候对方的目的的。从这个角度看,汉语和日语的初见问候语的语义语用类型是相似的,都是表情型。只不过汉语是直接表达感情,而日语是间接表达感情,通过祈求来间接暗示对方比自己尊贵,自己对对方充满仰慕。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汉语、日语、英语常用问候语的特点、语法类型以及语法-语用类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并关注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的程式化问候语,丰富了问候语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跨文化交际。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对常用问候语的汉外对比考察仅仅局限在中、日、英三种语言。

参考文献:

[1]周旋.汉语问候语及其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3]施晖.中日两国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张琳琳.跨文化交际中汉语问候语语用失误探析[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张秀松,张爱玲.“阿弥陀佛”向会话程式语的语用化[J].当代修辞学,2016,(2).

[6]曲卫国,陈流芳.汉语招呼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7]陈秋娜.汉语寒暄语的语用阐释[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8]杨晓莉.中国现代问候语之文化传统内涵和人文主义精神透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9]刘晓玲.中英中称呼与问候语的文化差异[J].中山大学学报,2005,(4).

[10]席于霞.汉语问候语的民族文化特色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4).

[11]杨振国.汉语问候语的文化训释[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12]袁蕾.当代问候语变迁的心理基础透视[J].开封大学学报,2001,(12).

[13]祝丽丽.浅析英汉问候语的跨文化语用对比[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8).

[14]李田新.英汉问候语礼貌原则对比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2006,(5).

(范婷婷 江苏徐州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116)

猜你喜欢

问候语语义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浅析俄语动词前缀语义的意义
现代汉语问候语演变研究
中西方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论问候语的历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汉维问候语中的交际观探析
语义搭配的辨识与修改
打招呼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