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ESR、SDF1、sCD14预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价值及其与转归的关系

2021-10-29钟声方昕刘冰

山东医药 2021年29期
关键词:敏感度股骨骨折

钟声,方昕,刘冰

本溪市中心医院骨科,辽宁本溪117000

现阶段,术后感染仍是制约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手术效果及后期康复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1-2]。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生理功能、免疫机制不断降低,加之存在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原发疾病,导致手术耐受度欠佳,一定程度会增加术后感染风险,从而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甚至死亡[3]。相关研究指出,骨组织损伤及愈合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4]。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已被证实在骨折及周围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升高可反映组织损伤程度、感染程度[6];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能体现组织损伤坏死程度及机体炎症反应。然而,关于血ESR、SDF1、sCD14 联合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仍需大量循证依据支持。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血ESR、SDF1、sCD14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及与转归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本溪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2月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患者116 例(感染组),对照组为同期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116 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岁,经CT、X 线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股骨粗隆骨折;②单侧开放性骨折,符合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指征;③在全身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由同一手术小组完成;④临床资料完整;⑤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⑥感染组经临床表现、病原菌培养等确诊为术后感染[7],并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予以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排除标准:①近4 周内有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使用史;②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③病理性骨折或非外伤原因所致骨折;④有老年痴呆、严重意识不清或阿尔兹海默病。感染组男64 例、女52 例,年龄(68.27 ± 2.19)岁,体质量(62.37 ± 4.38)kg,骨折原因为交通事故71 例、跌伤25 例、其他20 例,病程(3.02 ± 0.53)d,骨折位于右侧72例、左侧44例,AO/ASIF分型A1型26例、A2型47 例、A3 型43 例;对照组男66 例、女50 例,年龄(67.73 ± 2.40)岁,体质量(61.98 ± 3.84)kg,骨折原因为交通事故73 例、跌伤27 例、其他16 例,病程(2.99 ± 0.57)d,骨折位于右侧69 例、左侧47 例,AO/ASIF 分型A1 型24 例、A2 型50 例、A3 型42 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骨折等资料具有可比性。抗感染治疗后,感染组生存99 例、死亡17 例。死亡者中男10 例、女7 例,年龄(67.72 ± 4.94)岁,体质量(61.85 ± 5.62)kg,病程(2.94 ± 0.69)d,AO/ASIF分型A1型4例、A2型7例、A3型6例,术后感染位于手术切口7例、呼吸系统5例、皮肤软组织4例、泌尿系统1 例;存活者中男54 例、女45 例,年龄(68.36 ± 5.28)岁,体质量(62.46 ± 6.05)kg,病程(3.03 ± 0.74)d,AO/ASIF分型A1型例、A2型例、A3型例,术后感染位于手术切口43例、呼吸系统27例、皮肤软组织23 例、泌尿系统5 例。感染组不同转归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血ESR、SDF1、sCD14 检测方法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 d 取患者空腹静脉血9 mL,检测血ESR、SDF1、sCD14。①ESR:取3 mL静脉血在枸缘酸钠抗凝管内颠倒充分混匀,室温静置60 min。采用魏氏法测定ESR,试剂盒购自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②SDF1、sCD14:将剩余的6 mL 静脉血于室温条件下静置20 min,以3 000 r/min离心12 min,分离取血清,置于-80 ℃低温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DF1、sCD14,试剂盒购自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两组或不同转归者间血ESR、SDF1、sCD14 比较行t 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3 d 血ESR、SDF1、sCD14 预测术后感染的价值,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3 d血ESR、SDF1、sCD14 与感染转归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ESR、SDF1、sCD14 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血ESR、SDF1、sCD1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 d 各指标均较术前升高,尤以术后3 d 最高(P均<0.05);与对照组术后同时点比较,感染组血ESR、SDF1、sCD14水平均升高(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ESR、SDF1、sCD14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血ESR、SDF1、sCD14水平比较(±s)

注:与本同组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组别感染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对照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 n 116 116 ESR(mm/h)24.59 ± 3.36 66.31 ± 4.68*#74.95 ± 6.26*#25.37 ± 3.14 27.05 ± 3.73*35.07 ± 5.19*SDF1(µg/mL)0.34 ± 0.09 0.59 ± 0.12*#0.75 ± 0.14*#0.36 ± 0.07 0.44 ± 0.10*0.54 ± 0.11*sCD14(µg/mL)0.98 ± 0.14 1.34 ± 0.19*#2.32 ± 0.24*#1.01 ± 0.12 1.15 ± 0.16*1.49 ± 0.20*

2.2 术后3 d血ESR、SDF1、sCD14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 ROC 曲线分析显示,术后3 d 血ESR 预测术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2,95% CI 为0.724~0.834,P<0.05,当截断值>54.96 mm/h 时的敏感度为75.86%、特异度为68.97%;SDF1 的AUC 为0.730,95% CI 为0.668~0.786,P<0.05,当截断值>0.63 µg/mL 时的敏感度为71.55%、特异度为66.38%;sCD14 AUC 为0.818,95% CI 为0.763~0.866,P<0.05,当截断值>2.03 µg/mL 时的敏感度为65.52%、特异度为85.34%,三者联合的AUC 为0.870,95% CI 为0.820~0.910,敏感度为73.28%、特异度为85.34%。

2.3 感染组不同转归者血ESR、SDF1、sCD14 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感染组不同转归者血ESR、SDF1、sCD14水平比较(±s)

表2 感染组不同转归者血ESR、SDF1、sCD14水平比较(±s)

注:与相同转归者术前比较,*P<0.05;与生存者同时点比较,#P<0.05。

转归情况死亡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生存术前术后1 d术后3 d n 17 99 ESR(mm/h)25.16 ± 3.48 72.47 ± 5.14*#83.68 ± 7.06*#24.49 ± 3.09 65.25 ± 4.27*73.45 ± 6.13*SDF1(µg/mL)0.35 ± 0.08 0.67 ± 0.15*#0.89 ± 0.17*#0.34 ± 0.09 0.58 ± 0.11*0.73 ± 0.12*sCD14(µg/mL)1.00 ± 0.13 1.46 ± 0.21*#2.68 ± 0.30*#0.98 ± 0.17 1.32 ± 0.18*2.26 ± 0.22*

2.4 术后3 d血ESR、SDF1、sCD14与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转归的关系 以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患者是否死亡作为因变量,将术后3 d血ESR、SDF1、sCD14 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发现ESR、SDF1、sCD14 均为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见表3。

表3 术后3 d血ESR、SDF1、sCD14与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转归的关系

3 讨论

老年患者在接受股骨粗隆骨折术治疗后,受开放伤口、手术创伤、免疫抑制等因素影响会增加术后感染风险,不利于预后及转归[8]。因此,控制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进程是目前研究关键所在。既往临床预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多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常规感染标志物为主[9],但其特异度较差,预测效果不甚理想。所以,积极探索一种高效感染标志物,对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患者病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丁彩田等[10]研究发现,当机体发生炎症、组织损伤或感染时,红细胞会呈相互重叠“缗钱”状,进而引发血浆阻力下降,ESR 增高。单贤贞等[11]通过韦斯特格伦法检测显示,老年腰椎术后感染患者术后3 d ESR 水平异常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支持本研究观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及手术所致组织损伤会刺激应激反应、炎症反应,释放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急性反应物质,促使红细胞缗线状聚集,进而导致ESR 增多,增加感染发生可能性。为明确ESR 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通过ROC 曲线发现,以54.96 mm/h为临界点,术后3 d血ESR预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的敏感度达75.86%,与樊巍等[12]研究结果存在相似之处。ESR有望成为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的有效预测指标,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经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ESR 升高是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ESR 增快可加重感染病灶局部炎症反应,降低补体及免疫细胞活性,易形成脓液坏死物,影响病情转归。

sCD14是一种表达于单核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主要介导脂多糖(LPS)所致单核细胞反应,可作为严重感染的分子标志物。本研究显示,术后3 d血清sCD14水平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中最高,提示sCD14 对反映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具有一定价值。sCD14 对LPS 及LPS 结合蛋白具有高亲和性,结合其配体后,可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提高内皮素、细胞间黏附分子及细胞趋化因子含量[13],从而加剧组织水肿,破坏局部组织,引发炎症级联反应甚至系统性炎症反应,增加严重感染风险或与已存在的风险构成恶性循环。本研究还发现,当临界值为2.03 µg/mL 时,术后3 d 血清sCD14 预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的AUC 大于血ESR、SDF1,且特异度达85.34%,可为医生选择适宜的起始抗感染经验性治疗方案提供更加细化的指导。STUBLJAR 等[14]研究显示,SCD14 高水平预示患者具有较大剂量抗生素需求,一定程度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死亡患者术后血清sCD14 高于生存者,佐证了早期检测血清sCD14 可能成为抗感染治疗、预防术后感染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指标。

SDF1属趋化因子蛋白家族,结合其细胞表面受体CXCR4/CXCR7,不仅对淋巴细胞具有强烈趋化作用,还可激活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参与骨髓间质干细胞迁移。本研究表明,与未感染者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者术后血清SDF1 明显上调。股骨粗隆骨折通常伴小血管损伤,加之手术对机体所致二次创伤,可诱导凝血因子启动,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异常,进而释放过量SDF1,提高感染发生的风险。进一步研究显示,血清SDF1高水平会增加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死亡风险,但预测价值有限,其特异度仅为66.38%。本研究选择联合预测模式,术后3 d 血ESR、SDF1、sCD14 联合预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AUC 为0.870,敏感度为73.28%、特异度为85.34%,可提高预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的价值,利于指导临床实施对症处理,促进病情转归。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血ESR、SDF1、sCD14 水平升高,联合检测术后3 d 血ESR、SDF1、sCD14 有助于预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的发生,三者联合有望成为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感染患者控制感染、预测病情转归的判断依据。

猜你喜欢

敏感度股骨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动力特性对于接缝的敏感度研究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