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与结直肠息肉患者血清IGFBP7水平比较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2021-10-29李淑婷刘楠李袁飞

山东医药 2021年29期
关键词:孵育息肉良性

李淑婷,刘楠,李袁飞

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太原030000;2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

结直肠癌(CRC)是一种恶性实体肿瘤,在所有肿瘤类型中发病率(10.2%)居第三位、病死率(9.2%)居第二位[1]。由于CRC 起病隐匿,早期筛查方法缺乏特异性,导致早期诊断困难。研究表明,Ⅳ期CRC 的5年生存率仅为12.5%,而早期CRC 的5年生存率可达90%。因此,探索一种可靠的方法以增加早期诊断率将成为提高CRC 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措施[2]。目前,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CRC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具有侵入性,很难在无明显特异性症状的早期阶段接受这一检查,易导致诊断延迟。血清生物标志物由于具有简单经济、非侵入性、可重复性等诸多优势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可能是改善CRC 早期诊断率的潜在方法。癌胚抗原(CEA)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早期诊断CRC 的肿瘤标志物,但特异度、敏感度仍不够理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诱导癌症特异性衰老和凋亡发挥抑癌作用[3],有研究发现其在CRC患者中高于正常人,具有作为血清诊断标志物的潜能[4]。本研究旨在观察血清IGFBP7 水平在CRC 和结直肠息肉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异,并以CEA 为标准,进一步分析血清IGFBP7对CRC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准号:2019GK049,日期:2019年2月20 日),收集2020年8 月—2021年3 月我院收治的CRC 患者及结直肠良性息肉患者。纳入标准:①既往未诊断过其他肿瘤;②接受胸部CT 及全腹CT检查;③CRC 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RC且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抗癌治疗;④结直肠良性息肉患者:检查指标没有任何恶性肿瘤证据;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临床病理资料不全。共选取符合标准的CRC 患者46例(CRC 组)、结直肠良性息肉患者20 例(良性组)。CRC 组 男27 例、女19 例,年 龄27~91(63.41 ±13.31)岁,有吸烟史12例、饮酒史10例,肿瘤部位左半结肠11 例、右半结肠17 例、直肠18 例,肿瘤大小(4.58 ± 2.08)cm,组织学分级高分化7 例、中分化26 例、低分化8 例、不明确5 例,肿瘤浸润深度Tis 4例、T12例、T22例、T327例、T47例、不明确4例,淋巴结转移N020 例、N117 例、N26 例、不明确3 例,远处转移M031 例、M115 例,TNM 分期早期16 例(0 期4例、Ⅰ期4 例、ⅡA 期8 例)、晚期25 例(ⅡB 期2 例、Ⅲ期8例、Ⅳ期15例)、不明确5例,CEA为(107.92 ±493.11)ng/mL。良性组男15 例、女5 例,年龄40~77(58.20 ± 9.47)岁,有吸烟史7 例、饮酒史6 例,CEA 为(2.11 ± 2.37)ng/mL。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A 水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血清IGFBP7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采集两组清晨空腹静脉血,以2 5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80 ℃保存待检。IGFBP7 试剂盒购自中国Boster公司。操作步骤:①样本稀释:以1∶2的比例稀释血清样本,配置标准曲线的标准浓度(0、625、1 250、2 500、5 000、10 000、20 000、40 000 pg/mL)。②加样:将100 µL稀释后的血清样品加入酶标板的每个孔中,37 ℃孵育90 min。③除去酶标板中的液体,每孔加入100 µL 生物素标记抗体,37 ℃孵育60 min。④加酶标试剂:洗板3 次后,每孔加入100 µL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37 ℃孵育30 min。⑤显色:洗涤5 次后,每孔加入90 µL TMB 显色底物,37 ℃孵育15 min。⑥终止反应及读数:加入终止液后5 min 内读取450 nm 波长下的光密度(OD)值。所有血清样品均一式两份测试,取平均值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行Mann-Whitney U检验。绘制血清IGFBP7、CEA单独及联合诊断CR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IGFBP7 水平比较 CRC 组、良性组血清IGFBP7 水平分别为(5.29 ± 2.13)、(3.92 ±1.71)ng/mL,早、晚期CRC 患者血清IGFBP7水平分别为(5.79 ± 2.69)、(5.18 ± 1.86)ng/mL,CRC 组及其早、晚期CRC 患者血清IGFBP7 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

2.2 血清IGFBP7、CEA 对CRC 的诊断价值 ROC曲线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血清IGFBP7、CEA对CRC的诊断价值

2.3 血清IGFBP7、CEA 对早期CRC 的诊断价值ROC曲线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血清IGFBP7、CEA对早期CRC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家族成员包括IGF、IGF 受体和IGF 结合蛋白(IGFBPs),其中IGFBPs 是与IGFs 共同进化的同源蛋白,赋予IGF 调控系统的功能和组织特异性。IGFBP7 可与IGF 低亲和力结合,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的蛋白质和mRNA 水平上都有表达,包括大脑、肝脏、胰腺和骨骼肌,并分泌入循环[5]。研究表明,IGFBP7 与多种信号通路及肿瘤有关。IGFBP7 可激活Ras-MEK-ERK、Ras-MAPK 及IRS-PI3K-AKT-mTOR 信号通路,起到诱导蛋白质增殖、蛋白质合成、抗凋亡、促进细胞生长等多种不同效应[6]。既往研究显示,IGFBP7 在食管鳞癌、食管胃交界处腺癌、软组织肉瘤等肿瘤患者血清中均检测到升高[7-9];但也有研究显示,IGFBP7 水平在肺癌患者血清中有所降低[10]。可见,血清IGFBP7在不同肿瘤中的水平有所不同,其水平变化对于不同肿瘤中是否具有特异性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有研究表明,IGFBP7在CR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且在CRC 的发生中起潜在的抑癌作用[11-13]。此外,IGFBP7 还被发现与CRC 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转移、疾病预后密切相关[14]。目前,对IGFBP7 在CRC 血清水平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CRC患者IGFBP7水平与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且这种差异在CRC 早期即出现,因此我们推测其能否作为一种新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用于诊断CRC。本研究ROC 曲线可见,IGFBP7 诊断CRC 的AUC 为0.720,敏感度为67.4%,特异度为80.0%。但上述指标如要作为一种诊断标志物,其灵敏度并不乐观。因此我们进一步探讨了IGFBP7 与CEA 联合应用对CRC 的诊断能力,结果提示联合应用可使优势互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IGFBP7 与CEA 联合应用诊断CRC 的AUC为0.812,敏感度提高至89.1%,但特异度有所降低(60%)。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在早期CRC 中,IGFBP7 诊断CRC 的AUC 为0.747,高于本研究中纳入的CEA 数据。上述结果提示,血清IGFBP7 在CRC 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其具有作为CRC 早期无创诊断性肿瘤标记物的潜力,与CEA 联合应用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限于样本量较少,且我们的研究仅使用良性疾病作为对照,不能很好的代表所有非肿瘤患者,未来应加入无息肉的正常人群进行分析,其诊断价值也有待进一步大规模临床数据的验证。

猜你喜欢

孵育息肉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三物黄芩汤组分(群)配伍在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中的相互作用
Identifying vital edges in Chinese air route network via memetic algorithm
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2种成分的测定及其代谢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