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患者血清铁蛋白与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2021-10-29钟剑
钟 剑
杭州余杭邦尔医院检验科,浙江杭州 311100
来自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 亿多人患骨质疏松症,这一数据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而逐步攀升[1]。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已逼近7000 万大关[2],至21世纪中叶,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或将超过2 亿[3]。骨质疏松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若发生病理性骨折,常致卧床、手术、其他基础疾病加重等后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检测老年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患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R)、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超敏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mmunoglobulin A,IL-6)、免疫球蛋白IgA(immunoglobulin A,IgA)、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 percentage,Lym%)等指标,旨在探讨血清FERR 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及BMD 的相关性,为该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杭州余杭邦尔医院收治的81 例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椎体骨折57 例,下肢及髋部骨折18 例,上肢骨折6 例)和同期的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验组中,男9 例,女72 例;年龄61~89 岁,平均(77.6±7.84)岁。对照组中,男3 例,女27 例;60~90 岁,平均(76.9±7.55)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杭州余杭邦尔医院医务科、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实验组纳入标准:在入院后第1 天早上6 点至8点空腹采血,标本于4 h 之内完成检测,BMD、FERR、SAA、hs-CRP、IL-6、IgA 及血常规等检查项目的记录齐全;参考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 版)[4],BMDT 值≤-2.5 SD 诊断为骨质疏松,再结合X 光、CT 或核共振等影像学检测,经临床确诊为“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实验组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者;②各类细菌、病毒感染者如肺炎、流感、HIV、乙肝、结核等;脑卒中或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及免疫功能不全者。
对照组纳入标准:体检当日上午7 点至10 点空腹采血,4 h 内完成检测,BMD、FERR、SAA、hs-CRP、IL-6、IgA 及血常规等检查项目的记录齐全;身体健康,BMD T 值>-2.5 SD。
1.2 方法
1.2.1 血液检测 hs-CRP、WBC、Neu%、Lym%使用迈瑞BC-5180CRP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试剂、校准品及质控均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SAA、IgA、FERR 使用迈瑞公司SAL-6000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检测;SAA 试剂、校准品、质控品由重庆中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FERR、IgA 的试剂、校准品、质控品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IL-6 检测使用西门子Immulite 2000XPI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所有操作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操作说明书进行。
1.2.2 BDM T 值检测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测腰椎(L1~4)BMD,检测仪器为美国HOLOGIC 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BMD 单位为g/cm2,T 值=(BMD 实测值-正常青年人峰值BMD)/正常青年人峰值BMD。正常值:T 值>-2.5 SD;骨质疏松:T 值≤-2.5 SD。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除Neu%、Lym%之外,其它均不符合正态分布,为方便起见,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独立样本曼·惠特尼U检验);对各检测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各检测指标的比较
实验组WBC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MD、Lym%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FERR、SAA、hs-CRP、IL-6、IgA、Neu%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各检测指标的比较[M(P25,P75)]
2.2 实验组BMD 与年龄、SAA、hs-CRP、IgA、IL-6、WBC、Neu%、Lym%的相关性分析
实验组BMD 与年龄、IgA、WBC、Neu%、Lym%无相关性(P>0.05);与SAA、hs-CRP、IL-6 等呈负相关(r=-0.532,-0.558,-0.571;P<0.05)(表2)。
表2 实验组BMD 与年龄、SAA、hs-CRP、IgA、IL-6、WBC、Neu%、Lym%的相关性分析
2.3 实验组FERR 与年龄、性别、BMD、SAA、hs-CRP、IgA、IL-6、WBC、Neu%、Lym%的相关性分析
实验组FERR 水平与SAA、hs-CRP、IL-6、IgA 等炎症因子呈正相关(r=0.331,0.385,0.371,0.288;P<0.05),与BMD 呈负相关(r=-0.406,P<0.05)而与年龄、性别、WBC、Neu%、Lym%无相关性(P>0.05)(表3)。
表3 实验组FERR 与年龄、性别、BMD、SAA、hs-CRP、IgA、IL-6、WBC、Neu%、Lym%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患者易发骨折,临床上常见老年骨质疏松症伴病理性骨折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以椎体骨折为多见。据相关研究[5]结果显示,性别是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BMD 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显著多于男性,这可能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中,女性占88.9%(72/81),男性占11.1%(9/81),椎体骨折占70.4%(57/81),上肢骨折占7.4%(6/81),下肢及髋部骨折占22.2%(18/81),与报道相符,但在本研究中男性病例偏少,不适合用相关关系来表述。此外,年龄因素也对骨密度有重要影响[6]。
FERR 是去铁蛋白和三价铁形成的复合物,是一种可溶性组织蛋白,可贮存铁。血清FERR 水平与各炎症因子的相关研究多见报道,胡斌等[7]认为FERR对于幼儿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黄荣等[8]认为FERR 不但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指标之一而且也是监测该病活动的重要指标,王燕等[9]认为FERR在感染性疾病中对鉴定细菌和病毒感染有价值,有研究[10]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FERR 水平亦与炎症因子有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中,实验组FERR 水平与SAA、hs-CRP、IL-6、IgA 等呈正相关(r=0.331,0.385,0.371,0.288;P<0.05),而与WBC、Neu%、Lym%无相关性(P>0.05)。SAA、hs-CRP 均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一起号称“新三大常规”[11],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12-17];IL-6 在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孔劲松等[18]的研究表明IL-6 水平在老年骨质疏松中显著升高;血清IgA 在一些感染性疾病中可见升高;以上四个实验室检测指标在临床上均被被视为感染性标志物。FERR 与这四个指标的正相关关系提示其在老年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中有可能扮演着类似“感染性标志物”的角色,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急性或慢性感染。
综上所述,老年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患者血清FERR 水平与SAA、hs-CRP、IL-6、IgA 等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对该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临床在筛选、诊断及治疗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时应充分考虑急、慢性炎症感染的问题。至于血清FERR 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感染性标志物而进入临床应用,尚有待于科研工作者更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