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行为训练方式 引导良好习惯养成
2021-10-29阮国杰陈志强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未来科技城学校
阮国杰 陈志强 _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未来科技城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未来科技城学校(以下简称“科技城学校”)抓住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教育策略上积极探索创新,以“行为训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1.时间与起点:把握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初中阶段是习惯与人格特征形成的关键期。从心理发展特点来看,11-12岁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键年龄段之一,被称为“危机年龄”。此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容易发生否定现象(如学习兴趣低落,与周围的人容易发生冲突等)。学校切实把握“危机年龄”的关键对象——初中起始年级的新生,积极组织“新生入学教育”,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即围绕学校育人目标中的良好习惯培养,带领全体新生开展“行为训练”。
2.内容与过程:传承创新本部文化
北师大二附中本部将习惯养成锁定在四个方面,即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健身习惯。结合城乡一体化区域学生习惯养成所出现的细节问题,科技城学校对评价指标及其要素进行“校本化改造”。为确保方案的实践成效,我们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中遵循两个原则:其一,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关鸿羽教授认为,习惯培养最主要的方法是训练,训练要反复、严格,还要近(贴近生活)、小(具体目标)、实(讲究实效)。其二,强调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提高习惯培养的自主意识,防止学生被“对象化”。在充分考虑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科技城学校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形成习惯养成教育评价体系。
?
3.方式与结果:从行为训练到认知提升
学校从尊重学生的天性、年龄特点、心理状态和思想实际出发,更多的是结合学习生活实际情境去设计训练内容。为此,学校将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案演绎成《“恰同学少年”——暨北师大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学生行为习惯训练》脚本,借助“视频拍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自己作为“主角”的荣誉感,但同时潜移默化地激发他们习惯养成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训练的自觉性。“视频拍摄”让学生们在愉快、生动的氛围中接受行为训练,积极展示自己训练有素、文明礼貌、自信大方的一面。此外,“视频拍摄”在培养现有学生的基础上,自然地将学校习惯养成教育方案及素材,以视觉化的形式得以积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