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1-10-28余正忠李喜玲崔真真
余正忠 李喜玲 崔真真
【摘要】目前,礼仪教育依旧是西藏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根据西藏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西藏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礼仪教育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提高西藏中职学生素质,为西藏各行各业提供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课题的研究探索,探讨西藏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礼仪教育;中职生;实践探索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指导下,西藏自治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从无到有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截至2019年,我区具有招生资格的中职院校共11所,在校中职生超过一万人。中职学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一批又一批的技能型人才,得到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的同时,也暴露出中职生道德素质、职业素养等礼仪教育不到位的一些尖锐问题。通过课题的实践探索,在西藏礼仪教学和就业环境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补齐当前西藏中职学校礼仪教育的短板,不断强化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构建新时代下西藏中职学校文明体系,形成西藏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加快提升中职学生行为修养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西藏中职学生的就业水平质量。
一、确定礼仪教育重点
现代礼仪教育既要体现历史文化继承性又要凸显时代性与实用性,结合礼仪教育的传统意蕴以及现代价值,我们把现代礼仪,传统礼仪及藏族礼仪作为我校礼仪教育的重点。其中现代礼仪主要修正學生外在行为规范,传统礼仪与藏族礼仪加深学生对礼仪内涵的延伸。现代礼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其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能力。学习传统礼仪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可以弘扬中华文明。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如果不了解礼,就不能真正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藏族文化与藏族礼仪的实践性与教育性渗透在社会交往的各个方面,因地制宜,加入本地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主要在现代礼仪的技能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礼仪与藏族礼仪的知识,让学生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真正塑造一个具有自尊自强、自律自重之人。
西藏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一般是三年,大多数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进入实习。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第一学年主要是开设基础的礼仪知识与形体训练课、中华经典诵读课与藏族民俗课。第二学年主要集中于专业方面的系统礼仪知识,开设专业礼仪课、传统礼仪课。在德育课程中学会求职礼仪、见习工作时的礼仪,求职准备礼仪、面试基本礼仪、面试后礼仪等。通过三方面礼仪教育的内容,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在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技能的同时,需要了解中华礼仪的博大精深,藏族礼仪的民族特色,在发扬的同时不忘传承;另一方面也要为西藏中职院校进行礼仪教育提供综合的标准。
礼仪教育重点从理论到实践的把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授内容上选择易于学生理解的内容,尤其是传统经典诵读的内容要从易到难,不要让学生觉得传统礼仪就是晦涩难懂的古文。其次,礼仪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可以从做中学、从学中用。第三,礼仪教育的内容必须讲练结合,把系统的礼仪知识带到实战中去,要让学生看到实际的作用、真正的变化。最后,礼仪教育的内容都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因而需要学生将礼仪知识举一反三,充分应用到自身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二、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根据调查,西藏大多数的中职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极少数学校开设了礼仪课程,但没有系统综合的礼仪课程的计划。在对学生、教师、企业的问卷调查中,90%以上的相关人士认为“很有必要”开设礼仪课。西藏中职学校许多学生礼仪失范与他们缺少礼仪知识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对礼仪知识知之甚少,不知道怎么样去用礼。所以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将礼仪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和德育工作计划。根据礼仪教育的目标,自编了校本教材。一是《中华传统礼仪读本》列入文化课必修课;二是《西藏中职生礼仪手册》列为专业课必修课。我校自编的《中华传统礼仪读本》分为明礼篇、仁善篇、义节篇、智信篇、静学篇、忠孝篇、敬和篇等七部分,书中内容简单易懂,读起来富有节奏,词句饱含深意哲理。选派专业的礼仪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每周每班开设一节中华传统礼仪诵读课,在朗朗书声中潜移默化学生的礼仪规范、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西藏中职生礼仪手册》分为礼仪基础知识、银行服务礼仪、酒店服务礼仪、医护服务礼仪、藏族礼仪等五个模块。每周开设2节课,所有学生先学习礼仪基础知识与形体训练,第二学年根据专业不同,学习相应专业的礼仪课程。我们将常识性的礼仪教育与职业性的礼仪教育相结合,在加上中华传统礼仪与藏式礼仪的学习,学生通过在学校两年内礼仪知识的系统学习,个人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1]。
三、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礼乐并行,寓礼于教,寓教于乐,于潜移默化中优化人们的德行与气质,是中国古代礼仪教育的一大精华[2]。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在课堂之外把课堂内的礼仪知识外化为艺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用礼、在实践中懂礼。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围绕礼仪教育重点,学校主要开展了以下礼仪教育活动:
成立礼仪社团。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2018年由专业礼仪教师牵头成立了“学礼社社团”。每一学年,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海选活动,选拔对礼仪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加入学历社社团。每周开展一次社团活动,合理制定社团教学计划,社团教学内容的第一部分是基本礼仪知识与形体训练课程,第二部分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课程。从基本的仪容、仪表、仪态的训练到传统礼仪中的五礼、尊卑、揖拜之礼的教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趣。社团自从成立以后立足校园活动,并向社会延伸,多次参加政务接待、文艺汇演、志愿服务等的各种颁奖典礼,在社会各界都受到高度评价。学礼社团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组织礼仪艺术教育活动。《乐记》曰:“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也者,动于内也者;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是内心德行的体现,礼是防止行为出格的。樂和礼是内外相成的关系[3]。就是说,“礼”的达到要靠“乐”,这里说的“乐”指的是各类艺术化教育,即是说礼的教育要在艺术化的氛围中完成[4]。因此,学校组织了礼仪大赛,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德音雅乐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开展评比活动。为提高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礼仪文化宣传力度,树立礼仪标杆,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格桑花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学生通过才艺展示,充分展示个人魅力,从而评选出10名“形象大使”,形象大使通过各种平台的宣传,让榜样的力量影响、改变其他同学。同时德育工作方面,在班级量化考核中加入礼仪方面的内容,设立礼仪观察员,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行为习惯的变化,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各种评比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长期的评比约束,学生不知不觉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四、优化礼仪教育环境
《礼记》中说:“礼也者,理也”。理,其实就是规则、制度。广义的礼包括合于道德要求的治国理念和典章制度,以及切于民生日用的交往方式。《大学》说:“君子务本”,所谓本,就是修身,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而“礼”就是修身的工具[5]。中华传统礼仪中的“五礼”“九容”等礼仪,制度严格,仪式严谨。西藏中职学生缺乏礼仪,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他们。礼仪其实就是一种“利他精神”,礼仪发挥作用主要靠“自律”,但中职学生本身自律性较差,所以这种自律要通过“他律”完成。学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礼仪教育的氛围,再加上教师以身作则,相信学生会在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中约束自我,最后成就自我。
1、建立礼仪规章制度。学校可以根据中职学生守则以及行为规范制定适合本学校的学生礼仪行为规范,以此来营造良好的礼仪学习环境,保障礼仪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学校礼仪督查组,形成以教师带头,学生参与的礼仪值日。对行为不文明的学生做出相应的批评,并登记在案。以此为据,将日常礼仪规范纳入学生和班级的评优评先的考核中。把中职礼仪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学生知礼用礼的意识。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习与环境始终是不可分割的一对矛盾体。俗语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产物”。欲推行校园礼仪,须精心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需要对学生要“导”之以礼,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使藏民族传统美德深入到西藏中职生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判断中。要开展西藏中职生礼仪教育,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比如在宿舍、走廊、食堂、活动中心等场所张贴醒目的礼仪标语;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媒介报道传统节日礼仪文化、校园礼仪标兵和礼仪小故事等。从“礼”和“乐”的两方面抓手,让学生在无声的礼仪环境中感受到礼乐校园的魅力。
五、提升教师的礼仪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欲正人者先正己”,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育人不能局限在“言传”的侠义空间内,应该统筹“身教”。教师的行为规范、言谈举止甚至是着装发式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进而改变一个学生。随着中职学生思想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眼界日益开阔,他们的性格可塑性更为强烈。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和信赖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更依赖于教师的品行、性格、举止、仪表。教师崇高的品德、高超的教法、渊博的知识、端庄的着装都会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6]。因此,中职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人人都应该成为礼仪教师的意识。据此,教师方可利用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春雨润物的教学生引向预期的教育方向。
教师良好的行为跟日常的礼仪修养是分不开的,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先要让教师接受礼仪教育,提升教师礼仪素养。严格对教师行为规范进行考核,从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服饰细节、坐姿站相、处事作风方面正师风,并将教师的礼仪表现与师德师风考核相结合。以此来激励教师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学校要把提升教师礼仪素养放到教师培训的首位,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礼仪教育。
六、强化道德的渗透
当前中职生礼仪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强调外表,把礼仪变成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知识,任何礼仪教育都要强调道德的本源作用,不能只讲外在的规范。礼仪与道德紧密联系,“国无道不兴、人无道不立”,“德成于中、礼形于外”。由于西藏中职生有些学习习惯较差、成绩不理想、加上家庭教育欠缺,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部分中职教师只管自己上完课,对学生思想品德和礼仪修养方面不关心。目前大多数西藏中职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让道德教育具体化,让学生在学习礼仪的过程中加强道德修养。
在礼仪教学课堂中,加强道德引领和道德渗透[7],不要光注重礼仪的形式。比如说有些礼仪教材中提倡微笑一定要八颗牙齿,其实微笑只要真诚,只要你对别人心怀敬意,不管是几颗牙齿,别人都会感受到你的诚意。所以要求教师在开展礼仪教学的过程中要讲清道德内涵,把职业道德融合进去。这样做既能让学生掌握礼仪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与道德水平。
总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西藏职业教育也愈加重要,礼仪教育依旧是西藏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应该着力推动西藏中职学校礼仪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在西藏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有助于中职生的个人职业发展,提高西藏中职生的社会评价和社会地位,还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和藏民族传统礼仪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8]。
参考文献:
[1]周俊奇.当前中职生礼仪失范问题及其改善策略[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4.
[2]路琴.礼仪教育的传统意蕴及其现代价值[N].闽江学院学报,2009-08(30).
作者简介:余正忠(1979—),男,四川人,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本科;李喜玲(1991—),女,甘肃武威人,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本科;崔真真(1991—),女,河南荥阳人,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本科。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职业教育专项课题“基于内涵式发展视角下西藏中职生礼仪教育的研究”(项目编号:XZJKY31805;项目主持人:余正忠)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