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托家务劳动提升小学生劳动素养的研究
2021-10-28脱轩
脱轩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但根基依然是在劳动人民,因此,国家也明确提出“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重要指示。这就要求中小学校就开展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并且处于6岁到14岁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好是三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其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将对小学依托家务课程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依托家务劳动;小学生;劳动素养;研究策略
引言: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家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学生参加日长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过程。
一、现阶段小学生劳动的现状
1.父母、老师都看重学习成绩、而不关注劳动。
虽然我们的社会在飞速发展,但是现在仍然还是存在为了升学看重学习成绩的优劣、分数。所以,在很多老师和家长的心目中,分数是最重要的,成绩是最重要的,至于劳动,那是可有可无的。
2.学生家长溺爱,使孩子丧失了“劳动的机会和能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也越来越长,家长会因为考虑到学生的睡眠时间,大多都是“越俎代庖”的包办学生的日常生活,大到洗衣做饭,小到穿什么衣服鞋子,都一一帮学生准备齐全,这样“保姆式”的照顾,让学生难以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也就没有劳动的意愿。即使这样,家长还是不太重视对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的分配,他们会认为,学生做好自己学习的部分就可以,这样,学生难以得到锻炼的机会,自然也无法提高自身的劳动素养。
3.学生劳动意识差
面对如今越来越大的升学压力,学生除了在学校进行必要的值日清洁等活动,其他时间在家中“扫把倒掉也不会扶”,有的家长甚至还认为,学生大了自然就会学会做家务,这些不需要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看不到“家务”,看不见“工作”,甚至会认为,这些都是“值日生”或者是父母的责任,跟自己没有关系。这样的意识,也与如今学校与家长过于重视文化科目的成绩有很大关系。
二、依托家务的劳动素养培养教学策略
对于劳动教育的课程,其实国家教育局有了详尽的安排,但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小学生的劳动培养比较缺失,以下从家务课程的方式为突破点,帮助学校和相关教师进行劳动素养培养教学策略的论述。
1.洗衣做饭的基本生活技能培养
新闻上屡屡可以看到“大学生每周末将脏衣物带回家给父母清洗”,“毕业后工作的年轻人将出租屋弄得乱七八糟”这样原本不应该发生的新闻。因此,如今的小学生急需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他们应该知道打扫卫生和垃圾分类,主动参与学校的环境卫生,并为绿化浇水、制作简单的早餐等行为,学校可以每学期去培养学生的一项能力,特别是对于低领阶段的学生,劳动的难度系数就应该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以此方式来逐步提升小学生对劳动技能的获得。
例如,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收拾书包的劳动能力培养,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庭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整理书包能力,将大小不等的书本进行分类,文具盒、跳绳等应该分门别类放到易于找到的地方,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教师也可以让家长将学生整理书包的具体时间记录下来,每天通过微信群接龙的方式来监督学生练习,经过一、两个月的训练,教师可以进行整理书包的比赛,让学生通过整理书包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最终获得和提高自己整理书包的能力。
2.周末开展“我为父母做点事”
教师可以在周末帮助学生开展“我为父母做点事”的活动,并设计有趣的花纹卡片,让学生将自己上周进行的劳动内容写出来,并投放到“投票箱”中,教师在每周的班会课时间,将投票箱打开,念出学生的劳动卡片,并让全班同学举手选出“最美劳动人”,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激发自己在家庭中的劳动兴趣,并以此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3.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是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学校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但是家庭中家长的配合也同样重要,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家长对于学生劳动的培养,有着不可磨灭的表率作用。因此,家长在家庭中应该在合理范围内尽量放手让学生劳动,帮助其提高自身的劳动素养。
例如,在家庭中,二年级的学生看到家长洗完衣服,可以帮助家长晾晒衣服,初期可能会因为个子矮或者是晾绳太高的原因,导致学生没有办法成功晾晒,此时,学生一定会遭受到严重的挫败感,但是家长可以协助学生进行晾晒,比如刚开始可以环抱着学生进行晾晒,或者搬来扎实的凳子,帮助学生进行晾晒,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一项家务劳动,会带来一定的成就感,同时,他们也会因为操作的困难而对父母的辛苦加深一层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务劳动的培养是每一个人必备的生活技能,小学生不能因为年龄小就放弃对他们这一部分的能力培养,反而应该循序渐进的对其进行相应的劳动技能培养,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体会到家长的辛苦付出,从而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参考文献:
[1]尹喜梅.基于劳动素养思考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策略[J].教育观察,2020,9(43):42-44.
[2]杨万鹏.有效提升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甘肃教育,2020(12):29.
[3]张琳,于浛.在体验中提升学生劳动素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6):48.
[4]魏文芳.讓学生在劳动和生活中提升综合素养[N].语言文字报,2020-05-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