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统一战线学相关理论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1-10-28沈又红黎钰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科理论研究

沈又红,黎钰林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成功的重要法宝,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进必须要坚持的一项长期的政策方针。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1]。统一战线学学科理论发展对我国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1985—2020年间发表的98篇与“统一战线学”相关的重要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系统梳理了其研究热点、前沿问题、核心作者、重要机构等,并找出当前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尝试预测未来统一战线学研究动向与趋势,以期为未来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统战学”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文献检索年限设定为198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其中的非学术性文献进行剔除后,共得到有效研究论文98篇,其中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论文共5篇,硕博士论文未见。这些论文基本涵盖了这一时期该领域主流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图1)。

图1 统一战线学研究文献统计结果

(二)研究方法和工具

CiteSpace是Citation Space的简称,可译为“引文空间”。CiteSpace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数据和信息可视化(Data an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2]。其功能主要是基于共引分析理论(Co-ciation)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 Finder) 等,对特定领域文献(集合) 进行计量,以探寻学科研究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其知识拐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3]。笔者将知网数据库检索范围内的期刊导入CiteSpace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呈现统一战线学研究热点与动态发展历程。

二、统一战线学相关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一)统一战线学相关研究文献时间分布与分析

国内的统一战线学研究成果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在上升的过程中也有所回落。如图1所示,相关研究始于1985年,1985—1996年仅有8篇文章,1999—2006年共17篇,2012—2016年增至63篇,2017—2020年降至10篇。可见,统一战线学的相关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统一战线学也成为被学界广泛认可的学科名词。虽然统一战线学学科研究热度近年来有所减弱,但随着统一战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被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其学术研究意义和价值将再次凸显。

(二) 统一战线学相关文献的期刊分布与分析

图2 统一战线学研究文献来源期刊分布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筛选出关于统一战线学相关研究的98篇论文,通过中国知网的导出文献可视化功能,分析了文献来源,并根据发刊数量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论文83篇、其他论文15篇。如图2所示,其中《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8篇,占论文总量的48.98%;《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1篇,占论文总量的11.22%;《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5篇,占论文总量的5.10%;《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统一战线学研究》各4篇,各占4.82%。分析来源期刊的分布情况,能为研究者提供这一研究主题的期刊来源的水平和特点。从期刊来源上看,统一战线学相关研究与探讨的主要阵地是各省市的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其中《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江西社会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核心期刊的发文量仅有5篇,占总比很小,这表明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且未在核心期刊中建立研究阵地。

三、统一战线学相关研究计量分析结果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关键词、作者、机构和文献来源进行分析,可以详细了解统一战线学研究的变化趋势,进而发现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优势与缺陷,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一)统一战线学相关研究的热点分析

关键词可以反映出该领域内研究热点和研究的前沿。本文对所选的98篇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时间跨度是1985—2020年,时间切片为5年,Thresholding(c,cc,cv)的值为(1,4,20)(2,2,20)(2,2,20),Top N%=100共得到71个关键词节点、126条连线,网络密度0.050 7,其结果以可视化图谱展示如下:

在CiteSpace中关键词由节点标识,并有文字标出,用文字的字体和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即一个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则表示此关键词节点越大,标示节点的文字也就越大。在图3中,可明显看到“统一战线学”“统战学”“统战工作”“爱国统一战线”“多党合作”等节点的字体较大,说明这几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较多,这也说明学者们聚焦于此。

图3 统一战线学相关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中心性是表示一个关键词影响程度的衡量指标,中心性越大则这个关键词的影响程度也就越大,一般认为中心性>0.1的关键词是影响程度较高的关键词,表1显示,中心性>0.1的关键词有“统战学”“李维汉”“统战理论研究”“学科”“统一战线学”“统战思想”。因此,学者对以上几个关键词的关注度比较高。

表1 统一战线学研究高频关键词与出现频次

续表

中心性和出现的频次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关键词的影响力情况,但是两者并非一定呈正相关,例如在表1中,“学科建设”“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理论”等词,虽然出现的频次排在前20之内,但是其中心性是0,并不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因此,在研究当中,如果要证明一个观点的说服力,不仅要考虑其出现在这一学科领域当中的频次,还要考虑其中心性。

表2 中心性≥0.1的关键词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对此领域当中研究的问题关键进行汇总,从汇总的关键词聚类当中,可推测出过去一段时间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方向,对未来统一战线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统战学”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0个聚类,其中具有明确标签的分别是#0:在李维汉统战思想研究暨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的致辞,#2:略论新时期统战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地位,#6:进一步推进统一战线学学科发展的若干对策等。在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时一般认为Modularity:聚类模块值Q>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Silhouette:聚类平均轮廓值S>0.7意味着聚类是令人信服的。本文对98篇与统一战线学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中,Q=0.733 9,S=0.778 3,这表明聚类结构显著且能够令人信服(图4)。

图4 统一战线学研究核心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知识图谱

(三)统一战线学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分析

科研机构研究某一特定领域时,通常会呈现出研究特性,会特别关注某一问题。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入合作,通常能让研究者突破本机构的研究局限,将眼光放得更加宽广,形成新的研究方向,进而取得新的突破。对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可检验出当前合作研究亟待改进的不足,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努力的方向。

促进不同的机构加强合作,并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对于学科理论的研究至关重要。从图5中可以看到一共有27个节点、2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5 7,其中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标识最大,这表明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出现的频次最多,此阶段对统一战线学研究最多。其次是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民进贵州省委。从研究机构排名的情况来看,统一战线学相关研究较多的机构均是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就机构的合作情况而言,从数量上来看,只有两条连线,说明机构间的合作并不多。从区域上来看,机构间合作局限于地方之间,如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之间的合作是在本省内,而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内部科研结构间合作也仅局限于一个机构。统一战线学相关理论研究机构之间缺少强强合作,也缺乏学术观点的交流,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必须重视突破机构、地域之间的合作,以此推动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

(四)统一战线学相关研究的核心作者合作图谱分析

图6 统一战线学相关研究核心作者合作图知识图谱

核心作者以及不同学者间深入研究学科理论问题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学术影响。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统一战线学相关研究的核心作者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作者在合作当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提供有益的建议。从图6中可以看到,刘大泯、王锐、朱小宝三位作者的标识文字比较大,这说明在统一战线学相关研究的文献中,这三位作者发表论文数量较多。在作者合作共现图谱当中一共有28个节点、2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5 3,从合作数量上来看是作者间合作很少。有合作关系的刘婧子和康杰、龚继民和许通的发文量并不多。因此,无论是从合作的数量还是从合作影响力上看,统一战线学相关理论研究的学者们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五)统一战线学相关理论研究演进与发展脉络

研究主题的时序变化是反映该研究领域热点变化的重要指标。单纯从统一战线学理论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难以有效准确反映研究热点的变迁及预测未来研究趋势。因此,利用好研究主题时序变化的过程,结合以往文献内容,可以探寻统一战线学理论研究主题变化的内在规律。

CiteSpace软件中的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图7)能够表达出文章的更新和相互影响情况,从而清晰地呈现出不同时间段某一领域研究演变的情况。共现时区视图可以更加清晰地辨识学科演进的突出拐点和学科前沿的时态模式,可以将关键词共现图谱按照时间序列进行排布,从而显示出每个时间段内研究热点的分布情况[4],因而更加全面。为进一步把握统一战线学学科研究热点的演化,本文利用CiteSpace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不仅可以表明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同时又能结合时间节点,进一步揭示出研究的演变历程。

图7 统一战线学相关理论研究的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

表3 文献机构共现频次、中心性及年代(部分)(跨年度:5年)

表4 我国统一战线学相关研究的主题变化

本文使用CiteSpace的时区视图呈现统一战线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选用时间跨度从1985年至2020年,主要依据时区视图所展示的关键词的密集程度划分统一战线学学科理论研究的阶段。根据图,可以看出国内统一战线学相关理论研究在各个阶段表现为不同的研究热点:

(1)统一战线学学科理论研究的萌芽阶段(1985—1998年)。图7显示,此阶段集中在1985年到1998年,主要包括以下关键词:统战学、统一战线学、民主党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等词。从统一战线工作实务来看,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学。回顾统一战线学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早在1945年毛泽东首先提出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的科学,1979年李维汉重申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1985年习仲勋强调“统一战线包括民族、宗教,是一门科学”。可见,党与国家领导人一直都认为统一战线学是一门科学,且并未将其简化。笔者发现,以“统一战线学”为主题检索的文献有260多篇,而以“统战学”为主题检索到100多篇,说明学界更认可“统一战线学”的名称。依据共时图,此阶段凸显的关键词恰好反映了统一战线学学科术语变化情况。统一战线学的学科理论建设与发展逐步兴起,意味着学科理论建设新的开始,即萌芽阶段。学界仍然存在“统一战线学”与“统战学”两个概念混用的现象,这将引发统一战线学理论研究与学术规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因而,需要引起学界注意。

在98篇文献中,最早的一篇是学者林立宽于1985年6月30日在《社会主义研究》发表的论文《建立独立的社会主义统战学》,该论文核心观点是探讨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统一战线学。作为较早研究统一战线学的学者,林立宽对统一战线学这一学科出现的背景进行了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统一战线学这一学科的学科命名、建设、研究对象、设计内容、学科特点等内容的基本看法。他认为应以更加简练、更具学术色彩、更具学科独立性的统一战线学来取代统一战线理论的名称,新命名的学科产生于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其研究的对象有四个,分别是统一战线的产生及社会历史条件、统一战线发展的历史过程及作用、统一战线内部力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统一战线的发展趋势,它包含“阐述统一战线基本理论原则”和“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政策原则”[5]两方面内容,统一战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林立宽认为,统一战线学学科阵地建设包括建设研究机构(组织)、创办专门刊物、组织研究队伍和编写相关教材等。1986年,学者顾岐山认为,统一战线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自身团结统一及同盟军问题这一论述虽然正确,但不够确切和完整,统一战线学应当是“关于统一战线产生、发展及自身建设规律的科学”[6];与前面两位研究者不同,学者朱真将视线集中在研究统一战线学的结构层次上,认为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构建起来的理论基础层次、“马克思主义统战学自身的基本理论”[7]、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各项基本统战工作、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的分支学科这五个层次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的骨骼和血肉,是统一战线学中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从以上代表性的文献看,此时期对统一战线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命名、含义等基础性方面,对统一战线学的专业用词说法存在差异,统一战线学、统战学等词语混合使用,而且统一战线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建立在统一战线理论之上。总体上看,此阶段关键词凸显了统一战线学正式向着学科化的方向建设与发展,但是欠成熟,无论是学术话语表达还是基础理论建设,都显得不稳定且研究薄弱,亟待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

(2)统一战线学学科理论探索阶段(1999—2011年)。统一战线学学科理论建设历程的第二阶段是初步探索阶段,时间跨度为1999年到2011年。

此阶段关键词明显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统一战线学的研究基地与学术期刊逐渐建立起来。如社会主义学院成为统一战线学学科的研究重地,各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出版发行,逐步形成科学的学术共同体。二是统一战线学学科理论研究持续深入。此阶段的统一战线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关键词主要包括: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学院、客观规律、理论体系、统战思想、统战理论、统一战线学研究、学科结构、《统战学》等。此阶段关键词与第一阶段不同,第一阶段更多与专业术语挂钩,这反映学科建设还处于一个学术概念探讨的阶段。而第二阶段关键词包含有统战思想、理论体系和统战理论。从第一阶段的概念辨析进入到第二阶段理论层面的延伸,尤其是相对于统一战线学的理论体系研究,具有了研究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思维深化的特点。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论文有:李小宁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发表的《统一战线学论纲》和陈紫云在《科学社会主义》发表的《略论新时期统战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地位》。李小宁对统一战线学第一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如何建设统一战线学这门学科”。他认为,在过去的研究当中,专家学者对统一战线学研究的重心是在“与党的各项统战政策有关的、统战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上”[8],而不是在统一战线学的学科建设上,当前的统一战线学研究缺少对学科的概论。因此,应当从基本框架和基本范畴两个方面入手,开展对统一战线学的研究,并在条件成熟时编写《统一战线学概论》;陈紫云则在结合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前提下,重点论述统一战线学的重要性,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学说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领域不断拓宽的综合性的社会学科”[9],邓小平进一步促进了其独立性发展,经过进一步发展的统一战线学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具有战略性和贯穿性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法宝作用。在此阶段,对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探讨也没有停止,丁三青、牛旭光、李景源等学者都加入对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探讨当中,他们集中讨论了统一战线学研究的对象和结构等内容。例如丁三青认为统一战线学研究的对象是“统一战线在无产阶级实现其总任务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特殊运动规律,不同历史阶段统一战线的对象、范围、任务和性质,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不同方面及其特点,不同历史阶段统一战线的内部各种矛盾的处理的形式、方法及其共同遵循的发展规律等等”[10],其结构主要包含学科论、实践论和组织方法论。还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教研室《统战学概论》课题组发布了关于编写《马克思主义统战学概论》的课题设计,这是统一战线学学科理论发展的重要标志性成果。由此可见,统一战线学学科理论研究真正进入了学术探索层面。

(3)统一战线学学科理论发展阶段(2012—2020年)。第三阶段是2012年以来,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推动统一战线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统战工作开创了新局面,统战理论创新开辟了新境界,统一战线学进入了深度发展的阶段,主要体现在学科建制、人才培养与学位点建设等方面。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统战工作是一门科学”。同年,教育部下达2015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批准山东大学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合作共建的统一战线学学科每年招录博士生5名(自2016年增加至10名)、硕士生20名。这是统一战线学首次作为独立学科被纳入我国国民教育招生系列,标志着统一战线事业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正式启动。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与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签署联合培养“统一战线学”研究生合作协议。这是全国省级社会主义学院与高校合作的首例,是湖南省统一战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同年,湖南师范大学与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在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置了统一战线学二级招生方向,共招收了6名统一战线学方向硕士生。至此,我国统一战线学专业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培养开启了新的征程。

统一战线学学科研究与发展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关键词包括学科建设、两岸和平发展、基础理论、学科归属、学科建制、研究生学位点建设、统一战线理论体系、智库建设等。此阶段关于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研究更加深化,极具代表性的学者是丁三青。2005年,丁三青在《关于统战学学科构建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对统一战线学学科构建的必要性、研究对象和任务、统一战线学学科结构进行了探讨;2013年他再次发文,对统一战线学学科的建设进行了再思考,探讨了统一战线学学科独立性、如何设定及如何建设等问题。他认为我国的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是落后于相关理论研究的,且研究队伍建设不足,学科体系性和整合度不够,而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独立的统一战线学学科、发展统一战线十分必要,在关于统一战线学设立的问题上,他认为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学科,统一战线学的设置在我国有相关的文件规定,“统战学学科应该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面,成为其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组成部分”[11]。丁三青认为,应当加强相关硕、博学位点的设置,加强对统一战线学学科本体的研究,组建科研团队,培养学科带头人,争取国家学位政策和学科政策的支持。有学者分别从学科界定和学科范畴两方面对统一战线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统一战线学是“研究统战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专门学科”,“是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二级学科”,“应是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人类和平的应用型学科”[12];2014年《光明日报》发文,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统一战线学”“建设什么样的统一战线学”两个问题,文中提到统一战线学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治理、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统一战线学要有自己的逻辑体系和研究领域,因此,要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13]。关于统一战线学究竟是设置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还是设置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是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但从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山东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都将统一战线学设置在政治学一级学科招生目录下。

此阶段是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现实需要凸显出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党中央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14],这突出反映了现实统战工作需要科学化的统战理论与统一战线学科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发展历史,既是统战事业不断走向进步的辉煌历史,也是统一战线理论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的历史”[15]。如两岸和平发展的现实需求迫切需要加强统战工作,亟需新的统战思想和理论指导现实统战工作。另一方面,此阶段对统一战线学最多的讨论是学科建设问题,如关于统一战线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等议题,都成为此阶段的重要研究主题内容。总体来看,此阶段统一战线学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统一战线学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建设成为此时期的主要论题,统一战线学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主要论域。

四、研究结论与趋势展望

本文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涉及统一战线学学科理论研究领域的期刊论及进行关键词、作者、机构等可视化图谱分析,系统梳理了该领域理论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推进高水平理论研究成果产生与转化

国家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相关政策与战略规划的颁布与出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该领域学术的研究,推动了研究文献出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从统一战线学学科研究核心作者分布图来看,学者王锐、刘大泯、朱小宝、龚继民等人在该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在目前已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中,学者朱小宝在2014年至2017年间,基本上保持每年发表一篇与统一战线学相关的论文。例如:在2017年连续发表了《统一战线学视域下的政党关系探略》《论社院学报与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学者王锐也发表了5篇期刊论文,主要集中在2014—2015年间,仅在2014年连续发表了《统战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再思考》《进一步推进统战学学科发展的若干对策》《改革开放以来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3篇期刊论文。总体上看,检索到的研究成果相对转少,研究深度尚显不够。从期刊来源分布图(图2)看,CSSCI来源期刊仅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江西社会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且发文量都比较少,占总比也很小。可见,后续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提升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推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生与转化。学界未来要在研究方法、理论运用、社会实践与调查、案例研究等方面进一步突破与创新,推动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产出,并推动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因此,在未来研究中,要注重现实调查、数据应用、计量分析,通过数据与理论的结合来阐述问题与分析问题,增强科研成果的科学性,提升理论成果回应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不同作者机构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从图5、表3和图6看,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在该研究领域中扮演者“领头羊”的角色,以12篇论文数量占据着领先地位。但研究机构间合作缺乏,仅有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一对合作关系(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和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实际具有隶属关系)。同时,作者间合作也少,仅有刘靖子和康杰、龚继民和许通两对合作关系。龚继民和许通合作的论文《论统战学学科建设的着力点》指出:“加强统战学学科建设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制定符合统一战线特色的学科建设规划;以科学的方法推进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建设开放性的学科体系为目标,逐步建立分支学科齐全的统战学学科体系;进一步加强统战学学术队伍、科研活动和学科活动的环境与条件建设。”[16]可见,研究机构、作者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提高研究成果质量,拓宽研究视角和创新研究方法。那么,未来研究如何加强合作呢?首先,从研究方法上看,擅长定量研究的机构或作者可以选择擅长质性研究的机构或作者进行合作,提升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其次,各类研究机构应搭建交流平台或提供合作机会。譬如:开展统一战线学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议。再次,作者们可以基于不同的学科进行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推进统一战线学、法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创新。最后,学者们可以基于共同研究兴趣或者围绕当前热点积极组织构建多类研究组织,共同探讨与推进统一战线学相关理论研究。

(三)加强统一战线学课程体系建设

回顾统一战线学的历史发展,三个阶段的主题分别是统一战线学的概念讨论、研究阵地建设、学科建制研究。这些主题也见证了统一战线学从是否是一门学科的讨论,到统一战线学的学术概念厘清,再到统一战线学的研究阵地建设与发展,最后到目前关于统一战线学的学科建制的讨论的过程。理论研究议题的不断变化发展,背后折射出统一战线学的进步与成长。学界关于统一战线学理论讨论与研究不断丰富充实,尤其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不断推进,为统一战线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经验与启示。未来统一战线学学科理论建设应从理论讨论更多转为工作实务的指导方法的探讨,争取纳入教育部的学科门类中。统一战线学不仅要提炼总结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还要形成独特理论体系与科学研究方法,逐步在现代学科体系中形成统一战线学自身的学科理论话语体系。因此,首先要注重建设统一战线学的一级学科建设,将统一战线学单独作为一级学科点建设,并在一级学科下面逐步形成系统的二级学科,不断形成统一战线学学科体系。其次,要推动统一战线学学位点建设,为统一战线学培育高层次人才提供阵地。最后,要大力发展统一战线学学科课程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统一战线学学科核心课程、统一战线学学科基础课程、统一战线学学科选修课程、统一战线学学科前沿讲座以及统一战线学学科专题培训班课程,推动统一战线学课程建设体系化。

(四)推动统一战线学学科整体性建设

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相关学科建设不仅要在学术上扎实推进,更要与现实统战工作相结合。这是因为建构统一战线学学科体系,不仅是统一战线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统一战线学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因而,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上要整体把握,不仅着眼于学科理论知识与课程体系设置,更要推动统一战线学整体性建设。为此,一是要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当前,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和高校是统一战线学研究的主要阵地,但是专业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研究人员相对少,需要继续吸收统一战线实务工作人员参与统一战线学理论研究,壮大专业人才队伍。二是要加强与完善统一战线学理论研究的阵地建设,尤其是要加强相关刊物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政治学类刊物开设统一战线学栏目,提升统一战线学理论研究成果品质,提高成果发表数量。三是要努力争取学科政策的支持。应加大宣传力度,从国家统战工作的现实需要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使统一战线学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层面获得政策支持。

猜你喜欢

学科理论研究
【学科新书导览】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