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艺术培训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logistic 模型的实证分析

2021-10-27崔惠民周进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子女培训艺术

崔惠民,周进杰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引言

2014 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文件的发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调。文件强调了人文底蕴的重要价值,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在对审美情趣的培养中,特别强调了学生应具备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人文艺术教育在培养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价值判断以及提升思想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0 世纪初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一批哲学家和思想家,将西方国家的古典美学、美育思想与中国传统心性美学、美育思想结合,提出了通过审美和艺术实现国民人性改造的美育思想,发展中国艺术教育事业[2]。从王国维提出“美育学”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美育学”从一个名词发展成了有关美学、艺术学与教育学等学科交叉而成的学科分支,具有理论和应用的双重性质[3]。美育与智育、德育、体育等都具有互通互联的促进关系,并共同构成了教育的统一体[4]。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引领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以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促进了社会大众审美情操的进步[5]。艺术教育蕴含着重要的教育价值:第一,艺术教育具有美育功能,艺术借助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如音乐、舞蹈或美术等,通过对某一具象或抽象的艺术形象进行刻画,营造艺术氛围,借助艺术作品反映现实、寄托情感,通过艺术作品进行文化传递和情感表达,进而引导了大众的审美情趣,丰富了社会大众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第二,艺术教育具有智育功能,在强调创新思维的今天,如何培育抽象化的创新思维是当下教育的重要问题,创新思维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综合作用的产物,它与自身艺术素养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借助艺术作品的创造和对艺术表现的理解,培育创新思维[6];第三,艺术教育具有体育功能,艺术教育对学生的体质增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音乐节奏对人的生理节律、身体协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促进了身体的发育和细胞的运动[7]。艺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家长在重视文化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兼顾了对子女艺术特长的学习和培养[8]。但是,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并未取得与文化考试类课程教育的同等地位,艺术教育的普及化尚未形成。

当前,受现实环境影响,学校内部课程设置以文化课程为主,艺术类课程往往被忽视,审美情趣和艺术情操培养难以有效实现,核心素养中的美育价值既难以实现也难以发挥,素质教育虽已强调了多年,但始终尚未实现。在以往较长一段时期内,基础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双基”导向,将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定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而美育往往沦为“素质教育”的点缀[9]。校内艺术教育的匮乏,使得部分家长和学生不得不诉求于校外艺术辅导机构。目前学生参加校外艺术类课程培训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家长十分重视子女在艺术方面兴趣爱好的培养,通过参加课外艺术培训增添子女的才艺[10]。社会艺术培训机构的兴起,对学生的艺术培训和审美教育进行了有效补充,一方面,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满足了中小学生多样的艺术需求,在丰富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丰富了艺术的形式和类型;另一方面,社会艺术培训机构自身日趋专业化,有利于提升艺术教育的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促进美育价值的发挥。校外艺术培训机构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民艺术素质的发展[11]。当前,艺术培训市场大部分以个体私营组织培训为主,师资力量来源广泛、规模较小、师生流动性较强[12]。

校外艺术培训市场虽然发展如火如荼,但校外艺术培训市场中,学生的参与度依旧存在一定的制约,艺术教育的全面普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校外艺术市场丰富了家长和学生对艺术的渴望,有利于弥补学生艺术熏陶的不足,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参与艺术培训的学生数量依旧较少,因此,探讨影响学生参与校外艺术培训的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学者对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艺术培训的相关研究较少,研究学者多出身于艺术学科或教育学科,仅有的文献中多为宏观论述,缺乏对具体案例数据的调查分析,研究内容多以定性分析为主,论证方式较为单一。因此,本研究借助定量模型,从个体特征、父母代际影响以及环境影响三个方面探究中小学生参与校外艺术培训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改善当前艺术教育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升艺术教育普及率,进而完善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弥补当前校外艺术培训中存在的研究不足,丰富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感,使之形成对各学科的爱好,开启他们学习的最佳动机,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单独的存在,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主张与追求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健康发展[9]。通过参与艺术培训,可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借助艺术教育陶冶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教育理论指出了我们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在发展学科课程的同时,更应该兼顾艺术课程的发展培训,通过艺术课程弥补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丰富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社会的人文积淀和艺术氛围。

(二)研究假设

假设一:在个体特征方面,学生对艺术活动具有兴趣,参加艺术培训的可能性更高。

假设二:在代际影响方面,父母的职业倾向于公职人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父母经常参与或观赏各类艺术活动以及父母收入越多,其子女参加艺术培训的可能性更高。

假设三:在外界环境方面,学校经常举办艺术活动,经常收到广告,周围参与艺术培训人群较多以及经常受到周围除广告性质外的劝说,子女参加校外艺术培训的可能性更高。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性统计

研究数据来源于2020 年12 月对安徽省滁州市两辖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共计调查了7 所中小学校,共发放调查问卷350 份,其中有效问卷342 份,问卷有效率达97.71%。问卷调查对象涉及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段,调查学校既涉及重点学校也涉及普通学校。因变量的设定为是否参加过校外艺术培训,艺术培训内容包含音乐、舞蹈、美术和主持表演等,参加过其中一项即视为已参加过校外艺术培训。自变量从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艺术培训的个体特征、父母代际影响以及环境影响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影响中小学生参与艺术培训的自变量。

表1 变量赋值与描述性统计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是否参加校外艺术培训,即至少参加音乐、舞蹈、美术或播音主持等其中一项视为已参加,自变量与因变量均为虚拟变量,如果利用传统的线性概率模型,其估计预测值可能在 <0 或 >0 时出现不真实的情况。因此,借助logistic 模型,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原理对模型参数值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对安徽省滁州市中小学生参与课外艺术培训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记参加校外艺术培训的概率为p≡P(y=0|X),则未参加的概率为 1-p ≡P (y=1|x),由 于因此参加校外艺术培训与未参加的几率比为

将对数似然函数对β 求偏导,即可得到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满足此一阶条件的估计量即为β 的一致估计量[13]。

四、实证结果

利用软件Stata16 对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 回归,计量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logistic 回归实证结果

(一)学生个体特征的影响

在个体特征方面,学生对艺术的喜好与是否参加校外艺术培训未构成显著影响。这与我国现实情况相符合。当前,大部分中小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负担,课外空余时间少之又少,在此背景下,已参加校外艺术培训的学生往往感到身心疲惫,部分学生往往对额外附加的艺术培训产生抵触心理,但同样存在部分未参加校外艺术培训的学生对各类艺术活动依旧存在一定的兴趣。因此,基于以上两个方面,学生自身对艺术活动的兴趣爱好并没有完全影响学生是否参加校外艺术培训。在实际进行问卷调查时,诸多已参与校外艺术活动的学生对参加校外艺术培训呈现一定的负面抵触情绪,尤其见于义务教育中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他们往往学业负担较重,考试课程的课外补习较多,日常休闲娱乐时间教少,对所参加的艺术培训缺乏兴趣。

(二)父母代际特征的影响

在代际影响方面,受访者父母自身的个体特征,对子女是否参加艺术培训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计量结果显示,父亲的职业对子女参加校外艺术培训有着显著性的影响。根据变量的设定,即父亲职业倾向于政府、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其子女参加校外艺术培训的几率更高,而母亲的职业特征和受教育程度对子女参加艺术培训的未呈现显著的影响。父亲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其自身获得的人力资本越高,越能意识艺术的重要性,更能够重视子女的全面发展,其子女参加校外艺术培训的可能性更高。父母双方经常观赏或参加各类艺术活动,增加了子女参加各类校外艺术培训的几率,父母的艺术素养较高一方面有利于形成了一定的艺术氛围,使得子女耳濡目染接受熏陶,对子女的自身综合发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父母往往会将自己对艺术的兴趣爱好附加于子女之中,鼓励子女接受各类艺术教育。父母双方的工资水平对是否参加校外艺术培训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这与现实社会中的实际情况相符。当前社会,考虑到子女未来社会竞争以及发展,无论收入高低,父母都十分重视对子女各个方面的培养,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不断增加,部分家长即使工资收入水平较低,依然会尽可能送其子女参与各类校外艺术培训,提升自身竞争力。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部分家长反映了当前校外艺术培训收费标准较高,自身的工资收入面对高昂的艺术培训呈现捉襟见肘,但为了子女的未来发展,依旧为子女选择了各类的艺术培训。

(三)外部环境发展的影响

在外部环境上,学生所在的学校经常举办各类的艺术活动会增加学生参加校外艺术培训的几率,丰富的校园艺术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也会影响家长对子女艺术培养的意愿,定期举办的各类艺术节、文艺汇演或艺术比赛等增加了校园的艺术氛围,促进了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的欲望。学生周边群体中,参加校外艺术培训的人数较多以及经常收到除广告性质外的人群劝说会增加学生参加校外艺术培训的几率。周围人群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艺术融入,从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更好地融入其中。是否接收各类艺术培训广告对学生是否参加艺术培训并无显著性影响,这主要由于当前校外艺术辅导机构的发展有关。当前,校外艺术培训市场较为活跃,各大培训机构采取了多样的营销手段,进行了大量的广告宣传,在此背景下,即使学生和家长经常收到各类的艺术培训广告,也未能直接影响学生参加艺术培训。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基于对安徽省滁州市辖区中小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借助logistic 模型分析,从个人特征、父母代际影响以及外部环境影响三个维度,探究了学生参加校外艺术培训影响的影响因素,借助定量研究方法,确定了具体对学生参加校外艺术培训的关键因素。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并未影响其是否参加校外艺术培训,原因在于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习任务较多,课余时间较少,此外,艺术培训对学生的体力存在一定程度的消耗,课上学习和长时间的课后巩固,增加了学生的体力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艺术兴趣。因此,参与校外艺术培训的学生往往兴趣大减。未参与校外艺术培训的学生对各类艺术活动存在一定的好奇和憧憬,因此他们对艺术活动保留了一定的兴趣。

第二,父亲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对子女参加校外艺术培训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双方经常观赏各类艺术节目,使得子女参加各类艺术培训的可能性更高;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也会间接影响父母对子女的综合培育。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越会为子女提供优质的全面教育,也会通过自身的潜移默化影响子女的兴趣爱好。父母自身提升艺术修养的同时会对子女产生艺术熏陶,进而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第三,在外界环境中,学校时常举办各类艺术活动、周围参加艺术培训的人群较多以及受到过周围人群的劝说都增加了学生参加校外艺术培训的几率。美国行为主义学家华生强调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肯定了后天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决定作用。社会和学校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有利于影响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也影响家长对子女艺术教育的选择。

(二)政策建议

艺术教育着重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更适合为高度现代化的未来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成为现代教育发展改革的突破口[14]。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审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校内艺术氛围不够浓厚、校外艺术培训费用较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鼓励中小学生参与校外艺术培训,提升艺术教育的普及率,完善素质教育。

1.加强学前教育阶段艺术培训。0—7 岁是儿童艺术天赋发展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内,儿童对某种知识或技巧有着非常的感觉[15]。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阶段校内或校外艺术培训较为匮乏,主要以较为简单的美术和音乐为主。而学前儿童的敏感期较为短暂,应抓住学前教育时期,加强对学生的艺术培育和艺术熏陶,提升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情操,从而奠定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利用学前教育阶段课余时间较多的优势,针对学前教育学生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培训。

2.中小学要适当丰富艺术类课程,兴办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情趣,实现智育与美育的协同发展。当前中小学艺术课程主要以美术和音乐为主,课程内容较为单一,教学方式较为落后,更为严峻的情况在于,学生的美术和音乐课经常要让位于考试课程。因此,应该保护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的授课权,保障中小学生享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同时,可以适当丰富艺术课程的种类,尤其在低年级阶段可增加除美术和音乐外的艺术课程,兴办各类艺术活动,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校园内营造艺术氛围。

3.父母自身的艺术参与和艺术修养对子女的艺术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应主动接触各类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父母提升自身对艺术的兴趣和涵养,培养艺术情操,增加参加艺术活动和观赏艺术节目的频率,有利于为子女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言传身教鼓励和引导子女主动参与和接触各类艺术活动,形成良好的家庭艺术氛围。与此同时,父母对待艺术培训要有正确的认知,父母对子女接受艺术教育应做到顺势利导,避免在功利主义和攀比心理的影响下,强迫子女接受艺术教育,应该正确引导子女走上舒心愉悦的艺术培养道路,避免子女出现负面抵触情绪。

4.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校外艺术培训市场的规范,并对学生参与校外艺术培训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当前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收费标准不合理以及教学水平低等问题,政府应对校外艺术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资质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对校外艺术辅导机构的师资建设和收费标准进行严格监管,提升校外艺术培训机构的办学力量,坚决取缔违规办学的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形成高质量、高水平和高层次的艺术培训市场。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艺术培训,弥补校内艺术熏陶的不足。

5.社会应主动营造崇尚艺术的风气,纠正当前社会对艺术教育存在的误解。例如高考的艺术考试为高考学子丰富了升学途径,但社会却对此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文化课程成绩较为薄弱的学生才选择艺术高考之路。诚然,部分学子因文化课成绩薄弱选择了艺术高考道路,但更应该看到的是,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都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大众应主动革新对艺术教育的认知,重视美育的价值和作用,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在考量学科教育成绩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美育熏陶,从而营造崇尚艺术的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子女培训艺术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