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异的讨论:单、多孩家庭比较的视角

2021-10-27李映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控制能力教养维度

李映红,谭 茵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教育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3)

在当前多孩生育政策推行下,不同家庭结构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又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幼儿认知发展、自我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集中表现。自我控制能力高的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更多,问题行为更少[1]800。而自我控制困难的儿童更容易表现出情绪和行为问题[2]。早在20 世纪70 年代,Mitchell 就通过延时满足的实验开启了对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研究。国内学者杨丽珠提出自我控制是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积极掌握,是个人自觉选择的目标,它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并延迟满意。杨丽珠把自我控制结构的划分为冲动抑制性、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四方面[3]。沈悦研究发现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年龄有着很大相关;在性别上,女性幼儿的自我控制发展更占优势[4]。同时,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也受到父母教养行为的影响[5]。当前,许多家庭面临着单孩家庭到多孩家庭的结构转变,这对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是利还是弊,尚需继续探究。本研究通过对单、多孩家庭教养方式和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单、多孩家庭幼儿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控制的差异,以期把握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家庭关键因素,更好地推动幼儿心理成长。

一、方法与过程

(一)对象

本研究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长沙市三所级别不同的幼儿园,一所公办示范幼儿园,一所普通公立幼儿园以及一所私立园,每园各两个中班共计180 名幼儿作为被试,收回有效问卷170 名。被试幼儿年龄均在3.5-5 岁之间,其中单孩家庭幼儿79 名,多孩家庭幼儿91 名,其中男孩88 名,女孩82 名。

(二)工具

工具一:辽宁师范大学沈悦和杨丽珠教授等人所编制的。该问卷主要用于测评我国3—5 岁幼儿自我控制力,分为自觉性(8 个题)、坚持性(9 个题)、自制力(6 个题)和自我延迟满足(9 个题)四个维度,共32 个项,问卷由幼儿带班一年及以上的教师根据幼儿在园表现进行评定填写,采用五点计分法,即完全不符合为1、不太符合为2、有点符合为3、比较符合为4、完全符合为5。

工具二:由辽宁师范大学的杨丽珠和杨春卿所编制的。该问卷共有五个维度,分别为溺爱性(1-7 题)、民主性(8-17 题)、放任性(18-26 题)、专制性(27-34 题)、不一致性(35-40 题),问卷共有40 个题目。总体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1,每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62、0.81、0.71、0.54、0.69,问卷分半信度为0.77。问卷由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的监护人来评定,五级评分方法,每一维度都有各自得分,最终确定哪一维度得分最高,就确定为该种教养方式。

结合问卷具体题目分析,其民主性、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四个维度与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权威型、放纵型、忽视型、专断型描述内容相一致。鲍姆林德将这四种教养类型放在两个维度上描述:其一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即接受——拒绝维度;表现出对儿童各种需求及行为的接纳与满足情况,越靠近接受端,表示家长越能以积极、肯定、耐心的态度对待儿童,尽可能满足儿童的各种需求;而在情感维度的拒绝端,父母常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儿童,对他们不闻不问。其二是父母对儿童的要求与控制程度,即控制——放任维度。在其控制端,父母为儿童制订了较高的标准,并要求他们努力达到这些要求;在其放任端,父母主要表现放任、对儿童缺乏管教。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接受+控制,对应民主性)、专断型(拒绝+控制,对应专制性)、放纵型(接受+放任,对应溺爱性)和忽视型(拒绝+放任,对应放任性)。不一致性则是描述父母在教养孩子中的原则、要求、情绪接纳等时常变化,不一致。

(三)数据处理分析

该研究所收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 统计软件来进行有关分析,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统计方法有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单、多孩家庭自我控制的差异

对单、多孩家庭幼儿的自我控制各维度进行独立样本的t 检验,结果如表1。从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被测査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中,多孩家庭幼儿在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的均值均高于单孩家庭幼儿,其中多孩家庭幼儿的坚持性(t=-4.2293**,p=0.0004)和自我延迟满足(t=-8.0131**,p=0.0000)显著高于单胎家庭幼儿。单孩幼儿的自制力(t=3.2049**,p=0.0016)显著优于多孩家庭幼儿。

表1 单、多孩家庭幼儿自我控制各维度差异比较

(二)单孩家庭幼儿自我控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使用Pearson 相关分析79 名单孩家庭幼儿自我控制的各维度与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的相关程度。结果显示(见表2),单孩家庭教育中放任性、不一致性与幼儿自我控制各维度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家庭教养中的民主性与幼儿自我控制各维度均正相关,在坚持性和监督调节上尤为显著。溺爱性与专制性与幼儿自我控制各维度均为负相关。

表2 单孩家庭幼儿自我控制各维度与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三)多孩家庭幼儿自我控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使用Pearson 相关分析91 名多孩家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各维度与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的相关程度。结果显示(见表3)在多孩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溺爱性、放任性和不一致性与幼儿自我控制各维度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民主性上与幼儿除延迟满足外各自我控制维度均显著正相关。但专制性只在自觉性上显著负相关。

表3 多孩家庭幼儿自我控制各维度与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民主性的教养方式既有对幼儿的情感接纳、需求回应,又有对幼儿的要求指导,显然是一种积极的教养方式,它与幼儿自我控制有正相关。而溺爱、放任、专制、不一致性的教养方式表现出或接纳的缺乏,或控制的不当,均有消极的部分,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负相关(见表1)。国内外也有类似的结论:当父母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时,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会较差,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6];而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则会促进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增长[7]。

三、讨论

(一)父母教养民主性、放任性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鲍姆林德在情感接纳和要求控制两个维度对家庭教养方式分类,这两维度通俗的理解就是回应与要求。民主性(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具有高情感接纳和高要求的特点。本研究中通过调查父母是否鼓励、帮助孩子,是否促进或激励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压制等方面,来了解父母教养方式的接纳和要求状况。调查结果让我们明确了这种高要求且在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的教育方式,无论对单孩家庭还是多孩家庭的儿童心理发展都有许多积极的影响。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在自我控制的各维度都呈现正相关(见表2、表3),表现更具自觉性、坚持性、自控力、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相反,放任性的教养方式,体现两个维度的另一个顶端特征:拒绝+放任,表现为父母对孩子既缺乏情感接纳又无行为方面的要求、指导、反馈,且容易流露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本研究中数据显示无论是单孩家庭还是多孩家庭的孩子,放任性教养方式与各自我控制维度都显著负相关,即在低回应低要求教养方式下非常不利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这些结果与其他学者相关研究一致,如张光珍等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学前儿童社会适应中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时发现,父母的权威型教养方式可正向预测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而父母的放任型教养方式可负向预测幼儿自我控制能力[1]804。

父母的接纳和要求为何能对儿童的自我控制产生如此影响呢?儿童自我控制的产生是在对自我客观认知、产生自我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我的一种调控。20 世纪60 年代英国精神分析师Bowlby 在依恋理论中介绍,婴儿时期的儿童对外在世界以及自己都未知,他(她)是在与亲密养育者之间的互动,才建立起对周围环境的基本认知,亲密养育者(一般情况下是父母)在儿童饿时给予喂养,哭时给予安慰,笑时给予回应等等,这些都是对儿童需求的接纳及满足,这让儿童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有力量的;周围是值得信赖的、安全的。这种自我认知和体验是幼儿发展自我控制的基础。Bowlby 等人认为幼儿会在与周围人和物不断复杂化的交往中,建立了一个内部的工作模型。幼儿在这个模型的指导下,建立在不同情境里的反应方式。这种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就具有了很强的保持自我稳定的倾向,并且会在幼儿的潜意识中起作用。

同时,在美国心理学家Ainswort 关于幼儿安全感情景实验中,发现“安全感”高的幼儿会以妈妈为“安全岛”,积极地离开妈妈去探究陌生环境,并时不时回到“安全岛”获得妈妈的鼓励和支持后,再次出发开始新的探究。其中妈妈的鼓励和支持实质上就包括在孩子面对各种问题迷茫时给予的要求和指导,这让幼儿更有力量去独立面对困难,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体验。反之,幼儿的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迷茫害怕时无人支持,这将会使幼儿对周围的人与事产生怀疑,缺乏基本信任和安全感,退缩焦虑。就如“非安全”型的幼儿在分离情景实验中表现在陌生情景中的退宿、焦虑,自我行为中的自觉性、坚持性等都远不如“安全型”的幼儿。

综上可知,父母教养中对幼儿的各种需求能及时发现并积极回应,并对幼儿行为进行要求和指导,能促进幼儿对自我和他人积极的认知和体验,从而更有利于形成人际信任和安全感,这些让幼儿与外在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自控力。

(二)多孩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更具挑战

本研究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各维度间20 个相关值中,多孩家庭有16 个显著相关值(见表3),而单孩家庭只有12 个显著相关值(见表2)。特别是在溺爱性、民主性上,多孩家庭幼儿的自我控制各维度与之有更多显著相关项。这样看来,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及消极作用都在多孩环境中放大。

家庭是一个团体。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K.勒温认为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这个整体并不等于各部分之和,整体中任何一个部分的改变都必将导致整体内其他部分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到整体的性质;个体和他的情境构成了心理场,个体的行为会受到所在的团体的影响,比如社会助力或社会惰化。作为家庭团体中的领导者——父母的教养行为在家庭中会产生各种团体效应。相对单孩家庭而言,多孩家庭的结构更为复杂,成员间关系更为丰富,相互之间的影响因素也更多,比如竞争、合作、模仿的行为更多。多孩家庭中的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面临更大的挑战,比如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平衡多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公平分配精神和物质资源,构建家庭平等民主、团结互爱的氛围,及一致性规则等方面。一旦家庭团体中的凝聚力形成,各个孩子之间形成互爱合作的互动模式,能把个人目标和家庭目标有效合为一体时,多孩家庭中将会为每个孩子提供比单孩家庭中更优质的、更丰富的社会成长环境。这样的良性循环也将造就更好的儿童心理品质。相反,多孩家庭中的父母教养中的无原则顺从或放纵、漠视等都容易让孩子形成片面的、偏激的、自我为中心的、非客观的自我概念,从而体会到更多自卑、自负等消极体验,这样自然导致幼儿对自己的价值和力量的否定,自我控制能力很难健康发展。所幸,本研究发现,当前多孩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中民主性要显著优于单孩家庭(t=-5.18**,P=0.000),溺爱性显著低于单孩家庭(t=28.22**,p=0.000)。在此基础上,多孩家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比单孩家庭幼儿稍有优势(见结论四)。

(三)专制性的教养方式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性

专制性的教养方式是拒绝和控制的组合。它表现出父母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但在情感方面常以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待儿童的需求。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示愤怒,甚至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张秀慧、王美芳、刘莉研究发现父母严厉管教、体罚、心理攻击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还与儿童的问题行为密切相关[8]。在本研究数据中发现,专制性的教养方式对单、多孩家庭的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均显示出负相关,但却不如与放任性的显著负相关项目多(见表2、3)。在张光珍等(2021)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学前儿童社会适应中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研究里也发现,父亲的专制型教养方式不能预测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但放任型有负向预测作用,并解释为中国文化中的“父严母慈”让幼儿对父亲和母亲的期待不一样,因此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1]805。除此之外,这样的现象或许还可以从幼儿社会性发展及认知发展的规律及特性中找到答案。

父母对幼儿的家庭教育中,最基本就是道德规范教育,促进幼儿的道德意识发展。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提出,5—8 岁左右的儿童处在“他律道德阶段”,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主要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另外,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幼儿的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无法非常深刻地理解身边很多事物,从父母那获得指导也成为幼儿成长的一种必然需求。幼儿时期对父母的特殊依从性,一定程度上屏蔽掉了专制型教养中父母缺乏情感接纳及少回应的副作用。但父母对幼儿的要求需要有一致性,才能让幼儿形成更稳固的内在标准进行自我控制。本研究就发现,父母教养的不一致性与幼儿的自我控制各维度均呈显著性负相关(见表2、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自我意识及道德认知能力均有发展,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自己的见解,就会需求他人的认可、接纳,父母的要求和控制将极大地阻碍儿童对自我独立性上发展的需求,比如进入“青春期”的儿童更容易与专制型父母发生冲突,表现叛逆[9]。因此,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教养方式,把对孩子的要求和控制转变为当孩子需要时给予支持和指导,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被尊重,提升自己的价值感,这是自我控制能力提升的基础力量。

四、结论

第一,单、多孩家庭中,家庭教养中的民主性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均具有正相关。

第二,单、多孩家庭中,家庭教养中的放任性、不一致性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各维度均显示显著负相关。

第三,与单孩家庭相比,多孩家庭教养方式中溺爱性、民主性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各维度的有更多显著性相关项。

第四,单、多孩家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维度比较上有差异:多孩家庭幼儿在自我控制的坚持性和自我延迟满足显著优于单孩家庭幼儿,单孩家庭幼儿在自制力上显著优于多孩家庭。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教养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篮球裁判员水平提高途径探析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