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2021-10-26陈利红程威娟
逯 越 陈利红 程威娟
河南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上消化道出血(UGIB)是由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器官病变所引起的内出血,按照发病机制可以将上消化道出血分为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和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两种。在临床上,大多数的上消化道出血都是由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运气的,其主要症状为呕血、便血、黑便,严重者会造成中药器官功能衰竭,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急症。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法,虽然能够得到止血促凝的效果,但是无法成功止血的比例占绝大多数[1]。外科治疗存在较多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因此,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消化内镜治疗是一种创伤较小、操作简单的治疗技术,能够明确出血位置,对出血位置进行及时止血,更快更精准的识别高危、低危人群,对患者对症治疗。在现阶段各种止血方法的治疗中,消化内镜治疗已经成为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林机床首选。虽然消化内镜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止血效果,但是止血后仍然有10~30%的患者会出现再次出血的症状,发生再次出血症状的患者会增加死亡率[2]。因此,本研究的重点就是对使用消化内镜治疗后出现再次出血患者所存在的为吸纳因素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两年来我院采用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4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排除患有严重肺部、心脏、肝肾等严重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可以满足本次治疗需求。根据术后有无再出血情况,将其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出血组为患者在使用消化内镜治疗止血成功后一周仍然存在呕血、便血等情况;未出血组为使用消化内镜治疗止血成功后观察黏膜无出血,一周后检查大便为阴性。其中出血组男性54例,女性66例,年龄35~70岁,平均(55.4±5.3)岁;未出血组男164例,女性156例,年龄30~65岁,平均(55.5±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都要进行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心率与血压检查。详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心率与血压检查,对存在差异性的资料与患者的再出血情况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找出使用消化内镜治疗会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出血史、内镜下消化性溃疡Forrest分级、输血量、治疗方法等进行重点分析。其中,内镜下消化性溃疡Forrest分级分为:I a级、I b级、II a级、II b级、II c级、III级,分别表示喷射样出血(再出血概率55%)、活动性出血(再出血概率55%)、血管显露(再出血概率43%)、附着血凝块(再出血概率22%)、黑色基底(再出血概率10%)、基底洁净(再出血概率5%)。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及生化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其中,血常规及生化检查中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浆凝血酶、血尿素氮;血流动力学是指心律与血压,患者入院时血流动力学会不稳定,心率>100次/分,收缩压<90mm/Hg。
所有患者术前空腹,对患者进行输血、输液治疗,根据其他并发症对症治疗,增加患者心律、血压管理。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使用生理盐水对出血灶进行冲洗,露出出血点。采用消化内镜治疗时,将8mg的去甲肾上腺素溶于氯化钠注射液中,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盐水(0.1‰)。实施注射治疗时,选择的注射剂为肾上腺素。使用金属钛夹止血,同时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内镜治疗,完成治疗后一天,再次对患者的内镜进行检查,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明确是否出现再出血情况。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饮酒史、抽烟史、消化道出血史、消化内镜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rrest分级I a级、出血病变直径>2cm、输血量、肾功能、肝硬化等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消化内镜治疗术后出血组与未出血组一般资料比较[例(%)]
2.2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对于使用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单因素,如表2所示,鼻胃管负压引流阳性发现、低白蛋白血症、慢性肾脏病、胃体部出血、内镜下高危出血征象、心跳过速、恶性肿瘤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表2 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例(%)]
3 讨论
消化内镜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3-4],内镜下出血症状是判断出血后再出血的重要依据。消化内镜治疗可以让胃部暂时停止出血,减少持续出血的发生几率,同时还可以避免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几率。有相关研究表明,使用消化内镜出血可以减少治疗后再出血、降低手术风险、降低死亡率的发生[5]。如果患者伴有血流动力不稳定,或者存在大量呕血症状的患者,要立即采取急诊内镜治疗,确定出血部位,及时进行止血治疗[6]。鼻胃管负压引流阳性发现、低白蛋白血症、慢性肾脏病、胃体部出血、内镜下高危出血征象、心跳过速、恶性肿瘤等都是造成治疗后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7-8]。其中,慢性肾脏疾病是造成患者再出血风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的危险因素有所差异,当首次出血后可能会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9-11],血小板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从而造成再出血。对于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患者,如果进行透析治疗,将会是造成慢性肾脏病患者再出血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可以得出,对于没有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而言,应使用内镜止血治疗,并配合长期的住院观察,防止术后发生再出血症状[12-13]。
在本研究中,纳入的440例内镜首次止血成功的患者,其再出血率得到了明显降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后,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出血的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年龄不是在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有相关表明,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死亡率更高。
综上所述,慢性肾脏疾病作为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临床治疗中需要重点预防及控制的重点危险因素,可以使用消化内镜结合住院跟踪治疗的方式,降低再出血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