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置管对颅内肿瘤围术期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10-26薛慧娟
薛慧娟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颅内肿瘤即为脑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起源于颅内各组织的原发性颅内肿瘤。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可能与癌基因和遗传或物理、化学等因素致癌有关[1]。颅内肿瘤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20~50岁,目前该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该肿瘤起病较缓慢,病程可为1~2月或数年,有些患者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甚至部分患者因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发展迅速或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等继发性变化而出现卒中。临床症状主要为“三主征”,即头痛、呕吐和视盘水肿,并伴有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等局灶性症状[3]。临床上治疗颅内肿瘤方式有手术、放射、化学等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为最基本且有效的方法,可在不造成重大神经功能障碍前提下最大化切除病灶[4]。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与改善,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会有并发症发生,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研究发现,不同的穿刺部分有不同治疗效果,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安全有效,肢体活动不受限制,但其留置期间易发生并发症且留置时间等方面有一定缺陷,故寻找一种更优的静脉输液路径是临床研究热点[5-6]。为此,本研究探讨了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置管对颅内肿瘤围术期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旨在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行颅内肿瘤手术患者110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查属于颅内肿瘤;2.血管内径超过0.4cm且弹性良好;3.年龄为31~56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置管部位皮肤损伤或感染患者;2.血栓病史患者;3.凝血功能异常患者;4.精神病患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7.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按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35例男性,20例女性,平均年龄为(41.24±5.21)岁,肿瘤类型:脑膜瘤14例、垂体腺瘤17例、脑胶质瘤19例、其他5例;对照组34例男性,21例女性,平均年龄为(42.10±5.34)岁,肿瘤类型:脑膜瘤13例、垂体腺瘤16例、脑胶质瘤17例、其他4例。两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及皮肤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置管前行健康教育取得其配合,用导管(德国贝朗公司,型号:V320)对患者进行置管手术。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置管后,用常规透明敷贴固定。由专业护理人员对皮肤及导管前端进行每周两次常规消毒,检查导管功能,并用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冲洗导管,肝素生理盐水封管,肝素帽应每周更换。
1.3观察指标 (1)舒适度评估:置管拔出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舒适度调查,发放自制舒适度调查表,由患者主观自我评估,量表包括穿刺拔针疼痛、生理因素、体位不适、肌肉筋挛等内容,总分为100分,>60分表示为舒适,反之则为不舒适。(2)记录住院时间;(3)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脱管、皮肤损伤、导管堵塞、穿刺出血及感染等发生率。
2 结果
2.1两组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舒适度比较 例(%)
2.2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住院时间比较
2.3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脱管、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肤损伤和穿刺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颅内脑瘤为神经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人群以中年患者居多,发病率有逐渐递增趋势,引起临床重视[7]。该肿瘤起病较缓慢,病程可为1~2月或数年,有些患者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甚至部分患者因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发展迅速或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等继发性变化而出现卒中。颅内肿瘤围术期患者病情急重、危险因素高,随时会发生意外情况而导致脑积水、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故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8]。临床上治疗颅内肿瘤方式有手术、放射、化学等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为最基本且有效的方法,可在不造成重大神经功能障碍前提下最大化切除病灶[9]。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与改善,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置管广泛应用,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0]。
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置管的最大优势在于超声可清晰分辨腋静脉解剖位置,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且该管径较粗,导管对血管内膜损伤小,对预防留置并发症发生起到重要作用。腋静脉置管穿刺,其部位平坦,面积较大,便于维护,且不经关节使肢体能自由活动,易于长时间留置,患者舒适度高[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为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置管后腋下导管及敷料可很好遮挡,且导管置于其部位肢体活动不受限制,患者舒适度较高。本结果中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提示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置管易于固定,该部位不易牵扯皮肤,患者颈部活动不受影响,而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后患者咳嗽、口咽等颈部活动受到极大限制,不利于术后恢复[13]。研究中观察组脱管、导管堵塞发生率较低,说明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穿刺点与口咽分泌区临近,且部分不易遮挡,易与口鼻分泌物和汗液污染导致感染率增加,经腋静脉穿刺置管穿刺点部位较为隐蔽,并发症较少,安全性更高[14-15]。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置管可提高颅内肿瘤围术期患者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且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有效降低,值得推荐使用。由于本研究收入的样本较少,且治疗后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调查,故此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