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防效试验研究

2021-10-23陈佳蕾叶伟清方雪勇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噻呋苯甲稻曲

赵 敏,陈佳蕾,尹 微,叶伟清,方雪勇

(1. 浙江省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桐庐 311500;2. 杭州博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 桐庐 311522)

【研究意义】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sasakii(Shir.)Tu & Kim.]和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系浙江省水稻主要病害。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籼型和籼粳型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这两种病害发生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夺取单季稻高产高质高效的主要障碍。纹枯病一般导致减产10%左右,严重时可达50%以上;稻曲病主要导致减产并影响稻谷(米)外观、降低米质,且因病原菌产生毒素,食用含有该病的稻谷(米)对人畜均有毒害作用[1-3]。桐庐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水稻种植常年以单季中晚稻为主,主栽品种以中浙优、甬优系列为主。近年来,单季稻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发生为害加重,常以纹枯病、稻曲病同时偏重发生。由于对稻曲病发病情况预报准确度不高,因此目前对稻曲病的有效防控措施仍然提倡在防治适期采取药剂主动预防。【前人研究进展】已有大量研究报道采用不同药剂对稻纹枯病[4-5]、稻曲病[6-9]单病进行防治,并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但不同药剂不同施用期对纹枯病兼治稻曲病的防效存在差异。【本研究切入点】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用5种杀菌剂在不同施用期对单季稻纹枯病及稻曲病进行防效试验,明确了不同药剂不同施用期对籼型杂交单季稻纹枯病的防效及对稻曲病的兼治效果。【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生产上亟需明确对籼型杂交稻纹枯病及稻曲病的有效防控药剂,为此,选用了不同药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控纹枯病兼治稻曲病的主推药剂,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6%井冈·噻呋SC(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已唑醇SC(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75%肟菌·戊唑醇WG[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32.5%苯甲·嘧菌酯SC[瑞士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5%吡唑醚菌酯SC(台州市大鹏药业有限公司)。

1.2 供试水稻品种

中浙优8号,于2018年5月10日播种,6月5日手插,密度为30 cm×27 cm。

1.3 田间试验设计

试验田设置在旧县街道旧县村官路畈。

1.3.1不同药剂第一次防治单季稻前期纹枯病试验设每667 m2用量:(1)16%井冈·噻呋SC40 mL;(2)32.5%苯甲·嘧菌酯SC40 mL;(3)5%已唑醇SC 80 mL;(4)25%吡唑醚菌酯SC40 mL;(5)空白对照(CK)。于纹枯病始见期(7月9日)喷施第一次药剂。

1.3.2不同药剂第二次防治单季稻中后期纹枯病兼治稻曲病试验设每667 m2用量:(1)16%井冈·噻呋SC60 mL;(2)32.5%苯甲·嘧菌酯SC40 mL;(3)75%肟菌·戊唑醇WG20 g;(4)25%吡唑醚菌酯SC40 mL;(5)空白对照(CK)。于单季稻破口前5 d(8月20日)纹枯病盛发期喷施第二次。

以上各处理均按667 m2用水量50 kg计算,均匀喷雾。小区66.7 m2,各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

1.4 田间调查方法

1.4.1稻纹枯病[1]每小区定10丛,药前、药后分别调查记载丛数、株数、病丛数、病株数、发病级数,计算病丛率、病株率、病情指数,并计算病株防效、病指防效。

参照稻纹枯病病情分级标准[1,5]为:0 级:全株无病;1级:第3叶片及其以下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1叶);2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3级:剑叶叶鞘或剑叶叶片发病;4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1.4.2对稻曲病在稻曲病发生稳定期、水稻收获前,各小区平行跳跃式调查100~500丛,记载总穗数、总粒数、病穗数、病粒数,并进行分级,然后计算病穗率、病粒率、病情指数,以及病穗防效、病粒防效、病指防效。

参照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7]为:0级:未发病,1级:单穗1个稻曲病粒,2级:单穗2个稻曲病粒,3级:单穗3~5个稻曲病粒,4级:单穗6~9个稻曲病粒,5级:单穗10个稻曲病粒及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与施用期对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表1表明,4种不同药剂对处于始病期的单季稻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以25%吡唑醚菌酯SC较好,病指防效为72.2%;药后14 d以25%吡唑醚菌酯SC、5%已唑醇SC较好,病指防效均达65.8%;药后20 d以25%吡唑醚菌酯SC、32.5%苯甲·嘧菌酯SC较好,病指防效均达88.8%,其次为5%已唑醇SC、16%井冈·噻呋SC,病指防效均达77.5%;药后27 d以32.5%苯甲·嘧菌酯SC最佳,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SC、16%井冈·噻呋SC、5%已唑醇SC,病指防效分别达96.8%、92.5%、90.7%、88.7%;药后42 d以16%井冈·噻呋SC最佳,病指防效达90.4%,以5%已唑醇SC、25%吡唑醚菌酯SC较好,分别为72.5%、65.7%,而以32.5%苯甲·嘧菌酯SC最低,仅58.8%。对前期纹枯病控期以16%井冈·噻呋SC较长。

表1 第一次不同药剂对单季稻纹枯病(始发期)的防效

表2表明,4种不同药剂对处于盛发期的单季稻纹枯病均有较好的综合防治效果。药后7 d以16%井冈·噻呋SC最佳,病指防效达90.7%,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较好,病指防效分别为75.3%、64.6%,而以32.5%苯甲·嘧菌酯SC较差,为49.2%;药后17 d以16%井冈·噻呋SC最佳,病指防效为88.6%,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32.5%苯甲·嘧菌酯SC,病指防效分别为71.2%、67.1%、66.5%;药后26 d以32.5%苯甲·嘧菌酯SC最佳,病指防效达89.8%,其次为75%肟菌·戊唑醇WG、25%吡唑醚菌酯SC、16%井冈·噻呋SC,病指防效分别为80.5%、79.7%、77.2%。

表2 2次不同药剂对单季稻纹枯病(盛发期)的防效

5种不同药剂对稻纹枯病防效均较好。速效性以16%井冈·噻呋SC、25%吡唑醚菌酯SC较好,持效性以32.5%苯甲·嘧菌酯SC、16%井冈·噻呋SC较好。其次为75%肟菌·戊唑醇WG、5%已唑醇SC。

2.2 不同药剂对稻曲病的兼治效果

表3表明,4种不同药剂于水稻破口前5 d施药,对稻曲病防效以75%肟菌·戊唑醇WG最好,病指防效达100%,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SC、32.5%苯甲·嘧菌酯SC,病指防效分别为76.4%、58.2%,而以16%井冈·噻呋SC最低,病指防效仅16.3%。

表3 破口前5 d不同药剂对稻曲病兼治效果

3 小结和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667 m2施用16%井冈·噻呋SC 40 mL,5%已唑醇80 mL,32.5%苯甲·嘧菌酯SC40 mL,25%吡唑醚菌酯SC40 mL,4种处理对始病期稻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7 d防效均达88%以上,但以667 m2施用32.5%苯甲·嘧菌酯SC40 mL药剂处理为最佳,防效达96%,但药后42 d防效以16%井冈·噻呋SC40 mL为最佳,防效达90%,其次5%已唑醇80 mL为72%。667 m2施用16%井冈·噻呋SC60 mL,32.5%苯甲·嘧菌酯SC40 mL,75%肟菌·戊唑醇WG20 g,25%吡唑醚菌酯SC40 mL,4种处理于水稻破口前5 d防治1次,对盛发期稻纹枯病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17 d综合防效以16%井冈·噻呋SC60 mL为最佳,分别达90%、88%,4种处理药后26 d综合防效均达77%以上,但以32.5%苯甲·嘧菌酯SC40 mL 药剂处理为最佳,防效达89%,其次为75%肟菌·戊唑醇WG20 g,防效达80%。对稻曲病兼治效果以75%肟菌·戊唑醇WG最好,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SC、32.5%苯甲·嘧菌酯SC,而16%井冈·噻呋SC较差。对中浙优系列品种纹枯病及稻曲病的药剂防控宜采取不同药剂与不同施用适期用药为好,即在破口前5 d也可选用75%肟菌·戊唑醇WG、32.5%苯甲·嘧菌酯SC防治处于盛发期的稻纹枯病,且对稻曲病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但对籼型杂交稻曲病发生的偏重年份、偏重田块的兼治适期(破口前5 d以上)及效果尚需进一步验证。对前期纹枯病,可选择施用16%井冈·噻呋SC,5%已唑醇SC;破口前5 d可选择施用75%肟菌·戊唑醇WG,32.5%苯甲·嘧菌酯SC。但对预计稻曲病发生较重年份、发生较严重田块,在前中期防治稻纹枯病时宜选用对稻纹枯病与稻曲病均较好的药剂[10],以提高对稻曲病的兼治防效,并减轻其发生危害。

猜你喜欢

噻呋苯甲稻曲
27.8%噻呋酰胺·己唑醇悬浮剂的分析方法研究
光助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苯甲羟肟酸的研究
不同用量的27.8%噻呋·已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HP-β-CD水相中4-甲氧基苯甲硫醚的选择性氧化
水稻稻曲病菌侵染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噻呋晶体注射液中头孢噻呋含量
二苯甲酮衍生物对酪氨酸酶生物活性的影响*
世界上最苦的物质是什么?
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
稻曲病菌成灾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