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个有力”视阈下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路径研究

2021-10-22贾琼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党支部建设路径研究高职院校

摘 要:新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党支部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但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与教育部“七个有力”标准差距较大,既有自身体制机制导致的问题,也有教育教学规律产生的问题,还有师生特点带来的问题。高职院校党支部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立足职业教育改革特别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实际,对标“七个有力”标准,进一步优化建设路径,成为贯彻党的决定、引领职教改革、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坚强战斗堡垒。

关键词:“七个有力”;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路径研究

建党百年历史证明,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中共教育部党组2018年发布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教党〔2018〕25号)提出了“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的“七个有力”标准,为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引。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与教育部“七个有力”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探索优化,既要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上探索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路径,还要在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上探索出具有操行性的有效路径。

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与“七个有力”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高职院校特别是“双高计划”院校按照教育部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要求,持续探索加强党支部建设的举措,形成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课题组调研了19所高职院校(含14所“双高计划”院校)发出500余份问卷,同步访谈了近百位基层党务工作者。通过梳理、总结、分析调研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教育部“七个有力”标准差距较大。

1.教育党员精准度亟待提升

“教育党员有力”要求:党支部要突出政治功能,党员教育要扎实有效。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党支部教育党员精準度亟待提升。一是党支部抓理论学习的方法路径不多,学习效果还有差距。问卷调查显示:有近12%的人选错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的内容。二是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不经常、不均衡,“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够严格。访谈发现:部分党支部组织生活重形式轻内容,个别支部甚至不能完成规定任务。三是党支部工作手册记录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记录要素不全,内容不能反映会议或活动的实际过程。

2.管理党员落到实处有难度

“管理党员有力”要求:党支部发展培训党员、党籍党费管理等工作要扎实有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充分发挥。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管理党员有难度。一是大多数访谈对象反映,受到职数限制,普遍没能落实“高校每个院(系)至少配备1名~2名专职组织员”的要求。二是99.3%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毕业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困难。学生党员毕业时绝大部分是预备党员,大部分因就业周期长、单位性质特殊、居住地党组织不愿接收等原因无法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出,学生党支部常年积压大量组织关系暂存的学生预备党员,分散在各地的学生党员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和党支部活动。

3.监督党员落地机制不完善

“监督党员有力”要求:党支部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监督党员履行义务、遵规守纪及时到位。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党支部监督党员落地机制不完善。一是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有些党支部建立了监督制度,但还存在内容不够科学全面、执行不到位和不规范等问题。二是党支部落实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与要求有较大差距。问卷调查显示:83.8%的人答错了谈心谈话的频次;69.3%的被调查者答错了组织生活会的频次;54.2%的被调查者答错了民主评议的频次。访谈发现:相当数量党支部委员不知道谈心谈话的具体要求,大部分党支部仅限于完成任务。

4.组织师生实际效果不好

“组织师生有力”要求:党支部有力、有效引领带动师生投入中心工作。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党支部组织师生的实际效果不够好。一是受访者普遍反映,党支部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党支部没能有效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二是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存在困难。访谈发现:部分素质高、经验丰富的支部书记很难达到“一般应具有副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要求,符合要求的教师不具备支部书记的素质能力,一定程度出现了困难局面,影响了教师党支部的工作。

5.宣传师生方法手段不多

“宣传师生有力”要求:党支部及时、到位组织学习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注重发现、树立、宣传身边典型。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党支部宣传师生典型的方法手段不多。一是访谈发现部分党支部还存在以文件传达文件现象,不能真正做到结合实际落到实处。二是党支部发现挖掘师生身边典型不够,深入提炼典型经验、人物、事迹的特色不鲜明,对典型进行跟踪管理、动态培育力度不大。问卷调研的满意度仅为73.4%。三是校园内外、网上网下的宣传平台不够多,广大师生学做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不够浓厚。

6.凝聚师生引领作用不强

“凝聚师生有力”要求:党支部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党支部凝聚师生的引领作用不强。访谈发现:一是教师党支部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不平衡,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不同教师之间实施课程思政不均衡;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贯穿师生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等过程的深入程度不够。党支部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做得不够。

7.服务师生针对性不突出

“服务师生有力”要求:党支部了解师生困难诉求、倾听师生意见建议常态机制和师生有困难、问题找支部、找党员的帮扶机制健全有效。调研发现:党支部在服务师生方面的力度小、针对性不突出。一是党支部建立了帮扶机制;但是有些机制流于形式或浮于表面,没能解决困难师生的实际问题。问卷调查显示:不足50%的人遇到困难或有问题时会第一时间想到找党支部或党员寻求帮助。二是部分党员缺乏做群众工作的主动意识和担当勇气,没能维护好群众的利益。

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与“七个有力”标准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与教育部“七个有力”标准差距较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职院校自身体制机制导致的问题,也有教育教学规律产生的问题,还有“双师型”(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教师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学生特点带来的问题。

1.高职教育时间短影响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二十多年发展历程,很多高职院校由中职、职高、职工大学等不同性质的学校合并而成,多数高职院校在发展中要经历更复杂、更艰难的融合过程[1]。因此,高职院校在很多方面都没有可直接借鉴的经验,导致党支部建设基础比较薄弱。不仅上级党组织对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不够,而且党支部对自身建设重视程度也不足。几乎所有党支部书记、委员都是兼职,繁重的业务工作导致其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党支部工作中,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常常“打折扣”,直接降低了党支部在师生中的影响力和党员的威信度。

2.职业教育改革致使党支部设置不稳定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处于攻坚期,“双高计划”院校建设要求高职院校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教育类型转变。职教改革要求打破原有专业设置模式,组建新的专业群,势必对原有专业进行大规模的拆分、重组,部分还面临撤销的风险,给党支部设置稳定性带来一定冲击。职教改革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2]。但是,校企党组织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党支部设置的不稳定也不利于校企党支部合作。

3.师生特点导致党支部开展工作困难

职教改革给教师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带来一系列新难题。“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每年至少一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直接影响教师党支部开展工作。高职学生在校三年,前两年到企业进行的实践性课程占课时一半,最后一年要到企业顶岗实习,给学生党支部工作特别是发展党员带来困难。高职院校生源在普高统招、自主招生、贯通生等适龄生源基础上增加了退役军人、社会成人等,生源日益多元化带来教学组织、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管理的较大变化,也给院校党支部建设带来一系列新挑战。

对标“七个有力”标准优化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路径建议

高职院校党支部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标“七个有力”标准,不仅要立足现状、固本强基,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上求实效,而且还要着眼全局、服务中心,在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上有作为,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1.强化党支部教育党员的规范化建设

通过学习借鉴北京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创新经验以及部分高职院校优秀做法,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构建高职院校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教育体系。推广“学习一个专题,研究一个问题,达成一项共识,推动一项工作”的“四个一”教育党员工作模式[3],积极开展学生党员理论宣讲,推动领导班子到所联系支部讲党课。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等学习平台,进行浸润式学习教育。参照调研、建设、考核、固化四阶段递进的高职特色党建工作模式,提升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2.创新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党员管理机制

构建“校企合作双主体、工学结合双导师、知行合一双考察”工作机制,保证顶岗实习期间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教育不断线、发展不中断、培养不终止。[4]为院(系)配齐专职组织员,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鼓励专任教师党员和辅导员共同担任入党介绍人,实行包干制,对预备党员实行全过程跟踪培养考察;定期到用人单位走访,了解预备党员情况;开设网上党校,要求毕业生预备党员在线学习测试;探索转正答辩等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组织关系暂存学校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困难问题。

3.构建上下联动的党支部监督党员机制

推动党支部书记示范引领,支部委员身体力行,充分利用好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机制做好党支部监督党员的工作。组织部门运用“靶向提升”方式,加强对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专项业务知识培训,定期采用考试或问卷的方式考核党务干部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建立上下联动的监督体系,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时,学校党委和纪委组成督导组,全程列席会议,书面反馈意见。强化党总支对所属支部工作的直接监督指导责任,党总支定期听取党支部工作汇报,指导党支部加强建设,把党支部建设水平作为党总支考核的重要内容。

4.探索党支部组织师生的“四融合”方式

通过“四融合”逐步解决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一是在优化党支部设置上融合。教师党支部按系(教研室)设置,党支部书记是“双带头人”;机关党支部按机构(单位)设置,负责人兼任党支部书记;每个院(系)设立学生党支部,由教师担任支部书记。二是在加强工作部署上融合。立足党建目标,查找业务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破解业务发展问题过程中落实党建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争当先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三是在强化工作指导上融合。党支部根据重要时间和重大任务提出党建思路,将业务与党建有机统一起来。四是在推进党建与业务考评相融合。在优化党支部考核指标同时,加强党建考核、业务考核结果应用的融合,以更加综合的评判标准全面衡量单位发展和个人成绩。

5.丰富党支部宣传师生的信息化方法

党支部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创新模式,采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有力宣传师生的重要作用,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支部动态,全面展示党建工作成果。强化党支部与企业战略合作关系,以专业群为试点,构建校企一体化宣传平台,探索打造校企互动宣传模式,共同做好正向舆论引导。对照“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标准,注重挖掘身边的师生典型,树立一批先进,弘扬正风正气,将党支部的组织资源、优势、活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优势。

6.加强党支部凝聚师生的课程思政建设

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要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政治引领、组织保障、桥梁纽带、和谐稳定的作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深化专业课教学改革,突出工匠精神培养,强化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党委选取典型党支部,共同打造规范化、有深度、有特色、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案例。在课程典型塑造、品牌教师打造的基础上,组织现场访谈、案例分享、经验交流等活动,推广经验,进而起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

7.完善党支部服务师生的结对共建模式

建立联系服务制度,党支部委员每人联系1名~2名入党积极分子、民主党派或群众,推动党支部成为师生提升思想认识的“领路人”和立德树人的“主心骨”。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每月固定一个半天为全校统一主题党日活动时间。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设立党内表彰、党员活动、党内慰问等专项资金。[5]通过党支部与贫困地区或低收入村结对帮扶,党员回社区报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提升党支部和党员对社会的贡献度和服务能力。

8.搭建加强党支部建设“四平台”

高职院校要积极为党支部建设搭建各类平台,推动所有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通过开展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着力培育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打造党支部党建示范平台。二是通过党支部工作法、组织生活观摩、优秀案例评选、微党课比賽评选等活动,探索形成一批优秀经验和典型做法,搭建党支部党建交流平台。三是实施校企党组织“结对共建、育人同行”深化计划,促进校企党组织通过共同开展理论学习、组织生活、联合培养学生党员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为党支部建设搭建实践平台。四是在党建研究课题中设立党支部建设专题,以项目化方式着力培育“一支部一党建特色”,为党支部建设搭建研究平台。

本文系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2020年度优秀课题“‘双高校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研究”(课题编号:C1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贾琼,侯童.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路径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20(2):15-18,53.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6):9-16.

[3]许琰.夯基铸魂激发活力 党建引领融合发展[N].河南日报,2019-10-10(5).

[4]付立娟.“菜百黄金销售订单班”学生党建个案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5,31(1):42-45.

[5]陈秋明.坚决打好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三大攻坚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5):23-27.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党支部建设路径研究高职院校
加强高校医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如何加强学院党支部建设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