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2021-10-22黄幼晶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黄幼晶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订越来越重视内容的文化含量,要承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传统文化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进行研究,旨在让小学生从小开始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浸润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担起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担。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文学经典品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163-02

A Probe into the Perme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HUANG Youjing  (Shima Second Central Primary School,Longhai District,Zhang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educational reform process,the compil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content of the content and carries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fore,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need to combin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teaching to promote and inheriting our countrys excellent cultural traditions,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infiltration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aiming to mak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an early age,infiltrate students hearts,subtly shape the self-confidence and pride of the students' national culture,and consciously shoulder the burden of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motherland.

【Keywords】Traditional culture;Chinese teaching;Appreciation of literary classics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民族之根基。中华几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课堂教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方式,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是需要小学教师进行有质量的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将从古诗词方面、寓言故事、和文言文的学习内容上进行讨论。

1. 传统文化中古诗词的渗透

诗词是世界最美的语言,古人出口成章、信手拈来,成就的诗词大家不计其数,宋代文人苏轼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内在气质都是经过文化的积淀,经过时间的打磨自然而成的,使人由内自外散发出一种内秀的气质。从古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文人生活的境况和内心丰富的感情。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诗词极具代表性,且语文优美自然,意境悠然,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会朗朗上口,仿佛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怀。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和诗人的经历,感受到家国情怀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产生对民族的认同感,需要不断的阅读和积累,而且小学教学中最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增加自身文化底蕴,也可以学习阅读方法和写作技法,不断融合自身的实践,经过时间的沉淀,文化内涵自发形成。例如:在学习《悯农》这首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这两句诗句上就可以让学生深刻学习了农民伯伯种田的不易和辛苦,以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传达粮食不能浪费的道理,要学会感恩和尊重他人辛勤的劳作。类似的通过简单质朴文字传达深刻哲理的古诗词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孩子们在朗读中也能加深记忆,理解也没有困难、生涩的地方,会不自觉呈现出农民劳作的田园风光,让小学生从小开始就学会美、感知美,在内心建立美的概念,将诗词之美不断传承下去。

同时学生在了解历史文化、朝代兴衰、诗人悲壮忧国情怀的基础上,体会诗中真情实感,自己也可以尝试着写作,分析古诗词中写的好的词句,学习诗人写作的技法,体会一回古人作诗的意境。比如,分析一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在清明节这天,诗人在路上碰巧赶上下雨,在这里就要说到一个古文记载:在清明节前后有一个节日叫寒食节,往往“疾风甚雨”。若是赶在清明这一天,还有个专名叫“泼火雨”。诗人用“纷纷”两个叠字来形容,形象地表现出了“泼火雨”那天下的是细雨,表现出了春季雨的特点,和“天街小雨润如酥”有异曲同工之妙,传达出一种凄迷而秀美的意境。“纷纷”除了描写雨的特点之外,实际上还潜藏着诗人特殊的指向性,就是雨中行走的行人的心情。在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出门在外的旅人,“魂”指的是精神、情绪的象征,表现出强烈的又不是十分明白的隐晦感情,一般在相爱思念、怅惘失意仇怨深恨等这类情绪中时,通过“断魂”来表达复杂的心境。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