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融合视角下高校审计学专业管理模式分析

2021-10-21王勇赵志红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构建路径管理模式

王勇 赵志红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审计学专业管理模式应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师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此更好地引发学生兴趣,强化他们对审计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而提升育人质量。校企融合作为当前最受欢迎的一种教学辅助模式,对提升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能力、职业素养水平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将针对校企融合视角下高校审计学专业管理模式构建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校企融合;高校;审计学专业;管理模式;构建路径

校企融合能更为高效地利用学校、企业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展开更为生动、直观、深入的教学活动,对提升育人质量意义重大。因此,高校审计学专业管理模式在展开优化时,要紧抓校企融合这一抓手,着力提升校方、企业方的资源利用效率,为后续教学改革工作展开打下坚实基础。

一、校企融合视角下高校审计学专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校企融合的过程中,一些学校会将“顶岗率”作为评价审计学专业教师教学工作的指标,导致很多教师会一股脑地将学生推向企业,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在步入企业后,会被“放养式”管理,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企业也很少为学生提供对口、专业性强的岗位。此外,由于部分企业对学生的能力不信任,在给学生分配工作时,常会将他们分到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岗位。长此以往,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应用,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他们逐渐沦为低级廉价劳动力。

企业和学校间也存在一些矛盾。企业希望学生能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并且希望毕业生在步入企业后能直接接手工作;学校则想让学生将更多时间用于学习。此外,企业和学校的教学任务界限较为模糊,企业认为学校应对学生做好一切培训,将“成品”输送到企业,但学校则不这样认为。学校通常将自己的责任划分为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应是企业的工作内容。这种定位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企融合的对接效果。

二、校企融合视角下高校审计学专业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一)明确共同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兴趣

为提升校企融合效果,企业可从学校的招生环节就进行介入。在以往校企融合中,学校负责前期的招生和理论教学工作,企业则负责提升学生对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合作模式看似分工明确,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校企从一开始并未树立共同的教学目标。针对此情况,学校和企业应从学生入学开始,结合教学目标和企业需求对学生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同时,结合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情况,对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细化,让学生能明白自己在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

在招生阶段,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基本情况和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宣讲。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企业的直观认识,企业可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让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借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实训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理解

在教学中,学校和企业可以结合具体学情,进行教材共建,设计工学一体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体系构建中,学校除了可以传授给学生审计学专业知识内容,还可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在实际的校企融合过程中,很多企业存在不愿接收学生的情况,他们认为学生并不具备审计学专业岗位就业能力,当他们进入企业后,还需对其进行培训,会在无形中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针对此情况,教师在学生进入企业前,可对他们进行专项培训,对学生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模拟,借此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企业对学生的接受程度。

在实训内容设计上,企业可采用轮岗制,让学生接触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让他们掌握的各类技能都可得到充分锻炼。当学生在企业实训时,企业可为学生搭配一名师傅,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向师傅进行请教,借此增强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通过校企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不断丰富学生在企业和學校的学习内容,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全面综合水平提升。

(三)组建“双师型”团队,增强校企沟通力度

现阶段,很多审计学专业教师能积极更新自身知识体系,理论与实践的切换能力却略微不足。企业中学生的师傅虽然具备很高的实践水平,但是对审计学专业理论的掌握程度并不高,难以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基于此,学校可以定期将教师送到企业学习,学校教师可以凭借自身对审计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接触到很多新兴的技术和理念,对其之后开展高质量的审计学专业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此外,企业可派遣一些骨干员工进入学校兼任教师,使其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给学生,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理解。通过此方式,学校和企业间的沟通将变得更加密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正面影响。

综上所述,在校企融合背景下,若想提升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质量,需要从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组建双师团队等层面入手,这样方可在无形中促使审计学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周方舒,施平.高校审计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财务与会计,2019(24):68-70.

[2]姚美娟,施平,叶邦银.产教融合视角下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南京审计大学瑞华精英班为例[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3):82-84.

[3]周少燕,安存红.“校企融合”双向培训管理模式研究——以审计学人才培养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4):296-297.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构建路径管理模式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