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为指导的高职音乐教师发展方向
2021-10-21林清华
林清华
摘要:近年来,随着“五个聚焦”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战略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工匠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涵,不仅是学生能力、素养提升的重要举措,亦是教师日后教学、发展的重要指向。基于此,本文以“工匠精神”为指导,以高职音乐教师能力发展为研究主题,从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渗透,转变教师传统工作架构,彰显“工匠精神”育人价值的同时,促进教师能力、素养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音乐教师;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当今教育背景下,大中小学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所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全面解读“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的文化内涵,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对现阶段教师综合能力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多个提升渠道,培养教师良好专业认同的同时,使其肩负起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
一、完善师资结构,细化教学目标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部门对音乐教师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高职院校要全面解读音乐课程特点,明确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对现有的师资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培训成效的同时,确保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稳步提升。
首先,高职院校要立足现阶段教师能力现状,制定教师能力初期分析报告,以“双师双能”为基准,结合现阶段教师专业能力进行分级,并邀请艺术团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共同建立“名教师工作坊”,采用“一帮一、一帮多”的工作模式,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专业人员带领新人教师进行工作、学习。在此过程中,各个院校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搭建院校城域网,并挑选出骨干教师,围绕音乐课程教学大纲、音乐能力基本要求,制定多种形式的工作交流会议,提取工作经验中的“工匠精神,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教师能力提升奠定扎实基础。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依托“名教师工作坊”开展校本课程研修,针对专业课程群进行研讨,分析当下市场音乐人才能力需求,明确当下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的主方向,进而发挥“工匠精神”核心价值。
二、加强文化建设,提高专业能力
与其他专业相比,音乐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对教师能力要求更为严苛,不仅需要其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还应具备“独到”的审美观念,从而确保学生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对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除了要完善师资结构以外,教师要强加文化艺术建设,提升培训工作内涵,强化教师学术能力的同时,加快“工匠精神”教师队伍构建的步伐。首先,高职院校要对现有的培训内容进行调整,针对音乐内容特点,开设多个赏析学习板块,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与服务,辅助教师进行学习的同时,使其深度把握音乐的育人价值,明确教学目标。其次,高职院校还要加强与相关音乐企业的合作交流,邀请艺术团专业人员到校担任客座教师,针对音乐教学特点,调整教学、能力培训架构,并引入一些新兴理念、音乐核心技能,拓宽教师专业视野的同时,使其进一步感受音乐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同时,实现知识、能力间的相互转化。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坚持并举与引进的原则,结合音乐特点,丰富教学内涵,并立足当下教师队伍结构、教师能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同时,开创“教授带队、青年精英教师辅助”的新局面,为工匠精神的渗透提供良好媒介。
三、贯彻校企合作,渗透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要积极寻求艺术团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为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平台,让其进一步了解音乐教学的育人价值,提高自身学习、教学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可安排教师前往艺术团进行定岗学习,品味音乐情感的同时,剖析其创作背景、创作思路,进而提取其蕴含的隐性价值,培养教师专业、负责的工作态度,进而更好地把控“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其次,院校与艺术团还要制定相应考评体系,围绕教师音乐能力、专业素养,遵循多层次、阶段性、多元化的考评原则,满足教师能力发展需求的同时,培养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实现“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办学重点,其不仅可以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学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而且在“工匠精神”的引导下,提升了课堂内涵,为学生、教师能力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对此,高职院校要重新审视教师发展的重要性,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完善师资结构,细化教学目标;加强文化建设,提高专业能力;贯彻校企合作,渗透工匠精神。多措并举,完善培训架構的同时,将“工匠精神”真正作为教师发展的核心内涵。
参考文献:
[1]肖苏.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创新发展的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20(13):22-23.
[1]吴莎.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工匠精神培养的内涵及现状[J].文教资料,2018(11):109-11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