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

2021-10-21吴璇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0期
关键词: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吴璇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查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的FIB和DD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处于急性期时,FIB及DD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通过对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可以有效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血浆D-二聚体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一種常见的临床疾病,其特征是前期发展较快,严重者可能发生肺栓塞,同时还会伴随着患肢疼痛和肿胀,不但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治愈给患者的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溶栓抗凝,而治疗的大前提是对疾病的精确诊断。血浆D-二聚体是体内血栓形成的分子标志物,广泛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并可在体内对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进行反应[1]。基于此,为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查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有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54.67±5.34)岁;对照组有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55.72±4.67)岁。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资料经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集入选研究对象晨间空腹静脉血1.8ml,放入枸橼酸钠抗凝剂0.2ml的试管中(抗凝比例1:9)轻摇混匀,采用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血浆分离后置于-20摄氏度的环境中冷藏。FIB和DD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全自动血凝分析仪CS-5100进行检测,并利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按操作说明进行精密操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受试者的FIB和DD的表达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均由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FIB及DD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处于急性期时,FIB及DD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3.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发病率较高。有研究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栓子极易脱落,并引起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肺栓塞。据有关统计,肺栓塞中有90.00%的血栓来自下肢深静脉[2]。因此,做好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很多方法,其中静脉造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的“金标准”,但由于它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因此若非必要不能对初次诊断的患者使用[3]。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试图利用实验室指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行身段。现代研究表明,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的一种特殊产物,主要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其能够反映出纤维蛋白的溶解功能,尤其是在手术后患者中,同伙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可以确定纤维蛋白是否产生以及产生的程度,并且可以反映机体自身凝血系统的激活。健康受试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对稳定,但创伤、手术、心肌梗死、中风或感染等情况均可能导致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4]。因此通过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判断,可以为早期血栓形成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但是在具体应用中有必要排除可能导致血浆D二聚体增加的其他因素。总体来说,通过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判断实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筛查,对于出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异常的患者,需要通过其他辅助方法进行进一步判断[5]。而FIB是一种球蛋白,其作为纤维蛋白的前体,是凝血途径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在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水平通常极低,当机体出现血液凝固时,其水平就会急速提升,并通过将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凝固血液,因此在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筛查时,同样可以通过检测该指标实现对血栓形成和状态的判断[6]。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处于急性期时,FIB及DD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FIB和DD水平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上有较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通过对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可以有效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仝静. 探讨对DVT(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早期诊断时展开D-D(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J]. 双足与保健,2019(22):84-85.

[2] 晋娜.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6):104-105.

[3] 刘希玉.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 诊断价值[J]. 双足与保健,2019,28(10):85-86.

[4] 林财鑫,孙文,李军.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6):5017-5018.

[5] 朱利君.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J]. 双足与保健,2018,27(11):130-131.

[6] 李自军.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黑龙江医药,2017,30(2):379-381.

猜你喜欢

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B超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30例的临床分析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检测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淡漠症状对于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早期诊断的重要价值: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