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大四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1-10-21徐丹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导向和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主的应用型大学规模日趋增长,致力于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应用型大学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主要强调并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技术知识与技术成果,在教育内容方面也具有其自身特点,具体以应用学科或技术学科为主要教育内容。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985”与“211”高校而言,多數应用型大学均为地方本科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就业途径和渠道也多以所在地方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为主。后疫情时代,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尽管国家持续推出稳就业政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不可避免地造成内部竞争加剧,应用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也不容乐观。与此同时,应用型大学的新兴性决定其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遵循高校前紧后松的传统定势,大四学生未来不论是选择就业创业还是考研出国,都无法延续一到三年级的正常课堂学习模式。
一、大四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是检验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的指针。通过走访和调研部分应用型大学得知,学生对大四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深刻认知。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大四学年的课程设置“重要”或“非常重要”,甚至有学生认为“毫无用处”。虽然对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情况相对略好,也不乏有学生认为这些对个人就业或升学“没有太大帮助”。可见,对大四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应用型大学学生中是较普遍的现象。
(二)学生时间精力方面投入不足
结合应用型大学的现状调查及相关研究得知,大四课堂教学效果普遍较差,最直接的原因是学生逃课、旷课现象比较严重,即使到课也是人到心不到,学生对课堂学习基本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特别是去年疫情发生以来,实体经济受挫下滑,造成市场低迷、就业困难,使得就业主要定位本就在技术型蓝领的应用型大学学生就业压力剧增,很多大四学生开始超前预期,将主要时间精力瞄向求职、深造。由于毕业生参加实习、考研、考公、考编培训等客观原因,大四学生中普遍存在逃课、旷课现象,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精力投入同样不能保证。
(三)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若学生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相应的教学效果也就很难令人满意。大四阶段的各项教学活动都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四教学活动是对前三年所学知识的系统升华,与学生本科教育整体知识体系的完善息息相关,通过大四的升阶,学生不仅能巩固之前所学,还能熟悉所学专业的领域前沿,加快与行业融合对接。由此可见,大四教学活动不仅重要而且极为关键。与此同时,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全方位的检验,可以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对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尤为重要。结合实际调查发现,部分用人单位对应用型大学毕业生综合能力不甚满意,认为在创新意识、实操能力与知识结构方面均有待加强提升。而这些问题,与大四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直接相关。
二、大四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分析
(一)应届毕业生持续增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本科教育持续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加大。近年来,国内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如,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总人数2018年为820万,2019年为834万,到2020年则上升为874万,加上往届生,2021年待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将超过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而全球疫情、金融危机等种种不利因素打击实体经济,更是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是造成应用型大学大四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客观原因。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全社会各方面都在积极努力解决就业问题,但仍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来之不易的就业实习机会必定会倍加珍惜,不惜选择逃课、旷课也要参加实习,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对毕业设计(论文)和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必然存在干扰。
(二)各种应试备考与课堂教学相冲突
近年来,围绕就业工作的应试教育正逐渐向高等教育延展,很多高校尤其是应用型大学为缓解就业压力,鼓励大四学生考研、考公、考编等,并专门调整课程设置。部分高校在进行年度考核时,将考研报名率及录取率也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甚至默许大四学生在报名考研后,只要安心复习即可,不用按时上课等。
此外,由于用人单位对行业资格证书的青睐,许多大四学生报考各种类型的资格考试,如,会计师资格考试、程序员认证考试等,为个人择业积累更多优势。相当一部分学生报考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普遍选择各种培训班、辅导班等,占据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直接影响到大四课堂教学。
(三)课程设置亟待优化,教学管理存在不足
大学办学质量如何,政府与社会通常以就业率作为重要评价指标,高校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倾向于把提升就业率作为重要抓手。因此,作为从学生时代到就业工作的过渡阶段,应用型大学的大四课程设置应与社会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多为学生后续就业及生涯规划提供相匹配的训练。事实上,目前多数应用型大学在课程设置环节未能密切贴合社会市场需求,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忽视了学生实操能力的强化训练,使得大学生即便做到认真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因动手能力缺失而很难适应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这种内部管理的错位偏差,使得许多应用型大学只能支持学生尽快融入社会,进而加剧了大四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局面。面对用人单位普遍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而应用型大学未能在校内充分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这一矛盾,大学生也只好放弃课堂教学,走出校门接受实践训练,以积累相应的社会经验。
(四)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缺失和滞后
从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专注于学习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则需协调人际和积极适应社会。调研发现,学生因学业压力等原因,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感到迷茫、出现厌学及自卑等情况,严重的还患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大四学生作为特殊群体,需要面临毕业后选择人生、适应社会等现实问题,更加容易受到困扰。如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显得极为关键。现实中,这两项教育工作开展滞后,效果也不理想。即使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由于师资有限,很难做到全覆盖,同时由于文化传统影响,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心理问题或不愿倾诉,导致一些大四学生缺乏对学业、对未来坚定追求的动力,导致逃课、旷课频发以及课堂教学虚化弱化。这些问题在地方性的应用型大学里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未能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忽视和弱化了学生个体作为人的需求,对学生特别是大四学生缺少关注、关心和关爱,从而造成学生日常管NT作的缺失和滞后,影响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五)学生自主教育及生涯规划的缺失
经过大学前三年的学习和成长,大四学生在各方面均应有所提升,应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律意识,能明确自身奋斗目标,并能在出现现实矛盾冲突时做出正确选择。然而,实际情况是应用型大学大四学生在自主教育与自律方面却存在或多或少的能力缺失,很多大四学生仍未建立明晰的生涯规划,对在校课堂学习、社会实习实践也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这与学校教学计划安排的缺位存在一定联系。
三、改善大四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教学计划安排
应用型大学应科学合理安排大四的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及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教学内容,使内容的专业性、应用性增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社会适应能力。
当前,依托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出现相应变化,即在需求上体现为多样性及离散性并存的特点。社会对人才素质方面的需求也日益提升,这对于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大学而言所面临的挑战非常大,现行传统教学计划与修订体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各种需求。为此,应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持续完善教学计划,同时尝试实施各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及机制,在进行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力度引入企业与社会力量,注重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各环节中的作用。在制定及实施培养方案时,应注重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强化对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得学生、学校及企业所需均能得以实现。
与此同时,各类应用型大学在大四学年应精准策划、增加开设与学生就业、创业、升学等方面相关的课程,如,考研辅导、实践教学、技能培训(就业实习)、双证教育等,形成一系列创新型课程。聘请资深专家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参加,使其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将上述课程及讲座列入教学计划,进一步体现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一些课程可以贯穿本科四年全过程,分散设置在各学年中,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来均衡学业安排、了解职业发展、把握社会需求,进而促进学生不断突破自我以适应社会需要,有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當前受世界工业飞速发展的影响,工程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应用型大学大四教学出现困境便是鲜明体现。为此,进行教学改革是必由之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早已明确指出,各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对应用型大学而言,在开展教学改革活动时,需要完成以下主要任务:第一,明确教学目标,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人才观,同时把好质量关。第二,积极创新及优化教学方式,使得教学风格能体现多样化特点。第三,注重激活教学主体的积极性。第四,在优化教学内容时注重凸显动态性。第五,加强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现阶段应用型大学的大四教学计划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培养需要之间存在一定冲突,学分制改革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学分制改革使高校教育进入了自主选择的时代,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社会需求及兴趣爱好来自主选课。不但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在兴趣驱动下学生可以对某些学科掌握更为深入,对其能力的锻炼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极为有利。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对自己本科四年学习生活进行整体规划,以充实高校的前三年,为大四阶段做好充分准备,有效避免了大四教学虚化和弱化的问题。
(三)提升毕业设计实效
从对多所应用型大学的调研中不难发现,目前高校在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面仍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其中选题不理想、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尤为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从如下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把毕业设计(论文)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选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部分实施项目制教学改革的专业,应将毕业设计(论文)界定为一级项目,且在培养全过程中均有所体现。第二,不断加强提升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明确指导教师应承担哪些具体职责等,以提升指导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第三,加强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考评机制,使学生按时按量完成相关工作。总体而言,只有加强并在实践中落实全方位改革措施,才能使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提升,而不是仅停留在程序形式的层面上。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均推行毕业实习模式,由于传统实习时间较短,在效果方面也不是很理想。应适当压缩大四期间的课程设置内容,给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及参加实习活动等留下充裕的时间,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且能为其后续发展提供相应理论与实践经验支持。
(四)加强学生工作服务
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应注重增强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职能、优化服务模式。过去,高校管理工作注重强调“控制”,即对学生的管理以控制学生为主,不符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为此,需要及时转变,具体调整为以人为本,以服务保障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主要目标,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在建设及完善制度方面,应结合大四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群体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靶向发力、精准服务。再者,还需积极拓展服务职能范围,即不再局限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而是延伸至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生活、心理、就业乃至于毕业后的跟踪服务等。在校期间,需注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并根据学生生涯规划的差异性进行分类管理,具体细化为就业创业类、继续深造类、考公考编类等。
此外,还应注重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具体可通过加强学生组织、丰富学生活动、营造校园文化等来实现。
应用型大学解决大四课堂教学虚化和弱化问题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全体高等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其中,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努力,包括制定完善方针政策、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实践中狠抓落实以及加强教学改革研究等,促使大四阶段的教学活动实现根本性的动态调整。只有对大四阶段的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定位,从各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注重深层次的师生互动,才能有效提高大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应用型大学只有始终把大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才能紧紧抓牢根本任务、稳稳站牢办学定位,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输送更多优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徐丹(1979-),女,江苏镇江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李赫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