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吨船舶在湄洲湾港的引航安全
2021-10-21陈国成湄洲湾港引航站
陈国成 湄洲湾港引航站
9号泊位从2018年6月29日进入开港试运行,2020年9月8日,在福州组织召开湄洲湾港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9号泊位40万吨改扩建工程港口岸线使用专家评审会,通过对9号铁矿石卸船泊位等级由30万吨级改扩建为40万吨级后新增港口岸线使用长度54m进行合理性论证。2021年5月6日,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湄洲湾港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9号泊位改扩建工程港口岸线,同意该工程按440米泊位长度使用所对应的港口岸线。5月18日,罗屿作业区9号泊位40万吨改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福建省首个40万吨散货泊位顺利建成。
1.港口情况
1.1 码头、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回旋水域
罗屿作业区9 号泊位,重力沉箱式结构,码头前沿线方位角为186.98°~6.98°,原为30万吨级铁矿石接卸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40万吨船舶设计),经改扩建后,升级为40万吨铁矿石船接卸泊位,泊位长度440米,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布置在码头前沿132米宽、短底440米长的梯形水域内,设计底高程为-23.5米(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下同);回旋水域在原中心基础上扩大到长轴910米、短轴724米的椭圆形水域,设计底高程为-21.5米。
1.2 航道
40万吨船舶进出港航行使用湄洲湾主航道。湄洲湾主航道起点位于湄洲湾湾口剑屿外大岞附近海域A 3点,终点位于罗屿作业区9 号泊位附近海域F点,航道全长约28.13海里。该航道分湾外航段和湾内航段:其中湾外航段自大岞附近海域A3点至黄干岛附近海域B点,通航里程18.68海里,航道通航宽度500米,航道设计底高程-23.0米;湾内航段自黄干岛附近海域B点至罗屿作业区9号泊位附近海域F点,通航里程9.45海里,航道通航宽度350米,航道设计底高程-21.5米。该航道满足30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线通航要求,同时满足40万吨散货船乘潮单线通航要求和Q-Max型LNG船不乘潮单线通航要求。
1.3 会船区
会船区位于湄洲湾主航道CD航段西侧,长度约4.2千米,宽度300米,设计底高程-21.5米。
1.4 锚地
目前湄洲湾共设有9个锚地,其中湾内5个,湾口和湾口外各2个,湾口外2个可供30万吨级船舶锚地,即湾口外1号锚地(供30万吨级原油船)和湾口外2号锚地(供30万吨级散货船)。湾口外2号锚地位于湄洲湾30万吨级航道起点东南侧,为30万吨级散货船相配套的候潮待泊锚地,为一矩形水域,东西长4450米,南北宽1680米。锚地设计底高程-29.0米,可锚泊2艘30万吨级船舶。锚地连接水域设计底高程-23.0米。
1.5 定线制
湄洲湾口船舶定线制主要由3个通航分道、1个双向航路和2个警戒区组成。其核心地点就是在崇武古城正东方向,以剑屿灯塔为中心,半径7海里的这片水域。40万吨船舶没有使用船舶定线制。
1.6 水文气象
湄洲湾地区多年平均气温20.2℃,极端最高温度39.0℃。年平均降水量为1316.6mm,历年最大降水量1818.1mm。6~8月以西南风为主,其它月份则以NE或NNE向为主。主要是平流雾,雾日集中在3-5月,通常湾内雾况比湾外轻。
湄洲湾海域属强潮海区,潮汐性质属于正规半日潮,且具有往复流特性。湄洲湾海域潮差大,平均潮差4.60m以上,最大潮差7.0m以上,潮差由口外向口内逐渐增大。受地形地貌影响,湄洲湾海域的流场流态相对复杂。湾内波浪主要风生浪,湾口波浪多为风生浪和涌浪结合而成的混合浪。
台风一般始于6月下旬,终于10月下旬,7-9月为盛季。其路径经过湄洲湾时可出现短时大风,年平均影响次数为2.9次/年。
1.7 码头前沿水域潮汐流
根据码头前沿水域潮汐流监测资料,潮汐流转流时间与《潮汐表》接近,在高平潮、低平潮时段流向摇摆角度较大,约30分钟后趋于稳定,且流速逐渐增大,监测显示码头回旋水域近中心落潮流流向184°-220°,最大流速2.1节。
1.8 引航员登轮水域
40万吨船舶使用湄洲湾4号登轮水域,该水域是以(1)24°52′.57N、119°00′.35E,(2)24°51′.58N、118°59′.75E,(3)24°51′.02N、119°00′.83E,(4)24°52′.00N、119°01′.45E四点连接的水域。
2.风险分析
40万吨船舶具有舵效差、保向性能差、航向稳定性差、追随性差、旋回性相对好、惯性大等特性,因此对驾引人员的操纵技能要求高,特别是在进出港航行和靠离泊时,受航道、潮汐和潮汐流、通航环境等因素限制和影响,其风险明显增大。
2.1 航行风险
湄洲湾主航道A1、B、C三个转向点转向角度均较大(分别为41°09′、37°28′、39°29′),A3-B航段,航道通航宽度500米,B-F航段,航道通航宽度350米,航道外侧水深相对较浅,其中大部分航段是人工航槽,且底质为礁石,炸礁区边坡1:0.75。顺流进港,船舶转向后控制在下一航段的中间航轴线上航行的操纵难度较大,操纵不当,容易导致偏离出主航道,存在搁浅或触礁风险,详见图1。另,船舶低速航行时,舵效较差,特别是船舶在为靠泊做准备的连续降速的航行期间,受伴流等影响,舵效更差,其存在偏离航道的风险较大。
图1
主机故障或舵机故障也会导致船舶失控偏离出主航道,存在搁浅或触礁风险。
2.2 与渔船、小型运输船舶存在碰撞风险
渔港分布。湄洲湾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捕鱼业较为发达,湾内有一级和二级渔港各一座。出海捕鱼时常成群结队和抢过船头航行。
定置网捕鱼。常有渔民布设定置网在航道内,严重影响船舶进出港航行安全。
流网和地笼捕鱼。当地渔民常在航道内进行流网或地笼捕鱼,且无视进出港船舶鸣笛警示,妨碍船舶进出港安全航行。
养殖。湄洲湾港内养殖业较发达,主要是海带养殖和水产养殖,该养殖压缩湄洲湾内可航水域,部分养殖还侵占航道水域。从事养殖的小船经常横穿湄洲湾主航道,且有横穿大船船头的习惯,给进出港船舶的船长和引航员带来严重困扰。
小型运输船舶。这些小型运输船舶通常船况差,航速低,船员素质低,没有遵循航行规则航行,没有值守VHF,难以有效沟通,霸占主航道航行,无视附近船舶鸣笛警告,给只能在航道内航行的船舶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2.3 没有应急锚地带来的风险
目前湄洲湾内尚无设置40万吨船舶专用应急锚地。湄洲湾主航道两侧水域没有适合供40万吨船舶应急锚泊的水域。一旦船舶出现故障需要应急锚泊,没有适合锚泊水域,唯一可航安全水域是航道,把一艘有故障的40万吨船舶长时间控制在航道内,对任何人来说都很难做到,而偏离出航道,船舶将面临搁浅或触礁的后果。
2.4 不良气象带来的风险
至今为止,湄洲湾没有船舶停靠码头防抗台风的做法,40万吨船舶的操纵特性决定了船舶必须在台风影响之前离泊出港避风,不可心存侥幸,以免造成被动局面。
湄洲湾水域的雾主要是平流雾,平流雾有来去突然,生成迅速,范围大,条件具备任何时候都会出现的特点,满载40万吨船舶一旦进入主航道,若突遇能见度不良,没有合适调头或锚泊的水域,无法中止引航,只能继续引航进港,如此超大型船舶在350~500米宽且弯曲多变的航道内雾航,其风险可想而知。
湄洲湾水域的强对流天气主要有大风、局部强降雨,很少有龙卷风、冰雹。突如其来的强对流天气对船舶的航行或靠离泊安全影响很大。
2.5 潮流带来的风险
40万吨船舶需乘潮顺流进港,潮汐流对船舶进港航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1、B、C三个转向点及其附近航段,A1转向点及A1至7-8号灯浮航段,涨潮流主流向在309°-357°,B转向点及B至15号灯浮航段,涨潮流主流向在271°~320°,C转向点及C至19-20号灯浮航段,涨潮流主流向在338°~353°,以上三个转向点及其附近航段,水域流态复杂、流速较大,船舶满载进港不易操控。转向时机不当、操纵控制船速或舵角不好会使船舶转向后偏出航道,对船舶航行安全带来风险。
受地形地貌约束,影响9号泊位前沿水域的落潮潮汐流主要有两股,一股是来自秀屿的流向东南偏南落潮流,另一股是石门澳10号泊位前沿导向西南流向的落潮流。这两股落潮流在9号泊位回旋水域北部汇聚,流场较为复杂。复杂的流场对船舶的靠、离泊操纵难度更大,存在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2.6 引航员登离轮的风险
40万吨船舶引航进港使用湄洲湾4号登轮水域,出港使用湄洲湾2号离轮水域。湄洲湾4号登轮水域处崇武东南海域,波浪主要是风浪和涌浪组成的混合浪,大浪和大涌均以东北向为主,北向次之,平均波高1.9米,最大波高9.5米;平均涌高2.5米,最大波高7.0米。受浪涌影响,引航船颠簸剧烈,引航员登轮存在一定的人身伤害风险。湄洲湾2号离轮水域因受周边岛屿遮挡,风区较小,常年波浪较小,其风险较4号的要小。
3.引航准备工作和做法
3.1 船舶模拟试验和培训
开港前码头业主组织引航员、拖轮驾驶员及相关操作人员进行船舶模拟器培训,同时邀请安全监管部门观摩,一方面通过船舶模拟试验,让引航员、拖轮驾驶员、码头调度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船舶进出港操作流程,掌握船舶进港操作要领,优化协调操作方案;另一方面,通过观摩安全监管部门对40万吨船舶进出港航行在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有了初步了解,对该船型的安全监管心中有数,为下一步船舶进出港更好开展监管和提供安全服务。
3.2 资料收集与研究
40万吨船舶引航对湄洲湾港引航站来说既是引航技术的考验,更是挑战。引航站成立40万吨船舶引航专班,收集湄洲湾主航道、罗屿9号泊位回旋水域、停泊水域等资料,结合船舶操纵数据和船舶模拟试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经过充分讨论,在进出港航行、靠离泊操纵方面达成共识,对存在的风险形成了针对性的防范预案。
3.3 拖轮配备方案
根据BP=(D/100000)×60+40,D为船舶排水量,BP为所需总拖力(吨),满载排水量按455000吨计,经计算,满载40万吨船舶靠泊需要总拖力313吨。在吸收兄弟引航机构引领40万吨船舶拖轮配置基础上,结合本站引领30万吨级船舶拖轮配置经验和现有拖轮的实际拖力等情况,核算需要配置7条拖轮,每艘不小于4000马力。船舶半载或空载状态时拖轮可作适当减配。满载靠泊时拖轮配布如图2所示。图中6号位、7号位拖轮用于协助船舶制速和控制航向。
图2
3.4 制订引航方案
为保障船舶进出港安全,引航站在引航专班充分讨论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湄洲湾港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9号泊位靠泊40万吨船舶通航安全保障方案、船舶模拟试验和30万吨级引航经验,指定专人制订40万吨船舶引航方案。引航方案还结合湄洲湾的通航环境、海事管理、引航安全做法等方面进行编写,其主要有船舶进出港极限条件、引航员指派、登轮时间、航行计划、拖轮配置、抵达回旋水域时间、安全保障、应急措施等内容。
3.5 航前会
40万吨船舶进港前,引航站都会组织拖轮船长、驾驶员、船舶代理、码头业主、护航公司等单位召开航前协调会,部署落实具体引航方案并征求各方意见,使有关人员对引航方案心中有数,按要求作好各自的准备工作,以期意图清晰、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通过每次的航前协调会,总结上次引航操作和各方协作配合好的做法,分析问题或不足之处,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或解决方案。
3.6 辅助导航设备
为保障40万吨船舶进出港航行和靠离泊安全,引航站指派两名资深引航员执行任务,且携带高精度辅助导航设备,一是可以减轻引航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船舶定位、引航安全系数;二是提高应对气象突变能力,船舶进出港期间,如湄洲湾海域突发平流雾致能见度不良,没有合适的水域锚泊,无法中止引航计划,高精度辅助导航设备可以为引航员提供较为精确的船位、本船和他船的运动态势,为引航员驾驶船舶和避让提供重要参考。
4.保障措施
4.1 交通管制
湄洲湾主航道是40万吨船舶乘潮单线通航航道,因此,40万吨船舶进出港前应向VTS申请发布对该航道实施交通管制的航行警告。周知航行在湄洲湾海域附近的船舶,避免在此期间进入湄洲湾主航道,为40万吨船舶的进出港航行创造更好通航环境。
4.2 护航
湄洲湾港内的渔船和小型运输船舶扰航碍航现象还是比较普遍,40万吨船舶进出港,需要海巡艇或社会化护航艇为40万吨船舶进出港航行进行清道护航。
湄洲湾主航道狭长、转向角度大、航道内流场复杂等特点,经过船舶模拟试验,为保障40万吨船舶进出港航行安全,需要2艘大马力拖轮护航。
4.3 引航员登轮
40万吨船舶进港,引航员必须在湄洲湾4号登轮水域登轮,该水域常年风浪较大,引航员登轮存在一定的人身损害风险,除了要求被引领船舶为拖轮做好下风外,必要时可指令另一条拖轮贴靠在引航梯前60~80米处船舷,与船舷成约30°的夹角,为送引航员的拖轮挡风碎浪,提高引航员登轮安全系数。
5.引航注意事项
5.1 做好相关确认工作
引航员登轮前应确认气象海况是否符合船舶进港条件,登轮是否安全,联系被引船舶需要配合的操纵(如控制船速、做下风等);登轮后应确认船舶资料,特别是确认吃水、倾斜等数据,进一步确认富余水深、主机、舵机、锚、导航设备等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5.2 引航计划交流与沟通
引航员登轮后要尽快融入驾驶台团队,成为其重要成员。主引负责船舶操纵,副引和船长沟通引航方案,确保船长能领会引航员操作意图,以期得到支持和默契配合。
5.3 航行安全
船舶进出港航行期间,一是要求双锚处于应急备用状态,要求每隔15分钟物标定位;二是湄洲湾航道弯曲多变、流场复杂,要求船长使用熟练舵工操舵,驾驶员监舵;三是控制好航速,在高潮前1小时过C转向点,船舶过D转向点时的航速约6节,船舶抵回旋水域南边缘时约2.5节,时间在高平潮或高潮后约12分钟;四是A1、B、C 三个转向点转向角大,船舶转向时应控制好ROT,可参考ROT=0.955×V/R(V船速,单位节;R转弯半径,单位海里);五是船舶单位排水量主机功率较低,40万吨船舶主机功率通常在20000~25000KW之间,而满载排水量可达到45万吨以上,使用主机进车加速,倒车控速的效果较差。
5.4 引航计划取消
满载40万吨船舶吃水大,对潮位的要求高,潮流对船舶航行和靠泊操作的影响大,船舶进港应严格按引航计划进行,当船舶预计迟于计划时间30分钟及以上时,引航员要果断取消引航计划,同时报告VTS和引航站调度等部门。
6.结束语
目前,湄洲湾没有专业护航拖轮,鉴于湄洲湾港口超大型船舶泊位较多,航道复杂,为提高超大型船舶进出港航行安全,建议增置专业护航拖轮。
本文就该等级船舶在湄洲湾的引航所涉及港口情况、水文气象、通航环境、引航计划、护航等方面做了阐述,针对引航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引航安全做法、风险防控措施、引航注意事项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对同类船舶引航安全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