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年踏礁海测的奉献与坚守
——记广航局测量“老兵”王锦庆

2021-10-21谢吉祥

珠江水运 2021年18期
关键词:海岸线老兵机场

文|谢吉祥

作为海测兵的2000多个日夜里,王锦庆与战友们累计测量探查海岸线5千多公里,岛屿30余座,航行障碍物230个。

王锦庆。

“后潮叠前潮,大潮叠旧潮。”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抓住船舷,任凭全身被海水浇透,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测量人员在风浪中的真实写照。今年58岁的王锦庆,是广航局的一名资深测量人,18岁入伍到部队成为一名海测兵,后来退役到广航局从事港口工程测量工作。虽然期间他也有短暂的岗位调整,但是直到2019年才正式离开他热爱的测量事业。30多年的测绘生涯,王锦庆用脚步测量祖国的海岸线,用具体行动坚守廉洁底线,书写了一名中交疏浚职工的初心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初,在珠海市庙湾岛海域执行海图测绘任务时,年轻的王锦庆背着几十斤重的测绘设备,跟着师傅快步奔走在满是珊瑚碎片的沙滩上进行海岸线测量。“有时要趁潮水来之前迅速赶到下一个测量点,就像抢滩登陆一样,鞋子都磨坏了几十双。”王锦庆回忆道。1984年,他被派到海南大东海进行海道及海底地形测量,面对测点多、任务急、潮差大等困难,王锦庆和战友们渡险滩、攀礁石、进雨林。有时遇到台风,后勤补给跟不上,他们就地取材,将椰子果壳做成“水壶”,把捣碎的椰肉涂在身上当“防晒油”。在三亚西南端的“鹿回头”半岛,测量船无法到达的海域,他们就乘舢板、木筏,一直忙到天黑无法测量才收工。

1985年,王锦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海测兵的2000多个日夜里,王锦庆与战友们累计测量探查海岸线5千多公里,岛屿30余座,航行障碍物230个,期间,有时遇到热情的渔民赠送带鱼、墨鱼等海产品特产时,王锦庆他们都没有收,坚持我们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

由于测绘技术娴熟,海测经验丰富,1987年2月,王锦庆被引进到广航局设计研究院测量队,随后被派到深圳开展国际机场建设前期测量。当时的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农田与水塘密布。测量队租用木筏和小艇到达机场选址地黄田村,蹚着没过膝盖的泥水,在凹凸不平的地面快速调平对中经纬仪,每半小时观察六分仪、读水尺、记潮位。在潮位最高的6、7月份,每次大潮持续3至5天,每天潮涌持续3至5个小时,王锦庆和同事们坚守岗位,抢在台风来临之前完成机场平面图测量,四肢被海水泡得浮肿,身体也多处被石块、残瓦或带刺的树木刮伤。每天的工作是内业、外业兼顾,脑力、体力并用。无论多晚,王锦庆都要将当天的现场数据一个不落地录入系统后才休息。靠着过硬的测量技术,王锦庆和同事们全面掌握了当地的台风潮汐、地质地貌等综合情况,为1988年11月份深圳黄田国际机场(后更名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总平面规划方案顺利通过民航总局批复、12月份正式奠基开工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锦庆18岁进入中国人民海军,成为了一名海测兵。

上世纪90年代,王锦庆参与了湛江港出海航道的测量工作。当时湛江东海岛一片荒芜,人烟稀少,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已是测量队负责人的他,冒着狂风巨浪,忍着高温暴晒,深入一线指导测量工作。经过20多天的努力,终于取得第一手资料,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为后来湛江港的建设、东海岛港区开发与产业用地使用夯实了基础。从事测量工作30余年,王锦庆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南粤大地的河海水域,在海岸线岛礁上烙下了他的足迹,在内河航道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根据他的回忆,这么多年,也始终着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管哪个时期在哪个项目,他都做到不公款吃喝,不组织或外出参加宴请、不另起炉灶“吃宵夜”。党史学习教育,王锦庆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央视《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系列纪录片中有关中交集团《征战世界屋脊的罗盘》的故事。他激动地说,71年前,测量前辈们正是靠着那只老式地质罗盘,踏入世界屋脊,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境,完成了“两路”的踏勘建设工作,大家毫无杂念,一心就想着任务、全情投入,无私奉献。“无论什么年代,测量工作都是艰巨而光荣的,即使测量仪器已经更新换代,还引入了无人机,但作为疏浚行业的测量人员,仍要出海测量,要守好看家本领,练就一身战风斗浪的硬功夫,禁得住风吹雨打和寂寞的考验,同时要将守廉、践廉作为基本的责任义务。”王锦庆说。虽然这份工作充满艰辛,王锦庆却从未想过放弃,“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选择这个职业,无怨无悔。”

猜你喜欢

海岸线老兵机场
机场罢工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老兵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