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引航员梯国际规范的使用研究

2017-04-22杨社建李志鹏周珍兰陈锦军

船舶 2017年2期
关键词:引航员甲板船舶

杨社建李志鹏周珍兰陈锦军

(1.江苏姜堰船舶舾装件有限公司 泰州225510;2.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大连116005)

规则规范及标准

关于引航员梯国际规范的使用研究

杨社建1李志鹏2周珍兰1陈锦军1

(1.江苏姜堰船舶舾装件有限公司 泰州225510;2.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大连116005)

国际海事组织(IMO)相关规范针对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主要设备引航员梯有规定的使用要求。为了更好地应用实施相关规范,主要从与引航员梯的相关使用装置等多方面对规范内容进行具体归纳研究。该项研究不仅有利于引航员梯的设计和制造以及更好地使用引航员梯,也为更好地重新制(修)订引航员梯国际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引航员梯;国际规范;相关装置;使用研究;标准修订

引 言

引航员梯是引航员安全登船和离船的专用设备,习惯上又称作“引航员软梯”。SOLAS公约、国际海事组织(简称IMO)相关规范和巴拿马运河管理局[1]等国际组织机构对引航员登船、离船装置的主要设备(引航员梯)均提出规定的使用要求。为了更好地应用实施,本文从有利于船舶设计方在设计初期考虑引航员梯的布置使用要求,以及设备设计方或制造商在设计与制造方面的考虑,依据IMO MSC.1/Circ.1495通函中“关于SOLAS公约第V/23条的统一解释”和IMO Res.A.1045(27)通过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建议案”[2-3]等,对引航员梯相关使用装置、引航员梯的使用和布置、系固以及证书等多个方面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归纳,为相关设计方提供参考并加以合理应用;同时,IMO关于引航员梯的相关规范和规定对引航员梯现行实施国际标准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现实施国际标准ISO 799-2004[4]并没有关于引航员梯的相关使用方面内容,此研究也将为更好地重新制(修)订ISO 799国际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1 与引航员梯相关设备

1.1 引航员舷梯

引航员舷梯即用于连接引航员梯的舷梯,可使引航员从船舶的任一舷都能安全登船和离船。所有海平面至登船处或离船处的距离超过9 m的船舶,在船舷两侧均应安装这种设备,除非该设备能够转移以供任一舷使用。当然在考虑安全的情况下不排除使用适用于特殊类型船舶的其他设备。[3]

引航员梯通过与舷梯最下端平台一起组合使用,其下端平台是可自动或手动调节使用角度的整体结构,还可设有供引航员出入下端平台的活板门结构平台。活板门结构下端平台能使组合用舷梯在任一倾斜使用角度都能自动保持水平状态,活板门孔的口径不得小于750 mm×750 mm;活板门应向上开启,并应水平固定在登乘下平台上或固定在平台后端或外侧的固定式栏杆上,但不应成为扶手的一部分。在此种情况下,舷梯下端平台的端部也应装有栏杆,而引航员梯应延伸至下端平台以上直至栏杆的高度,并紧靠船舷且保持与船舷成一直线。[5]

舷梯长度、使用布置以及舷梯结构的设计是引航员舷梯设计的关键。

1.1.1 舷梯的长度

舷梯应足够长,其长度必须考虑与引航员梯组合使用时最大使用角度不超过45°;此组合使用结构可不必考虑船舶15°的不利横倾[2],人员通过引航员梯从水面到舷梯最下端平台至少5 m,而不超过9 m时均可使用。

1.1.2 舷梯的使用布置

此组合用舷梯应向船尾部布置,并尽量避开可能的流水孔;对于吃水范围大的船舶,可设多处与引航员梯组合使用的布置位置,以减少引航员舷梯使用倾斜角度,同时又能满足引航员通过引航员梯从水面到舷梯最下端平台至少5 m而不超过9 m的使用要求。

1.1.3 舷梯结构设计

此组合用舷梯因设计负荷要求和使用工况各不相同,在设计初期就须明确是单独作为引航员使用的舷梯,还是兼作船上人员登离船用的舷梯。专用引航员舷梯,其上端上平台不带转盘结构;兼作船上人员登离船用的舷梯,其上平台则为带转盘式结构。使用时,舷梯的下端平台应处于水平位置,平台内侧或舷梯端部内侧应有系固于船舷的结构。

舷梯结构设计应满足ISO 5488 : 2015国际标准所规定要求[6]。如江苏新时代158 000载重吨原油油轮配套的与引航员梯组合使用的19.4 m舷梯就采用如下页图1所示结构。该图中,引航员舷梯在最大使用角度45°时与引航员软梯组合使用,此时满足轻载并考虑15°不利横倾状态,其下端平台离水线超过5 m但不超过9 m;因吃水范围大并设多处引航员舷梯和引航员梯组合使用位置;图中最大使用角度55°是船舶经过巴拿马运河[1]或轻载时,不与引航员软梯组合,而单独用作舷梯时的使用状态。

1.2 引航员梯卷车

引航员梯可单独存放。在引航员登离装置的IMO国际规范中明确规定:如情况允许,引航员梯应在船舶的左右舷分别设置用于存放、收放和可移动梯的引航员梯卷车。

引航员梯卷车安装的登船位置、安放位置以及引航员梯卷车的结构,在最新规范上均有一定要求。

1.2.1 登船位置要求

卷车安装的登船位置包括引航员梯单独使用时引航员登离船位置,以及引航员梯与舷梯组合使用时收放引航员梯位置。其具体位置均可为船舶的上(主)甲板或船舷开口处,包括舷门、步桥处或加燃料处[3]。

图1 引航员梯与舷梯组合使用状态

其位置应确保引航员梯安全便捷地收放以及引航员能安全、快速登离船且不会受到包括引航员梯卷车在内的任何障碍物影响。上(主)甲板或船舷开口处须确保船长方向至少915 mm、从船侧板向内最低宽为915 mm和从登乘甲板向上垂直高度为2 200 mm的区域内无障碍物(如图2所示)。

图2 主甲板或船舷开口处登乘区域与通道平台

引航员梯单独使用时,登乘位置在上(主)甲板以下船舷开口处。若引航员梯卷车安放在上(主)甲板,引航员梯与船舷开口之间须设有安全、方便的通道平台,此平台应从船舷向舷外延伸至少750 mm,其船长方向也应至少750 mm长度。此通道平台还应设有可靠的防护栏(如下页图3所示)[3]。

图3 主甲板以下船舷开口处登乘区域与通道平台

1.2.2 安放位置要求

卷车安放位置应保证1.2.1所述登船位置要求,安放位置可在上(主)甲板或甲板以下船舷开口内。

卷车安放在上(主)甲板上,可固定位置安放。当与引航员舷梯有多处组合使用时,也可安放在甲板上的卷车轨道内,如上页图1所示。安放在甲板以下船舷开口内的引航员梯卷车,常安装在主甲板的下方部位,形成倒挂式或壁式结构。从船舷开口向内,引航员梯水平施放时,其安放位置则应允许该段引航员梯可被由船舷向内量至少915 m长的刚性平台覆盖[5],如图2所示。

安放在上甲板的卷车位置,应能保证从该处以直线垂直施放的引航员梯靠近船舷开口的登乘位置或舷梯下平台(即登乘平台)位置。

1.2.3 结构设计要求

引航员梯卷车主要需设有引航员梯、扶手索和安全索的绑扎固定点,以及卷车的下降锁定、行走锁定(带轨道)和相关安全操作装置等。具体可参见CB/T 3727-2013 《引航员软梯卷车》标准[7]。

1.3 扶手绳和安全绳,支柱和舷墙梯

1.3.1 配备扶手绳和安全绳

每部引航员梯应配备两根扶手绳和一根安全绳,安装在引航员梯的近处,以备在人员登船、离船时使用。该绳直径不小于28 mm,且不大于32 mm,如引航员有要求,应能牢固系于船上。为便于调节使用长度,扶手绳和安全绳端应绑扎固定在甲板的环板上,并应在引航员离船或当靠近船舷的引航员提出要求时即可使用(安全绳应在终止甲板上的环板前,于登上甲板处达到支柱或舷墙的高度)[5]。

1.3.2 配有支柱和舷墙梯

为便于引航员登船或离船,在引航员梯的上端或任何舷梯和其他设施的上端与船舶甲板之间应有安全、方便和无障碍的通道;此通道可在栏杆或舷墙中开门,或为舷墙梯。

(1)在栏杆或舷墙中开门,则应在船舷设有合适的扶手;

(2)舷墙梯,则应在舷墙上设有两根扶手支柱,扶手支柱其根部或接近根部处以及较高的几处应以刚性方式系固于船舶结构。舷墙梯应牢固地固定于船舶,以防舷墙梯翻转。

1.4 其他相关装置

1.4.1 舷 门

供引航员登离船用的舷门通常有三种位置,即当引航员梯与舷梯组合使用时、引航员梯单独使用时和在甲板以下船舷开口至甲板的通道处[8]。

供引航员登离船用的舷门应向舷内开启,不能向舷外开启。

1.4.2 照 明

引航员梯使用时应配有足够照明,以照亮舷外的引航员梯和引航员舷梯,包括甲板或船舷开口处人员登船和离船的位置。

1.5 禁止使用引航员机械升降器械

IMO最新规范要求不应使用引航员机械升降器械[5]。

2 引航员梯的使用和布置

引航员梯有两种使用情况:一是单独使用,另一是与引航员舷梯组合使用。其使用布置位置均需尽可能避开任何可能的船舶排水孔,同时舷侧应能保证引航员梯踏步能稳固的靠在船舷[3,5]。

2.1 单独使用

引航员梯所需爬高不小于1.5 m,离水面高度不超过9 m,引航员梯则可单独使用。其引航员梯单一长度需充分考虑船舶所有装载工况和船舶纵倾及15°的不利横倾时,人员应能从登船处或离船处抵达水面[2,5]。

此引航员梯在布置时,当船舷结构特殊,如护舷材妨碍引航员使用时,船舷结构应作出使主管机关满意的特别布置,以不影响人员的安全登离船。另一方面引航员梯在平行船体长度范围内,应尽实际可能布置在船中一半船长范围内[5]。

2.2 与引航员舷梯组合使用

从水面至登船处的距离超过9 m,引航员梯与引航员舷梯则组合使用,舷梯应导向船尾设置。通常有两种组合使用方法:

(1)将引航员梯安装在船舷甲板,施放后与舷梯的下平台端部靠近的组合使用,此为常规使用组合装置(见图1)。

(2)将舷梯的下平台设计成活板门结构,引航员梯安装在活板门结构平台上的活板门平台的组合装置(见图4)。

当引航员登船使用常规组合装置时,应在舷梯的底部下平台以上1.5 m处设置将引航员梯和扶手绳系固在船舷的装置,此装置可为船体内置绑扎或吸附结构。

引航员梯应直接装配到邻近舷梯的下平台,引航员梯的上端踏步终端应在该下端平台以上延续至少2 m;引航员梯和该下端平台端部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为0.1~ 0.2 m。参见图5(图5为图1的局部)。

对于使用舷梯并在下平台上有一活板门的组合装置,引航员梯和安全绳的安装应为穿过活板门并延伸至平台以上扶手的高度(见图4)。

图4 引航员梯与活板门结构下平台舷梯组合使用状态

图5 引航员梯与舷梯下端平台组合使用位置尺寸

3 引航员梯的系固

根据使用,引航员梯系固[3]通常有三种情况:(1)船舷(主)甲板上;

(2)当船舶有足够使用空间,存放在引航员梯卷车上;

(3)活板门的组合装置的下平台扶手结构上。

3.1 干舷甲板系固

船舷甲板系固是引航员梯系固在其使用位置处的船舷甲板上一处或多处引航员梯系固眼板(环)上。

3.2 安放于引航员卷车系固

引航员梯存放在位于上(主)甲板上或船舷开口内的引航员梯卷车上,其引航员梯上端部系固在卷车上,其系固必须同时保证以下几点:

(1)在使用引航员梯时应在甲板上另设安全加固点,引航员软梯不应依赖引航员梯卷车作支撑;

(2)引航员梯应在引航员梯卷车以外的甲板层的固定件上系固;

(3)对安装于船舶上甲板和船舷开口内的引航员梯应系固在距船舷向内水平不小于915 mm的距离处甲板层上。

3.3 安放于活板门结构舷梯下平台上系固

引航员梯上端部系固在舷梯底部活板门结构下平台的扶手高底结构上,此结构须保证引航员梯在使用时靠船舷。

引航员梯应包括安全索、扶手索,其安全加固点、卸扣和系索的强度应至少与扶手索相同。

4 引航员梯的证书与记录

船上应持有具有认可海事机关可接受的引航员梯的产品检验证书,以确保使用的引航员梯符合其国际标准;同时,船上对于所标识的引航员梯投入使用和进行任何修理的日期应保留记录,以确保其安全使用。

5 结 论

综上所述,IMO通过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相关规范和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的相关规定针对引航员梯的使用,从与引航员梯相关使用装置、引航员梯的使用和布置、引航员梯的系固以及证书等多方面均提供相应要求,并进行具体归纳和总结。这将有利于船舶设计方在设计初期考虑引航员梯的布置使用要求,以及设备设计方或制造商在设计与制造方面的考虑将提供更好的参考,便于相关规范的更好实施;同时, IMO和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关于引航员梯的相关规范和规定对引航员梯国际标准也产生重大影响。原有的国际标准ISO 799-2004中并没有关于引航员梯使用部分的相关内容,本文的研究将为ISO 799国际标准更好地制(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1] OP Notice to Shiping No. N-1-2011. Vessel Requirements[S]. Canal De Panama Vessel Requirements,2011:36-42.

[2] IMO. MSC.1/Circ.1495,Unified Interpretation of SOLAS Regulation[S].2014.

[3] IMO. MSC.大会A.(1045)27决议,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建议案[S].北京:CCS船级社,2012.

[4] ISO 799:2004.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Pilot ladders[S]. ISO,2004.

[5] IMO. MSC.1/Circ.1375通函,SOLAS第V/23条的统一解释[S].北京:CCS船级社,2012.

[6] ISO. ISO 5488 : 2015. Shipbuilding—Accommodation ladders[S]. 201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CB/T 3727-2013.引航员软梯卷车[S]. 2015.

[8] 杨社建, 闫桂荣. 新规范对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主要影响[J].船舶, 2013(2):80-84.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n pilot ladder

YANG She-jian1LI Zhi-peng2ZHOU Zhen-lan1CHENG Jin-jun1
(1. Jiangsu Jiangyan Marine Outfi tting Co.,Ltd., Taizhou 225510,China; 2. Dalian Shipbuilding Industry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Dalian 116005,China)

There are relevant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codes abou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main equipment pilot ladder for the embarkation and disembarkation of pilots. For the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it summarizes and researches the regulations concerned with the devices for the usage of the pilot ladder. The current study improves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ilot ladder for its better usage, 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mend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the pilot ladder.

pilot ladder; 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levant equipment; application research; standard amendment

U667.3

A

1001-9855(2017)02-0090-06

10.19423 / j.cnki.31-1561 / u.2017.02.090

2016-09-18;

2016-11-07

杨社建(1967-),男,研究员。研究方向:船舶舾装件设计与研究。李志鹏(1976-),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船舶设计与研究。周珍兰 (1975-),女,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船舶舾装件工艺设计。陈锦军 (1975-),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船舶舾装件设计。

猜你喜欢

引航员甲板船舶
大数据分析的船舶航迹拟合研究
客滚船车辆甲板结构直接计算模型对比分析
浅谈新形势下引航员登离船的安全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风险分析与安全措施的探究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资料链接:中国引航员情况简介
科考船木甲板安装工艺
HCA直升机甲板降落证书检验要求剖析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对船舶救助的影响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