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1-10-20陈爱民
陈爱民
摘 要: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幼儿园是学前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集中场所,也是父母亲将孩子寄托的安心地区。所以,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它关系着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基础生活水平,幼儿能否在幼儿园中开心快乐健康地成长,在身心方面是否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幼儿园班级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7 -0069-02
Research on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Kindergarten Class Management
CHEN Aimin (No. 3 Kindergarten,Jingyuan County,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
【Abstract】Pre-school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ntire education stage and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children'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indergarten is a concentrated place for preschool children to live,study,and play,and it is also a safe area for parents to place their children on. Therefore,the kindergarten class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whole teaching activities. It is related to the basic living standards of children in the kindergarten,whether the children can grow up happily and healthily in the kindergarten,and whether they get comprehensiv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kindergarten class management and proposes several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reference.
【Keywords】Kindergarten;Class management;Effective strategy
在幼儿园中,积极有效地班级管理将会使幼儿的生活与学习得到高质量的保障,也能使教师发挥其在职价值,提高职业信心。在班级管理中,幼儿教师应该将幼儿的健康发展摆在第一位,明确管理的目标和宗旨,不断地探索与学习优秀进步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做好幼儿的引导者,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幼儿正确地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动手能力。为创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断努力,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水平,为义务教育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目前在大部分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当中,教师往往将班级管理作为一种压迫性的理念教育向幼儿灌输,通常幼儿教师会由于幼儿做出顽皮、好动等行为,来强行管制幼儿的行为。但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忽视了幼儿对新事物有着强好奇心,渴望观察世界的心理特征,没有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往往靠自己的意志来完成整个班级管理。教师的个人色彩过于浓厚,忽视了幼儿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班级管理会导致无法使幼儿更加和谐地融入班集体当中,不利于幼儿的长期身心健康的培养和发展。
(2)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比较偏僻的城镇乡村地区,由于人才的缺失,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与标准不高,导致许多个人品德素养不高,且以经验主义为主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教师的个人行为习惯,以及言语用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辨别能力处于低弱水平,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无法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存在教师以传统的思想看待班级管理理念,甚至随意地根据自我意愿更改班级管理制度,无法适应新时代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无法完成对基础教育阶段幼儿的积极引导,促使幼儿向上健康发展。
(3)教师管理理念落后
在幼儿园的管理教学中,教师经常将幼儿的行为上升到更加成熟化的阶段,在幼儿身上加上小学生的培养特征。而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学前阶段并不是以知识教育为目标,而是应该在幼儿的教育中融入幼儿的心理特征,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主动地参与到幼儿的世界中来,陪伴幼儿释放他们的天性。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参加与其他学校的管理交流活动,积极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在改进的同时不能改变以幼儿为主体的中心思想。这样,才能使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体系一直充满活力,为幼兒提供健康生活与成长的环境。
(4)缺少家校联系
现代的大部分孩子上幼儿园是由于家长的工作原因而无法看养孩子,很多年龄较小的幼儿在两岁开始就进入了全托制幼儿园。而这样的家校分离方式,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倘若由于家长工作原因而长期无法实现与幼儿园的沟通对接,不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情况,一味将幼儿的托管重任交给幼儿园,无法做到有效的连接与沟通,则容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