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拮抗电针法联合康复训练、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2021-10-20陈文平孙益民刘世杰

河北中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痉挛性治疗仪痉挛

李 琳 陈文平 孙益民 刘世杰

(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北 衡水 053000)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卒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且易导致严重的后遗症[1]。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逐渐增加,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统计,中国40~74岁居民首次卒中发病率以每年8.3%的速度增长,未来我国卒中患者的防治与治疗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痉挛性瘫痪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一般在发病后3周出现,持续周期可长达3个月,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提高该阶段的康复治疗水平不仅能有效地协同药物治疗提高卒中患者的治愈率,对控制复发率及并发症也有较大的帮助[3]。中医学认为,卒中始于气血不足,经络不畅,当以通经活络、益气活血的方法治疗[4]。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针灸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疏通经脉,缓解患者痉挛、瘫痪症状[5-7]。2019-03—2019-09,我们采用拮抗电针法联合康复训练、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55例,并与康复训练、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55例对照,观察疗效及对痉挛程度、上下肢运动功能、肌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10例均为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30~70岁,平均(54.37±5.63)岁;病程12 d~6个月,平均(2.73±0.65)个月;其中缺血性卒中30例,出血性卒中25例。对照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31~68岁,平均(53.86±3.28)岁;病程14 d~6个月,平均(2.62±0.31)个月;其中缺血性卒中32例,出血性卒中2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8];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9]。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30~70周岁;意识清醒,能配合治疗;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心肺功能异常者;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依从性差者;近1个月内服用镇静剂或者肌肉松弛剂等影响疗效判断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脑血管扩张剂及抗凝类药物,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健康辅导,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等[10]。①康复训练:包括床上体位训练、四肢关节活动训练、坐位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等,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自行感受体位舒适度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体式及训练强度,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连续训练6周。②采用LGT-2200S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将患者患侧手足放于压力袋中,患肢关节及手掌、足底贴上生物波电极片,根据患者的耐受强度调节压力强度(通常为18~20 kPa),期间可根据患者肢体末梢感觉的改变调节强度[11],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6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拮抗电针法治疗。取穴(患侧):上肢极泉、外关、合谷、曲池、手三里、大陵,下肢环跳、曲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12]。患者平卧,颈部以软枕垫高,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0.30 mm×40 mm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直刺进针,得气后平补平泻,其中外关-合谷穴对、曲池-大陵穴对、环跳-曲泉穴对、足三里-太冲穴对连接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治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连续波(频率2~3 Hz,断续比1∶1)刺激,电流0.5~1 mA,强度以患者能接受且拮抗肌有明显收缩为宜[13]。每日1次,每次30 min,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痉挛程度 依据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进行评估[14],为便于统计,将肢体痉挛程度分为6个等级,分别是0级、Ⅰ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等级越高表示肢体痉挛程度越高。

1.4.2 肢体运动功能 参考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15],分为上肢项目和下肢项目两部分,上肢功能分为8个方面进行测试,共66分;下肢功能分为7个方面进行测试,共34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

1.4.3 肌活动能力 采用JB-944BK肌电诱发电位仪器(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测试下肢腓肠肌(腘区中心线2 cm处外侧)、胫骨前肌(胫骨线外侧表面2 cm处)电位值,测定前除去皮肤表面毛发,常规消毒处理以减少误差。下肢肌力测定参考《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共6个等级,分值越高代表肌力越弱)[16]及徒手肌力评定量表(MMT,共6个等级,等级越高表示肌力越强)[17]。

1.4.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18]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共10个项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9]评估疗效。基本痊愈:语言、认知基本无障碍,肢体功能恢复,日常活动能够自理;显效:神经功能异常情况减轻,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日常活动部分自理;有效:神经异常状况、肢体功能有一定程度改善,日常活动部分自理;无效:肢体、语言、认知功能均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分级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分级比较 例

由表1可见,治疗后2组痉挛程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痉挛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2.2 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分,

由表2可见,治疗后2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2.3 2组治疗前后肌活动能力比较 见表3。

由表3可见,治疗后2组腓肠肌、胫骨前肌电位值及屈髋肌力、伸肌肌力MMT评分均升高(P<0.05),下肢肌力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腓肠肌、胫骨前肌电位值及屈髋肌力、伸肌肌力MM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肌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肌活动能力比较

2.4 2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分,

由表4可见,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

2.5 2组疗效比较 见表5。

表5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5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主要是由于卒中后大脑皮层中枢神经对肢体运动神经元的调控失衡,致使机体肌群协调紊乱、肌张力及平衡功能异常,进而导致其丧失正常的活动功能[19]。目前西医治疗以口服用药结合康复运动为主,然该病病程较长,老年人长期用药存在不良反应,且仅药物治疗及康复运动对肢体障碍的改善效果有限[20]。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及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是一种物理装置,作用机制在于通过规律的充气和放气,使气压均匀地沿着远端到近端的顺序对患肢进行加压然后再泄压,产生类似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本研究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8.2%,治疗效果有待提高,故而需寻求其他疗法辅助治疗,以提高整体疗效。

中医学认为,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阴阳失衡的表现。症状多伴随着四肢行动不便,肌肉痉挛,语言、认知意识丧失。关于卒中的病因,《诸病源候论》中记载“夫风邪中于肢节,经于筋脉……若挟于热,即缓纵不随”[21]。中医学认为,风、寒、湿等导致体内经脉不畅,卒中后气血不足,所养不周,经络虚,风邪伤于筋,偏重一侧,进而导致痉挛[22]。治疗以滋养气血、通经活络为主。近年来,中医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其通过针刺穴位以促进经脉畅通,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痉挛状态,具有成本低、副作用小、效果显著等特点,且疏通经脉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训练,与现代医学理念相辅相成[23]。本研究遵循中医《针灸学》取穴原则,上肢穴位中,极泉属手少阴心经,主治肩臂疼痛;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可通经活络;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可疏热散表,宣通气血;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可治疗手臂疼痛,缓解上肢病症;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可消肿止痛,舒筋活络;大陵属手厥阴心包经,主治腕关节疼痛。下肢穴位中,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主下肢屈膝、跳跃等动作;曲泉属足厥阴肝经,主治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可通经活络,祛风散湿;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可调节气血,通经活络;太冲属足厥阴肝经,可治疗膝关节疼痛、足跗肿。诸穴配伍,配以电针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疏风化湿之功效,从而改善痉挛症状[24]。传统针刺疗法主要依靠医师经验,灵活变换手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然其掌握难度较大,且不同医师施针手法有所偏差,因而治疗效果难以把控。拮抗电针疗法是通过动力作用强的连续波型发送脉冲,刺激拮抗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以缓解肢体痉挛,协调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平衡的一种疗法,本研究通过针体向穴位发出脉冲微电流刺激,从穴位深部结构产生一系列冲动反应促进神经传递,且脉冲刺激可上调痛觉阈值,便于患者参与康复理疗和训练,促进缺血区域血流灌注和营养输送,加快肌肉、关节运动功能恢复[2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拮抗电针辅助治疗更有助于患者康复。在肢体痉挛改善方面,采用最常用的改良Ashworth评定痉挛量表评估2组治疗前后痉挛分级情况,该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任何仪器,尤其适用于临床。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痉挛程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痉挛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拮抗电针疗法通过脉冲刺激穴位提升了疏通经络效果,故而痉挛症状得以改善。

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本研究分别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及肢体肌电位和肌力测定三方面进行评估,肢体功能和肌力测定侧重宏观运动效果,肌电位测定则侧重电生理改善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电位及下肢肌力、屈髋肌力、伸肌肌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拮抗电针疗法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促进肌张力平衡,缓解肌肉痉挛。ADL量表适用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可用于评价康复训练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拮抗电针通过刺激穴位,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了中枢神经对外周运动神经的支配功能,故而患者运动灵活性增加,生活活动能力增强。

综上,拮抗电针法联合康复训练、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改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肌活动能力,降低后遗症风险,对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痉挛性治疗仪痉挛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无药无创纯手法调整痉挛性斜颈验案一则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