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脉软膏联合道斗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痉挛的临床观察
2021-10-20吉先才让万玛太万玛关确多杰索南周杰鲁拉玛东主
吉先才让,万玛太,万玛,关确多杰,索南周杰,鲁拉玛东主
(青海省藏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0 引言
藏医属于我国民族医药学的重要理论分支,藏医理论认为中风后遗症肢体痉挛属于白脉病,采用藏医疗法治疗该疾病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1]。为深入分析中风后遗症肢体痉挛治疗的有效方案,本研究总结评估青海省藏医院患者相关基础性资料,评价分析白脉软膏联合道斗疗法治疗的相关问题[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开展本研究,择取样本共64例中风后遗症肢体痉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模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量均为32例。总结分析两组基础性临床资料,研究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52~71岁,平均(61.58±2.49)岁。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54~70岁,平均(61.73±2.35)岁,一般资料差异对本研究结论无影响(P>0.05)。纳入标准:经CT检查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脑卒中诊断标准;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单侧或双侧肢体痉挛,无康复治疗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类疾病;意识模糊,认知功能障碍及气体无法配合研究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性康复治疗,医师协助患者完成床上良肢位摆放,对痉挛肢体实施多个关节被动运动,配合行肢体抗痉挛抑制性练习,依据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逐步过渡至床旁站立、下床行走等主动运动,训练患者核心稳定性。同时,训练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引导其自行完成穿衣、洗漱、进食、如厕等日常活动,以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每日进行1次,共治疗6周。研究组患者参照对照组治疗方案,加用白脉软膏联合道斗疗法治疗。①白脉软膏:白脉软膏药物成分主要包括姜黄、阳起石、干姜、人工麝香、花椒、藏菖蒲、甘松、肉豆蔻、藏茴香、甘草、碱化等。上肢痉挛患者单次用药剂量为5 g,每支药膏约使用2 d。下肢痉挛患者单次用药剂量为10 g,每支药膏约使用1 d。治疗期间医师取少量白脉软膏,均匀涂抹于患者痉挛肢体,取足量药膏涂抹于痉挛关节,并实施按摩。肌腱部位按摩采用捏法,肌腹部位按摩采用掌根按揉法,指区域采用捻及拔法按摩,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采用摇法按摩。痉挛肢体按摩需依据由近及远的顺序完成,并逐渐增加按摩力度,持续按摩时间为15 min,使药物均匀分布,并被皮肤组织有效吸收,总治疗周期为4周。②道斗疗法:道斗疗法治疗以均衡局部痉挛组织培根角邪,改善新陈代谢为主要原则。医师挑选尺寸适宜的石头3块,浸油并实施加热,控制温度,避免灼伤患者皮肤组织。于患者痉挛肢体皮肤表面涂抹适量芝麻油或黄头,利用加热后的石块依据肌肉附着方向及脉络反复多次推动治疗,间隔5 min后更换石块,治疗期间需控制操作力度,避免擦伤或灼伤患者皮肤组织。
1.3 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周FMA评分、ADL评分、MAS评分,FMA评分为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得分与肢体运动功能为正比关系。ADL为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为正比关系。MAS为痉挛评分,得分与痉挛程度为正比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ADL评分、MAS评分,治疗前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ADL评分、MAS评分(±s)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ADL评分、MAS评分(±s)
?
3 讨论
中风也称为脑卒中,患者发病初期多伴有肢体软瘫及肌张力降低,随病程延长可合并肢体痉挛等症状。中风后遗症肢体痉挛可对肢体功能康复产生不利影响,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使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为此需采取有效地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痉挛的常规方案为康复训练、电刺激、药物干预等措施,部分医疗机构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案,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单纯通过康复训练起效速度缓慢,无法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为此需依据该疾病的病理特征适当调整干预措施。
藏医为我国民族医学的重要内容,藏医理论通过对医师解剖实践的分析,将神经系统称为白脉,血管称为黑脉,二者共同组成人体的主要命脉。中风在藏医相关典籍中称为脉瘫,与肢体痉挛合称为白脉病,也可将其纳入萨志布病范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偏瘫、遗忘、头疼等。依据藏医典籍《四部医典》相关记载,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赤巴、培根、隆,三者之间相互抑制且相互依存,培根具有调节及运化的作用,隆属于人体多个部位运行的主要动力,与中医理论中的气类似,赤巴为热能,在人体血液及肝脏中广泛分布。中风后遗症肢体痉挛发病与隆相关,培根及赤巴紊乱也属于诱发疾病的主要病因[3]。
藏医理论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痉挛多采用外治、内服药物及饮食起居调节等综合性干预方式,同时强调辨证施治,依据患者个体特定采取差异化的治疗方案。白脉软膏药物成分主要包括姜黄、阳起石、干姜、人工麝香、花椒、藏菖蒲、甘松、肉豆蔻、藏茴香、甘草、碱化等,其功效为舒经通络及活血化瘀,对于偏瘫、肢体痉挛、强直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4]。白脉软膏组方中干姜与花椒可止痛行气,温中化瘀。藏茴香及甘草能够肢体理气,藏菖蒲可止痛消炎,姜黄可行气活血,止痛通络,阳起石能够补肾壮阳。白脉软膏中加入人工麝香,其主要功效为通络活血,醒脑开窍,甘草能够调和不同药物成分的药性,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同时,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后遗症肢体痉挛的发病与气血亏虚及肝脾肾等脏器虚弱相关,白脉软膏具有补肾健脾及通络止痛的临床效果,可实现对相关症状的有效缓解。白脉软膏为外用药物,治疗期间医师于痉挛肢体皮肤表面涂抹适量药物,并采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疗,可有效缓解肌肉组织黏连,改善其紧张状态,并可调节神经血管组织,改善组织营养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性位置吸收,进而缓解肢体痉挛状态[5]。
道斗疗法为藏医特色治疗方案,其主要治疗原则为均衡局部痉挛组织培根角邪,改善新陈代谢,利用加热石块对痉挛肢体进行按摩,可加速黄水吸收,并可促进赤巴、培根、隆实现动态化平衡,继而实现对肢体痉挛的有效治疗。道斗疗法与白脉软膏治疗的主要优势为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无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可耐受,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通过二者联合应用可实现协同效应,显著提高起效速度,缩短患者治疗周期,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康复治疗模式。
汇总分析研究数据资料,治疗后研究患者FMA评分、ADL评分、M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可认为白脉软膏联合道斗疗法应用于中风后遗症肢体痉挛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痉挛状态,其应用价值优于单一康复治疗模式。
综上所述,中风后遗症肢体痉挛患者采用白脉软膏联合道斗疗法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