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不同时间肠内营养的效果

2021-10-20王晓梅尚丽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白蛋白胃肠

王晓梅,尚丽丽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a.小儿心胸外科;b.外科,河南 郑州 450052)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常见的先天性缺陷疾病,发病率为4‰~10‰[1]。复杂CHD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迅速恶化,导致患儿死亡。为了挽救生命,需要在新生儿期进行手术干预。术后营养不良会延长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时间,增加感染率、并发症率和病死率[2]。肠外营养虽然是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但长期使用会导致肠内菌群失调、胆道感染及血管炎等多种并发症[3]。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有助于胃肠黏膜的发育和成熟,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病死率[4]。目前对于启动EN支持的最佳时间尚无共识,通常认为是在术后48 h内。加速康复外科建议在有效预防术后肠麻痹、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情况下,应在术后6 h启动EN,该方法已证明对手术患儿有一定益处[5]。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后不同时间启动EN在新生儿复杂CHD术后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CICU)收治的98例复杂CHD新生儿术后的临床资料。

1.2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①足月新生儿;②CHD手术复杂及风险分级第3~4级[6];③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主动脉瓣缩窄或左心室流出道梗阻;②术前发生胃肠道缺血;③患有严重代谢性疾病或严重胃肠疾病;④血液透析、体外膜氧合患儿。

1.3 研究方法根据患儿基础代谢率、体质量和奶粉能量密度计算目标奶量,在EN启动后观察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目前对于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尚无共识,本研究通过胃潴留、腹胀、呕吐、消化道出血和肠梗阻等来评估。每次鼻饲用20 mL注射器注射,初始剂量均为1 mL·kg-1·h-1,每6 h添加1次,每次1 mL·kg-1,直至达到100 kcal·kg-1·d-1的目标热量。如果患儿表现为可耐受喂养,每6 h添加1 mL·kg-1牛奶,直至达到目标奶量。如果患儿现为喂养不耐受,在症状好转之前不添加牛奶,如果在此基础上患儿仍表现出喂养不耐受,则在停止喂养1 h后继续评估。如果停止喂养1 h后仍有喂养不耐受现象,则临时禁食或咨询营养科对症治疗。在整个过程中,由医生下达医嘱,护士严格执行,并严密观察。一旦观察到严重喂养不耐受的症状,立即停止EN,请胃肠专科医生进行治疗,以确保患儿安全。

1.4 观察指标对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人口学和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根据护理记录中对患儿状况的客观描述,确定患儿CICU监护期间喂养不耐受情况。喂养不耐受的评估指标如下。胃潴留:胃残余容积(下1次喂食前通过鼻饲管获得的未消化内容物的体积)连续2次超过先前喂养量的50%。反复呕吐:24 h呕吐3次以上。腹胀:持续24 h或更长时间。术后使用促胃动力药物:多潘立酮的使用情况。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其他营养和临床结果指标包括: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从EN开始到呼吸机撤离的观察窗时间、术前CICU住院时间、术后C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在CICU的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情况、住院费用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2.2 术后喂养不耐受情况两组反复呕吐、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组喂养不耐受、胃潴留、术后使用促胃动力药物发生率均高于6 h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n(%)]

2.3 CICU出院时营养指标与24 h组相比,6 h组前白蛋白和RBP水平较高(P<0.05)。两组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CICU出院时营养指标比较

2.4 结果指标6 h组观察窗时间达到目标热量患儿占比高于24 h组,术后CICU住院时间、CICU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24 h组(P<0.05)。见表4。

3 讨论

CHD患儿的出生体质量可能大多是正常的,但出生后常会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困难,2岁以下CHD患儿急性和慢性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分别为51.2%和40.5%[7]。复杂CHD常需手术治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尤为重要。CHD患儿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出现肠系膜低灌注,导致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中尤为常见[8]。而且,新生儿期是一个重要的发育阶段,有其自身的代谢特点,不仅需要满足术后能量消耗,还需要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对围手术期的监测和营养支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研究中24 h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56.3%,6 h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39.4%,说明术后6 h开始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未增加,同时也有效证明了术后早期EN能缩短肠麻痹时间,改善肝脏和肠黏膜微循环,防止肠道菌群失调,从而更好地调节胃肠功能,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研究表明,少量喂养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对术后新生儿应保持最低限度的EN,而不是完全停止EN[9]。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提倡手术后早期启动EN,在不同疾病患儿中的可行性也被相关报道证实[10-12]。这一概念还指出,应在手术后6 h内给予腹部手术患者EN,然后逐渐过渡到正常喂养[13]。心脏直视手术不同于胃肠外科,无消化道吻合,因此理论上实施早期肠内吻合术是可行的。但目前对于EN的具体时间还未达成共识,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提供证据。对于胃潴留和缺乏胃肠动力的患儿,可以使用多潘立酮等促胃动力药物。研究表明,患儿心脏手术后服用促胃动力药物的占比为85%[14]。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儿术后促胃动力药物使用率分别为65.63%和33.33%,6 h组患儿促胃动力药物用量更少,说明术后6 h启动EN对胃肠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促胃动力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患儿术后的恢复。

目前对于临床上的营养评估尚无金标准,常用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和RBP。相关研究表明,白蛋白的半衰期为14~20 d,并不能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而白蛋白输注、脱水、脓毒症等因素均会影响白蛋白的水平[15]。前白蛋白和RBP的半衰期分别为48、12 h,是反映内脏蛋白的良好指标,但不能准确反映炎症和应激条件下的营养状况[16]。只有在稳定的临床条件下,才能对患者进行有意义的营养评估。本研究选择白蛋白、前白蛋白和RBP作为营养指标,结果显示6 h组患儿出院时前白蛋白水平较高。早期EN不仅能提供营养,更重要的是维持细胞、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加快组织器官的恢复,从而改善儿童的整体营养状况,促进其恢复。当患儿病情稳定时,6 h组前白蛋白水平较高,说明患儿营养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6 h开始使用EN可缩短患儿在CICU和医院的停留时间。主要原因是EN开始于术后早期,使患儿胃肠功能恢复较快,整体营养状况改善,并发症少。营养不良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增加C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提高病死率[17]。研究表明,心脏手术后新生儿热量<68 kcal·kg-1·d-1与术后不良事件有关[18]。指南建议,在患儿耐受性良好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EN,同时增加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的供应[19]。在心脏手术后由禁食转为全EN的过程中,50 g·L-1的葡萄糖溶液只能用于补充能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而早期启动EN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在过渡时期接受更多EN的患儿会获得更全面的营养。在本研究中,相同观察窗时间内,6 h组更多的患儿达到目标热量,获得更好的营养供应。

综上所述,复杂CHD患儿术后6 h开始EN是安全可行的,未增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但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促胃动力药物的使用,并可缩短CICU总住院时间,可显著改善营养状况和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白蛋白胃肠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