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融合式评价 助力集团化发展

2021-10-20吕斌孙卉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发展

吕斌 孙卉

【摘要】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育体育局积极投身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构建“双线考核”方案,力促教育督导工作“长牙齿”,为全区集团化办学提供强力支撑,全面推进全区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 “双线考核” 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办学模式,优化办学机制,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溢出效应和辐射引领作用,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出台了《关于推进广陵区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先行成立育才、汶河、东关三大教育集团,配套出台推进教育均衡化改革工作“1+5”文件,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和务实举措,统筹教育资源调配,提高优质均衡水平,积极提升社会民生服务保障能力,确保集团化办学取得实效。

如何打造集团品牌文化?如何提升强化内部管理?如何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何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如何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实现集团校均衡化、特色化发展?基于以上问题,我们紧密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牢牢抓住评价考核,进一步放大评价考核诊断、研判、指引、促进的作用,将集团办学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有机融合,出台了《扬州市广陵区集团化办学“双线考核”实施办法》,按照“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绩效、突出重点、过程性和结果性结合”的原则,探索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相融合的“双线考核”模式,构建了一套针对不同主体的,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教育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制度,采用阶段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督导方式,切实保障各项指标的达成度。

一、双线并行,促进集团化深度融合

为避免“削峰填谷”,造成优质教育资源被稀释,我们将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核心要素进行深度融合,力求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广陵区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结合《扬州市广陵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办法》和《广陵区教育体育局年度工作要点》,以《基层单位年度工作效能考评方案》《扬州市广陵区集团化办学“双线考核”实施办法》为核心,采用两套计分公式,公式一:雙线考核得分=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公式二:集团考核总分值=(双线考核得分+局长室评议分)×集团党委工作系数。这两个公式既考核成员校领导班子,也考核集团领导班子;既能反映成员校独立发展情况,也能反映集团化办学整体成效;既可以促进成员校个性化发展,也可以加速集团各类资源要素的整体融合。

二、优化结构,促进评价方式多元化

以“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的框架,创新实施“双线考核”,进一步优化40个考核指标,基础指标和发展性指标比重为1∶3,两者分值比重为4∶6,此举既守住发展底线,又拉高发展上限,给教育集团发展留出更多空间。基础性指标主要考核校园安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师德师风、教育装备发展、教学质量科研、教育宣传、教育经费管理、体育与卫生等基础性工作,筑牢集团办学基础,突出集团成员校特色化发展。发展性指标主要考核品牌文化打造、内部运行管理、优质资源共享、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水平提升、整体发展特色等发展性工作,强调自我发展和集团发展相融合,加大集团内部优质资源共享力度,加速形成集团办学品牌。与此同时,结合年度重点工作,适时调整指标,实现过程化动态管理,保障重点工作落地落实见成效。

三、科学量化,激发集团办学自主性

从集团校自身资源禀赋出发,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细化考核指标,给学校更多的发展自主权,营造整体进步、特色发展的良好格局。在集团文化品牌打造方面,主要突出集团校文化品牌整合,既要有统一的集团文化品牌,又能形成“一校一特”,通过侧重于定性评价的方式,结合纵向比较,处理好传统校园文化和集团文化的关系,让指标更加具有包容性,让集团化办学理念更加鲜明。育才教育集团在保留育才东区校的“幸福小镇”、工人新村小学的“幸福教育”、东花园小学的“足球乐园”“艺术花园”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仁爱求真”的文化核心,实行集团文化的融合统一。汶河小学、汶河小学东区校、解放桥小学组成的汶河教育集团,确立了“鼎新鼎立,和而不同,培养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公民”的办学愿景。汶河小学和汶河小学东区校办学理念一脉相承,而解放桥小学把“解放”的核心理念融入其中,提出了“解放学生天性,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

四、刚柔并济,增强集团办学动力源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建立集团内教师流动机制,是集团办学的主要工作之一,设置一套兼顾长远发展和短期适用的考核指标非常重要。2020年,3个教育集团共交流教师65名,占全区交流教师总数的65%,其中育才小学、汶河小学、东关小学分别派出22名、20名和7名教师到成员校,占集团交流教师总数的75.4%。集团明确名师交流柔性指标,将《集团非轮岗式教师交流实施方案》作为抓手,盘活集团内名师资源。2020年,11名省、市特级教师以名师工作室或“走教制”形式开展日常交流研讨活动,集团只提出具体目标任务,不设具体年限,让他们“带着目标去、完成任务回”,很好地促进优质资源在集团内共享,充分保证教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集团以定量考核为主,明晰了教师流动比例、后备干部培养、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的指标,规定了具体工作任务,进一步放大优质师资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集团内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五、强化内控,增强集团办学凝聚力

强化内部建设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我们在借鉴外部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首先从集团内部运行管理入手,设立议事、督导评价等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局领导挂包联系制度,明确各自条线分工,分别在育才小学、汶河小学西门街校区和东关小学设立固定办公地点,实行领导驻点办公。其次,在内设机构方面,各个教育集团根据实际建立组织架构。育才和汶河教育集团均设“1办4部”,东关教育集团设“1办5部”,配齐配强中层干部,制定集团章程和各项内控制度。实践证明,由领导牵头,用制度护航,能最大程度凝集发展共识,持续优化各成员校日常管理工作,有效促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集团日常运行的科学性,加速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内部机制。再者,确立外部督导评价机制,对集团自评工作、内部管理等开展综合督导,在自评目标设定、组织形成和程序上予以指导,助力集团内部管理加速融合。

六、完善保障,确保集团办学深入实施

以落实保障制度为突破口,出台《扬州市广陵区教育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由区级财政统筹办学专项经费,制度化推进激励、保障和经费使用绩效管理机制,为教育集团系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按照三个试点教育集团的规模,将每年专项资金的30%用于考核教育集团内实绩突出的管理人员、教师和班主任等;70%用于高层次教育人才、教育专家及名师的奖励、安置,教育项目研究、教学研究及教师培训,日常事务、办公支出费用及集团和成员校的相关办公支出等。建立专项经费绩效管理机制,坚持“整体推进、统筹发展、精准投入”的原则,严格按照系统化评估标准,每学年定期对集团内的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确保落实经费使用落在实处,保障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全方位体现保障制度的激励作用。

七、聚焦特色,提升集团整体教育水平

育才教育集团在人事工作深度融合方面下大力气,制定了集团章程,建立“一办四部”,即集团办公室、教师管理发展部、学生管理发展部、后勤管理发展部和党建人事管理发展部。在部门成员安排上,聚四校之优势,集个人之特点,统筹兼顾,确保各项工作的推进与融合,教师“集团人”的意识不断增强,集团管理融合创生的形势持续向好。汶河教育集团发力学生核心素養工作,把德育工作作为突破口,由集团“思政部”统筹汶河小学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汶河东区校的科技研学活动、解放桥小学的“快乐阅读”活动,坚持活动主题、内容、时间同步,活动形式统一和自主相结合,展示集团成员校“各美其美”的风采,以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呈现集团办学成果,提高集团校知名度。东关教育集团从人民群众最关注的学业质量入手,建立学业质量评估机制,围绕学生学业质量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评估,建立了集团校校长、中层干部、学科业务骨干为主要成员的工作机构,通过专家培训、自主培养等方式,全力打造素质过硬的教科研队伍。精心打磨并不断完善学科评价方案,构建评估工具科学、质量监控客观、效果反馈精准的评价体系,实现教育集团教科研工作专业化发展,达到优质教育资源输出最大化。

集团办学工作刚刚起步,在发展过程中还将出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立足督导工作本职,用好评价“指挥棒”,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断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强化统一归口管理,完善“学校——家庭——社区”评价机制,持续优化评价体系,拓展学校自主发展空间,助力教育集团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育体育局)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发展
区域发展篇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依托职教集团实现中高职衔接贯通模式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