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教育常识》,感教育温暖

2021-10-20刘慧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李教授常识温暖

刘慧

初识李政涛教授,是在“泰州师说”里,看他和声细语娓娓道来,讲的是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听课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李教授是在以生命做教育,他个人的成长也是一个好的教育的显现,让我的心里暖融融的。所以,当在教师阅读推荐书目里看到他的著作《教育常识》,我立即选择并开始了阅读。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写有这样一段话:

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的遗忘、对常识的违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

单从这段话,就能看出李教授对教育的一腔肺腑之情与血泪之思,同时,也可以看出,他是多么重视“教育常识”。只是,在我们的印象里,“常识”不就是那些最为人所知的话语,为什么他要专门和读者来聊常识?又是哪些常识是他一心要提出来的?随着李教授的讲解与阐发,我一一解惑。在书里,李教授一丝不苟、孜孜以求,总共谈了以下七大方面常识:

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根源;

教育理想常识: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

教育过程常识:懂教育过程,才是懂教育;

教育内容常识:创造性选择、解读和活化;

学生常识:教育最需要的常识;

教师常识:做享受职业尊严和欢乐的创造者;

教学常识:既是技术,也是艺术。

在书中,李教授坚定地认为,那些令人心痛的教育,正是因为失去了常识;而教育中最可怕的缺失,正是“对常识的敬畏”的缺失。当代中国的各种教育改革为中国教育带来的首要改变,是让教育回到了常识,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成为教育生活的基础;诸多新理念或新观念,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基”,等等,都是常识意义上的观念,是对长期被遗忘的教育常识的重新唤醒。

在“教育理想常识”一章里,有一节里面提及的两个案例让我感到触目惊心,至今印象深刻:一是北京有位家长买了架钢琴给女儿,而女儿根本不喜欢弹琴,结果就把自己的手筋割断了。还有一个案例发生在德国,说是有一个学生读初中时提出不想读书了,想去做木匠,他的父亲并没有直接表态,而是让儿子回去仔细考虑一周。一周后,那个男孩选择了去做木匠,父亲就同意了。几年后,儿子回到家里,对父亲说,他想继续上学。父亲也并没有再说什么训诫的话。后来,这个男孩考上了著名大学的建筑专业,最后成为德国大师级的建筑师。对比两个案例,前者是多么令人痛心,后者则让人倍觉温暖。

读到这里,我不由想到,兴化教育局的教育主张就是“办适合的、有温度的水乡教育”,而这样的教育不就是符合了“教育常识”的教育?它应该就是李教授所指出的“为灵魂唤醒的教育”吧。因为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努力唤醒的是一个人的不可测度的生命潜能;唤醒的是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慕,对知识、公正、自由、希望和爱的追求;唤醒的是丰富、改变和提升自我精神品质的需求、能力和习惯……

“办适合的、有温度的水乡教育”,这就提醒我们每位教育者,教育是要培养“人”,而不是培养“工具”,要帮助生命个体形成健全的人格。好的教育,应该保持一条底线——有温度,让人心里温暖。还是很久以前,一位学生家长告诉我一件事:“今天晚上孩子对我说:‘妈妈,为什么你从来不对我笑,你就没笑过,天天都批评我……说着他一个劲地哭,我听了也很难受,是的,我好像真是习惯了批评他,检查作业也是,不管做对多少题,首先告诉他错了多少,拿去订正……我一直很严厉地跟孩子说话,吝啬于夸奖他,就像孩子说的,我对别人笑容满面,唯独看见他就不笑了……”我告诉这位妈妈,孩子的内心是向善的,虽然他调皮好动了些,学习上容易分散注意力,但是家长辅导孩子时应该多鼓励,努力做到“严中有爱”;我还告诉她,好的教育应该是让人心里充满温暖的,她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给孩子心灵以温暖,要理解孩子暂时的不足,相信孩子发展的可塑性,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这也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常识”。

“每个人都是宇宙间的独一无二/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教育立场即学生立场/好教育,是宽大、审慎和温暖的教育/懂教育過程,才是懂教育/把儿童当儿童/学生是种子,不是石头/做享受职业尊严和欢乐的创造者/教师是熬炼教育智慧的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教学充满生长的气息/把课堂还给学生……”回头再循着章节去读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我的内心倍感温暖,我既能体会他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寻,更能感知他字里行间弥漫着的悲悯之心。有收获,又温暖,《教育常识》这本书,真好!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区和平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李教授常识温暖
温暖冬夜
健康常识我知道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温温暖暖
育槐
给狗狗一个温暖的家
厨子救人
给妈妈送上温暖的爱!
别人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