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低年段差异化朗读教学策略

2021-10-20孙景艳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差异化朗读

孙景艳

【摘要】在小学阶段,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现实中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朗读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差异化朗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 朗读 差异化 策略

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是重视学生言语能力发展、增长言语智慧的课堂,朗读教学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朗读的过程,是思维与语言能力不断碰撞、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目前,朗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朗读教学策略。

一、朗读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朗读教学形式化

有些较为保守的教师,不重视朗读对儿童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朗读环节时只是让学生齐读,或把朗读当作课前预习环节。整堂课中,教师一味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少有机会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这样的课堂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朗读指导,学生是很难真正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文章的深意的。

2.朗读习惯差异化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多遍、重复地模仿教师的动作,很快就能背诵课文,但如果把课文中的生字单独挑出来指认,学生并不认识,这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这是机械化的无意识朗读,很难养成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有的学生朗读时喜欢每个字都拖长音,有的则会读破词句,这些差异,都会造成学生对学习内容接受、消化上的差异。

3.朗读评价单一性

很多教师在给予学生朗读评价时,只会说:“你读得真棒!”“你读得很好!”没有评价到朗读中的小细节。如:“?”你读的时候语气上扬,读出了对……的疑惑;“蓝——得——透——明”破折号声音的延长,你读得很到位……单一性的朗读评价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不能及时给予指导,如注意哪个地方的停顿,注意哪个地方轻重音,哪个地方要读得轻快些,哪个地方要读得沉重些。缺少针对性的评价,很难使学生产生朗读热情,无法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4.朗读目标性不强

在学习新课时,很多教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去读课文,而没有明确要求学生把文章读到什么程度,每节课的流程就是先自由朗读再齐读,非常机械化,缺乏新意,更没有明确的朗读目标。没有目标的指引,整个朗读教学中学生是迷茫的。

二、差异化朗读教学策略

1.趣味化朗读

良好的学习动机能激发学生对要学习的事物的认知兴趣,学生能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对学习产生美好期待。在教学低年段和动物、人物有关的课文时,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绘画入手,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做出相关的头饰。在教学《青蛙卖泥塘》这一课时,当学生带着青蛙、老牛、蝴蝶等文中出现的动物头饰进入课堂后,他们朗读文本的动机更强烈,可能不再是张某某、李某某同学,而是“会接受别人良好的建议,通过自己努力,向着美好改变”的“青蛙”……从对绘画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喜爱,真正地走进课文,用自己的理解去倾情朗读课文,表演自己所代表的人物,或者动物的神情、动作、语气,这是朗读教学的真正发生,这是学生自己的课堂。

2.共感联觉朗读

每个标点符号都有自己的情感:急促的顿号,沉稳的句号,疑惑的问号,拉着长音的破折号,欲言又止、支支吾吾的省略号……如果每种标点符号在朗读时都是一个调子,语文课堂就会缺少灵动与趣味。在朗读中要努力让每个标点完美地展现自己的魅力,可先将标点符号进行视觉化处理,在课文朗诵时则可将听觉体验转化成内心的体验。例如在学习《画杨桃》时,从同学看到“我”的画后前后两次的态度变化中,学生就可以通过标点符号来体会:一开始“像五角星!”到后来“像……五……五角星”同样的几个字却有不同的标点符号,人物的语气和态度就完全不同。“!”语气强烈,让我们感受到了同学的嘲笑、否定;“……”代表断断续续、支支吾吾,我们又好像看到了同学满怀歉意、后悔的样子。学生在朗读时,时而语气强烈,面带不屑的表情;时而低着头,读出省略号的不好意思和后悔,从朗读中走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这样的朗读过程能促进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借助共感联觉体验,学生可以依靠自己对标点的理解,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3.“轮读”“重读”

朗读教学也是一种生长性的课程,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唤醒学生的潜能,到达可以成长进步的最近发展区。在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就会发现,有的学生是视觉型学习者,教师可以借助形象丰富、色彩鲜明的动畫呈现朗读文本;有的学生更偏向听觉型学习者,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科交叉相融合的特点,通过配乐朗读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习《繁星(七一)》这首现代诗时,在深情的音乐中,学生踏着轮读、重读的节拍,仿佛沉浸到过去与母亲一起生活的美好时光,学生在这样的朗读中引起了情感共鸣,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创意的朗读形式,连接着学生的生活情境,达成了一次母爱主题情感教育。

4.走向舞台的朗读

学生在朗读时会借助语言符号或课文插图,在其头脑中出现带着自己理解的有关事物的形象。一个人在阅读时思维应该是最活跃的,阅读的过程是动态认知的过程,是言语能力主动构建的过程。在学习二年级(下册)“改变”主题课文时,学生学会合作,课下排练,把课文中的动物形象一一搬上舞台,舞台剧“大串烧”《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完美演绎课文。舞台剧的表演方式使分散的教学内容集中起来,学生在舞台剧表演中,在人物语言的表达中,他们的思维在生长,并能把这种对话语言运用为自己的语言,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活、敏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朗读教学的课堂,应是学生主动建构的生长性的课堂,更是智慧的课堂、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师在朗读技巧上有所差异化、多元化的指导,引导学生去改进原有的朗读模式,优化学生对言语细微意义的理解与运用,使其积累更多的言语经验,生长自己的言语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盐河校区)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段差异化朗读
初探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如何衔接词汇和句子课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县域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典型性分析
小学低年段体育课活动的有效实施
小学低年段英语字母的发音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中外电视广告差异化表达方式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