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头部制动枕的研制及应用*

2021-10-19穆红王丽丽王晶晶李俊王欣然

现代临床护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前路舒适度颈椎

穆红,王丽丽,王晶晶,李俊,王欣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100053)

随着工业、交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颈部创伤和颈椎疾患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研究结果显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2],然而有约11%~38%接受颈前路手术的患者会出现喉头水肿、伤口血肿等并发症[3-4],影响术后康复。颈椎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保持颈部制动并维持颈脊柱的中立位,以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是保证术后顺利康复的有效治疗措施[5-6]。佩戴颈托是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保持颈部制动的方法,然而佩戴颈托可造成颈枕部的皮肤长时间受压,形成反应性充血,增加颈椎术后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此外,患者佩戴颈托仰卧位时,因头部无着力点易导致颈椎过伸,不符合正常生理曲度,也成为患者术后舒适度不佳的原因之一[6]。为了预防反应性充血,改善患者舒适度,在临床护理中,通常用头枕部垫毛巾数条,颈部两侧用沙袋或盐水袋固定,此方法步骤繁琐,毛巾使用量大,沙袋或盐水袋易滑落[7]。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设计了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头部制动枕(专利号:201821297097.7),并应用于颈椎术后戴颈托患者中,经过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头部制动枕的研制

头部制动枕的枕高为6~7cm,枕长50~60cm,枕宽30~40cm,两侧高中间低,可固定头部,再根据颈托形状而将中间部分设计为中间有一凹槽,以适合颈托放置及头部固定,以维持颈椎正常生理曲线,起支撑作用。枕头的内容物为硬质乳胶,分成上下枕芯两部分,下枕芯为一体成型,上枕芯为分布在左右两侧的活动芯体,它高于中间部分,且中间部分的中心有一凹槽,两侧的芯体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下枕芯上表面分布与通孔相匹配的槽孔,通过一插销插入不同位置的通孔和槽孔中,实现两侧的活动芯体与凹槽之间的距离的调整。其结构见图1 和图2。

图1 枕头的俯视图

图2 患枕头的剖视图

2 临床应用

2.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6月—12月在本科室住院行颈椎前路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18 岁;②意识清楚、沟通能力正常;③术后病情平稳。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②二次进行颈椎手术;③脊髓损伤。依据公式n=2×[(uα+uβ)σ/δ]2+4⅟uα2[8]估计两组样本量,σ 为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δ 为两总体均数之差,σ 和δ 由预实验中获得,分别为1.12 与10.03,uα和uβ分别为检验水准α 和第Ⅱ类错误概率β 相对应的u 值,分别为10.88 和8.88,经计算每组样本量至少等于38 例。为避免随机分组和同时收集资料时两组在干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互影响,以及考虑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性和伦理原则,按照入院的先后次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选取2018年6月—8月在本科室住院行颈椎前路术患者40 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9月—12月在本科室住院行颈椎前路术患者40 例作为试验组,两组患者术后均佩戴颈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备案,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的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注:* 为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BMI)。

项目性别P男女统计量χ2=0.469 0.247年龄(岁)体重(kg)BMI*(kg/m2)手术节段t=1.474 t=-0.568 t=-1.850 0.145 0.571 0.680单节段双节段多节段试验组(n=40)22(55.0)18(45.0)66.0±5.5 69.7±7.5 28.9±3.7 14(35.0)18(45.0)8(20.0)对照组(n=40)26(65.0)14(35.0)64.1±5.5 70.5±7.5 30.6±4.1 19(47.5)15(37.5)6(15.0)χ2=1.316 0.518

2.2 应用方法

2.2.1 试验组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去枕平卧位,根据患者颈部粗细、长短为其选择合适型号颈托,给患者佩戴好颈托,将其安置于头部制动枕上,患者枕部及颈托后部与凹槽相匹配,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左、右活动芯体和凹槽之间的距离,使用插销将活动芯体上的通孔和相匹配的槽孔进行固定。

2.2.2 对照组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去枕平卧位,根据患者颈部粗细、长短为其选择合适型号颈托,给患者佩戴好颈托,并于枕后垫折叠软毛巾(根据患者仰头程度选择毛巾1 条或2 条),颈部两侧各用1 个盐水袋固定。

2.3 观察指标

2.3.1 皮肤反应性充血 反应性充血指局部组织受压,引起周围软组织毛细血管缺血及缺氧,解除压迫后血流又进入组织,受压区域充血变红[9]。反应性充血发生率是指术后3d 内发生反应性充血的例数占该组总例数的百分比。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在术后变换体位时及每次交接班时,观察颈肩部位皮肤是否存在反应性充血,如出现反应性充血及时松开颈托,但仍保持颈部制动,待皮肤好转再带颈托。

2.3.2 舒适度 使用朱丽霞等[10]改编的舒适状况量表测评患者的舒适状况。该量表是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11]基础上改编而来。量表包括头枕部麻痛(4 项)、睡眠(4 项)及颈部舒适(4 项)3 个维度共12 项,其中5 项为正向题,7 项为反向题。每项题采用4 级评价标准,分别赋予1~4 分,正向题中1 分表示非常不同意,4 分表示非常同意;反项题中1 分表示非常同意,4 分表示非常不同意。量表满分为48 分,得分越高表示舒适度越高。量表内容效度指数CVI 值为0.86。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于术后第3 天由研究者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方法,调查前向患者解释调查目的和方法,调查中研究者对患者读出量表内容,请患者作答,研究者不作任何的解答。两组患者均有效作答。

2.3.3 使用感受 研究者于术后第3 天根据颈椎术后患者的颈部护理原则[6]自行设计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访谈。内容包括①您在卧床时对颈椎术后头部制动方法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②是否能维持所需体位?③您觉得方便吗? ④头部制动方法对您睡眠有影响吗? 访谈时间为20min,在访谈过程中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和想法,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并在访谈过程中观察访谈对象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访谈结束后,总结书面记录资料并根据录音资料,分析患者采用不同制动体位方法的感受。

2.4 质量控制

本研究由2 名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员共同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的资料收集与整理。由护士长及教学组长对病区全体护士进行头部制动相关知识及颈托、头部制动枕的使用技能的培训,并统一皮肤反应性充血的判定标准。两组患者均完成整个研究过程。

2.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皮肤反应性充血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颈肩部位皮肤反应性充血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发生率为42.5%(1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1,P<0.05)。

3.2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头部制动期间,试验组患者舒适度得分(42.5±2.1)分高于对照组得分(33.9±4.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55,P<0.001)。

3.3 患者主观感受情况

对照组:①舒适度不高:90.0%(36/40)认为,“感觉脖子被架空似的”。②影响睡眠:77.5%(31/40)认为,“又戴着颈托,又有管子,又没枕头,还不让动,睡不好觉”。仅有22.5%(9/40)患者认为,传统头部制动方法对睡眠影响不大。③期待改进:90.0%(36/40)认为,“这是做完颈椎术后最不满意的一点了,唉! 也只能忍了,要是能改进一下就好了”。试验组:①舒适度较好:90.0%(36/40)认为,“舒服啊,有很好的支撑”“和平时枕着自己枕头差不多”。②睡眠较好:90.0%(36/40)认为,“睡的还不错,感觉对术后恢复有很大利处”。③方便:95.0%(38/40)认为,“用起来很方便,感觉效果还不错”“出院后还想带回家用”。

4 讨论

头颈部制动时维持颈椎中立位是保证患者颈椎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措施。佩戴颈托是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保持颈部制动的方法,佩戴颈托患者仰卧位时,因头部无着力点易导致颈椎过伸,不符合正常生理曲度。由于颈椎生理弯曲及平时睡眠习惯影响,没使用枕头患者颈部悬空,颈部因缺乏支撑而头后仰,导致过度牵拉颈部,使颈部肌肉紧张而引起不适[12]。传统的头部制动方法是在枕后垫折叠软毛巾,颈部两侧各用沙袋(盐水袋)固定进行头部制动,不符合人体仰卧位时应有的高度。本研究设计的头部制动枕,其根据颈托形状而将中间部分设计为中间有一凹槽,上下部分略高,适合颈托的放置,使头颈部皮肤受力均匀,缓解皮肤受压,维持颈椎正常生理曲线;通过上下枕芯分体设计,使用可调节插销,即可实现两侧的活动芯体与凹槽之间距离的调整,满足不同头围大小患者的需求;枕头的内容物为硬质乳胶,其具有透气性好、较硬,使用时能保护颈椎、缓解颈椎疲劳。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颈肩部位皮肤反应性充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自我感觉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90.0%以上患者认为,头部制动枕使用方便并且不影响睡眠。

5 小结

与传统的枕后垫折叠软毛巾头部制动的方法相比,本研究研制的头部制动枕,可维持颈椎前路术后戴颈托患者颈椎正常生理曲线,对颈部起到支撑的作用,以保证患者头颈部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在降低皮肤反应性充血发生的同时能保护颈椎和缓解颈椎疲劳,增加患者舒适度,并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前路舒适度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博雅教育 奠基人生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两种舒适度指数在海南岛气候舒适度评价中的应用及对比分析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前路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大陆集团卫星摄像头通过智能互联提升驾驶安全性与舒适度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