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研究
2021-10-18陈金萍李玉倩
陈金萍 李玉倩
【摘要】应用题是连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桥梁,是培养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载体.然而,教师以往采用的套公式、背思路的教学方法的效果不佳,导致学生频频出现解题思路混乱、计算不够精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基于此,笔者立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现状,对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与其他类型的数学题目相比,应用题更加抽象,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思考能力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面临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基于这一现状,小学数学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应用题解题的教学,还要不断完善应用题解题教学的策略,从而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效果.
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要求的分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题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同时,新课程标准对应用题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无论是提出数学问题,还是理解数学应用题目,都要从数学的角度出发,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学生通过对应用题目的分析发展自身的应用意识,通过交流与沟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产生的不同感悟,理解实际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形成反思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转化,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具体来说,在小学各个学段,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更好地契合学生的思维.
1.一二年级时,学生可以运用一步或两步计算的方法进行一些具体实物的加减,对具有加减乘除的应用题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运用数学基本运算原则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构建数字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明确数字背后的实际含义,优化问题解决方法.
2.三年级时,学生可以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列出综合算式,并对其进行解答.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口述想法、思路等,然后比较不同方法的解题思路,分析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优化应用题解决思路.
3.四年级时,学生可以对步骤程序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三步以上的综合题目列出来,掌握和理解应用题目的一般步骤,并列出综合性的算式.
4.五六年级时,学生可以利用方程法构建已知与未知量的关系.教师可以以实际的工程问题、追击问题为载体,强化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以及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新課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现状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知识的应用意识,真正落实学以致用的目的.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现状不甚理想,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应用题目设置比较单一.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应用题设计直接决定了应用题教学的效果.但就当前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应用题目的时候,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缺乏新颖性.甚至在设计个别题目的过程中,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数学应用题目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借助固定思维模式和固定思路,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严重脱离实际生活.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在对其进行编写的时候,往往与社会脱节.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很难对其进行理解,所以难以对其进行解决.以工程类数学问题为例,有几根管子同时往水池内注水,有若干根放水,因为这种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难以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设计数学应用题目时,对一些陈旧的数学应用题目进行反复、循环利用,致使数学应用题与社会脱节,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应用题目教学程式化.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来说,多数数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呈现明显的单一化、程式化特点.在这种应用题解题教学方式下,学生基本上都是按照固定思维、固定模式思考和解决问题,难以多角度分析问题,无法借助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致使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
4.应用题目教学语言枯燥无味.就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语言来说,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忽视语言的艺术性、多样性和丰富性.这种枯燥的应用题解题语言,极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逐渐丧失解决应用问题的兴趣.
三、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路径的分析
(一)创设学生周边情境,体现数学应用性
小学应用题素材广泛、情境新颖,很好地契合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然而,一些生活中的实际生产问题、销售问题常常具有迷惑性,学生不能发现其中的数学本质,很难将这些实际问题与抽象的数学理论建立联系,这就导致学生在解决应用题的时候面临着较大的难度.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应用题目的理解,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以提取其中的信息,制约了学生对应用题目的解答.面对这一现状,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的效果,教师要设置学生熟悉的情境,拉进情境与知识的距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从而解决数学应用题目.例如,在“几何体体积”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数学应用题目的时候,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应用题情境.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面透明的玻璃鱼缸,并提问“大家看下这个玻璃鱼缸是什么形状?如果要养鱼,需要多少水才能注满鱼缸?如何进行计算?”随后展示向玻璃鱼缸注水的过程,并对玻璃鱼缸的体积进行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先动手测量玻璃鱼缸的长、宽、高,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体积.如此一来,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使小学数学应用题目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促使学生在应用题情境中,思考、探究问题,最终更好地解决数学应用题目.
(二)教师主控转为调控,促进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