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MRI 与CT 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体会

2021-10-18王立国刘鑫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7期
关键词:腰间盘符合率脊髓

王立国,孙 峰,刘鑫婷

(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影像科 山东 淄博 255000)

腰椎间盘突出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表现为下腰部疼痛,该病改变了患者应有的健康状况,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1]。在对患者诊治时,应认真观察病情,对疑似病例进行排查,确诊患病后进行对应治疗。该病常规诊断多是问诊和采集病史,近年来,新的影像学技术不断产生,能有效帮助确诊腰椎间盘突出[2]。本研究旨在探讨本院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60 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CT 和MRI 的诊断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诊治的60 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纳入标准:①诊断与鉴别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②无其余异常,未造成内脏损伤和出血者;③自愿参加本调查者。排除标准:①心力衰竭者;②凝血功能及抗心磷脂抗体者;③治疗前3 个月伴急性炎症者。患者中男35 例,女25 例;年龄29 ~69 岁,年龄均值(52.48±4.75)岁;病程1 ~13 年,平均病程(1.9±0.4)年。

1.2 方法

CT 诊断方法:采用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MultiscaleVoxel 系列工业CT 诊断,仪器选择64 排128 层螺旋CT 设备,对患者进行初步定位、修正定位、完善定位的扫描,CT 扫描的参数设定:成像参数层厚为3 mm,扫描架倾角±30°,层间距1 mm。矩阵256×512。检查时,保证扫描层面和椎间隙的中心线保持平行关系,CT 描述L3-4,L4-5,L5-S1 间盘,CT 扫描,以6 层厚/层距计算,且全面探查软组织窗和骨窗,检查获取图像经过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判别,交由经过严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的医生以双盲形式阅片,做出诊断。

MRI 诊断方法:仪器选择SIEMENSNOVUS1.5T 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时,加扫矢状面或冠状面,将体素投影到显示平面,根据需求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由从事医学影像多年且具有丰富的影像诊断临床经验医师进行阅片,并判断患者是否因为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1.3 评价标准

安排专人统计两种诊断方式的钙化、椎间盘积气、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的诊断符合率;腰间盘膨出、腰间盘脱出、腰间盘结节、腰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全部数据。诊断符合率、诊断准确率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符合率分析

手术结果中钙化38 例、椎间盘积气40 例、椎间盘变性21 例、脊髓变形23 例、硬膜囊受压42 例、神经根受压24 例,统计CT 诊断、MRI 诊断的诊断例数各占手术结果例数的百分比发现,CT 诊断钙化、椎间盘积气符合率显著高于MRI 诊断(P<0.05)。M R I 诊断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符合率显著高于C T 诊断(P<0.05)。两组神经根受压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n(%)]

2.2 两组诊断准确率分析

手术结果中腰间盘膨出20 例、腰间盘脱出15 例、腰间盘结节7 例、腰间盘突出18 例总准确60 例,统计CT 诊断、MRI 诊断的诊断例数各占手术结果例数的百分比发现,MRI 诊断总准确率99.33%显著高于CT 组的78.33%(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症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腰部疼痛、周围神经症状、下肢放射痛等,极大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同时对患者日常工作产生较大负面影响[3]。对发病机制进行分析,腰椎间盘突部位和神经根受压程度存在密切关系,且伴随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大,椎间盘变形的程度不断加剧,易导致碎裂、脱落、骨性关节面裸露,甚至会致使患者发生直肠刺激症状及下肢瘫痪[4]。早期诊断与及时医疗护理就变得十分重要,近些年来,伴随成像技术逐渐完善,椎间盘突出检出率越来越多[5]。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MRI 与CT 诊断,是该病应用最广的功能检查影像技术,其中的CT 诊断技术是该病最主要的检查手段,覆盖范围广,并且分辨力高,可以全面地观察患者的腰椎间盘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6]。CT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体检中主要突出软组织密度块影,表现为较多的新月状或者是丘状,椎间盘向前后或侧方突出,脊髓神经根受压非常严重,硬膜囊前间隙变窄,突出椎间盘中可见卵圆形或桑葚状高密度影,出现脊柱椎节椎间盘钙化症。据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通过CT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在椎间盘萎缩变薄、膨出、骨性终板硬化增厚等检查中更具优势,此外,CT检查方式耗时更短,花费更低,在许多基层医院运用普及力度大[7]。

相比CT 诊断,MRI 检查方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高软组织分辨力,能够实现多器官联合、多参数成像,分析和判断伪影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并进行排除,对椎管内病变具有很高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有研究报道,一些椎间隙狭窄均未见明显改善的患者中,CT 无法检测到的疾病,进而使用MRI 平扫SE T1WI,MRI 平扫对椎间盘病变脊柱与影像学相关的解剖结构均能清晰地呈现出来,同时T2WI 一般判断病变的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全方位的脊髓、硬膜囊以及神经根等信息参数,让其更准确辨别髓核突出症。李鑫等[8]研究中,相比MRI,CT 诊断能过非常准确地诊断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内占位性病,而MRI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时,对移位膜囊或脊髓受压变形及移位的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本次研究中,CT 诊断钙化、椎间盘积气诊断符合率高于MRI 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比,MRI 诊断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 诊断(P<0.05)。MRI 诊断总准确率显著高于CT 诊断(P<0.05)。提示,对钙化、椎间盘积气,适合采用CT 诊断;对脊椎变形、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适合采用MRI 诊断;MRI 具有相对较高诊断精确性。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症诊断中,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时,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但MRI 高精度定位诊出精确度较高,在实际应用中,会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取,或联合诊断,以确保诊断精度,指导深度诊断和治疗工作。

猜你喜欢

腰间盘符合率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手术与保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分析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腰间盘突出怎么治疗?
遭遇腰间盘突出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