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现状与展望

2021-10-16王会花

世界教育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

王会花

摘   要:高等教育合作在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与维谢格拉德四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政府间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双方教育机构设立相关专业、建设联合培养项目;开展语言类人才培养项目和国别与区域相关研究项目;互设语言文化教育机构,建立了多样化的合作交流平台。中国与维谢格拉德四国高等教育合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国—中东欧合作、中欧合作框架内现有合作平台,亦应抓住时代机遇探索建立“维谢格拉德集团+中国”高等教育合作机制,不断丰富教育合作参与主体,立足共同需求和合作优势,强化重点合作领域,构建中国与维谢格拉德四国高等教育合作的新格局。

关键词:维谢格拉德集团  高等教育合作 教育国际化

一、引言

维谢格拉德集团(Visegrad Group)由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四个中东欧国家组成,又称为维谢格拉德四国(Visegrad Four,V4)[1]。V4成立于1991年,最初的目的是加入欧盟,融入欧洲一体化。2004年,V4如愿成为欧盟成员国。近年来,V4的合作机制不断完善,集团内部组织化进程取得显著进展,建立了总统和总理级别的对话合作机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作为一种欧盟新成员国内部的协调机制,V4常常“抱团”参与欧洲事务,在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正逐步发展成为欧盟内部十分活跃的次区域组织。

V4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的重要成员国。近年来,V4与中国在各领域全面推进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合作在国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和V4的教育交流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20世纪50年代起,双方互派留学生。1950年,新中国向国外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的目的地国就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同年,清华大学为来自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33名留学生开设中国语文专修班。第一代留学生学成后,在各自领域内为推动中国与V4的合作与交流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的建立为中国与V4高等教育合作注入了新动力。特别是2016年7月,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来,中国与V4的高等教育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人员交流日益紧密,在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合作渠道、形式和范围逐步扩展。

二、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发展现状

(一)政府间合作机制初步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波兰共和国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匈牙利人力资源部、捷克共和国教育青年体育部、斯洛伐克共和国教育部分别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合作计划等,通过互设奖学金项目、开展语言教学、举办高等教育展览、开展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等方式推进合作。

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是深化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早在1997年,中国与匈牙利就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2016年,中国分别与波兰、捷克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2019年,中国与斯洛伐克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协议》。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的签署不仅为双方学生到对方国家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推进双方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合作。此外,留学生毕业后的学历认证程序的进一步便捷化也为高水平人才的交流打开了制度的大门。

(二)语言类专业人才培养初具规模

随着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的开启,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中国高校掀起一波开设V4语言相关专业的高潮。截至2021年,中国高校设置的V4语言专业点达到45个,其中波兰语16个,捷克语15个,匈牙利语12个,斯洛伐克语2个。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中国高校与对象国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聘请外籍教师授课、教师和学生互访、共同组织研讨会议等形式开展教学科研合作。开设相关语言专业点的高校还普遍设立了V4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在培养语言文学类人才的同时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2016年以来学校陆续开设匈牙利语、波兰语、捷克语等专业并设立中东欧研究中心,聘请外籍专家授课或进行短期讲学、合作研究。

近年来,V4高等教育领域中文学习和推广也持续升温,在四国高校中已有10余所开设了中文专业。其中,波兰华沙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捷克查理大学等高校的中文专业开设历史悠久,且具备本硕博人才培养层次。这些高校也都与中国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定期选送汉语教师,开展人员交流以及科研合作等。此外,随着中国与V4在经济贸易、文化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V4对精通汉语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有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开设汉语课程。

(三)文化教育机构为合作提供新动能

语言文化往往成为出国留学的重要先决条件,语言文化教育机构的设立与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双方文化的长期交流,也能够为双方高等教育合作创设更多可能。

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设的语言文化教育机构,也是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形式上的一大创新。截至2021年1月,V4已开设16所孔子学院(波兰6家、匈牙利5家、斯洛伐克3家、捷克2家),均由国内外高校合作建设。孔子学院在推动V4汉语教学、汉语师资培训以及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互设国家文化中心是对外交流过程中文化互信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国与匈牙利在这方面进展显著。2013年11月,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Beijing Hungarian Cultural Institute)正式揭牌,匈牙利也成為第一个在中国建立文化中心的中东欧国家。2020年6月,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Chinese Cultural Center in Budapest)正式注册,搭建起中匈两国人文交流合作的又一个新平台。2020年11月,匈牙利在中国成立中东欧文化教育中心,并在布达佩斯和北京设立办公室,推动两国高等教育合作、留学生培养以及文化交流。而在V4国家,近年来波兰西里西亚大学、匈牙利考文纽斯大学、捷克布杰约维采技术与商业学院等高等学府也设立了旨在推广中国文化、服务中国留学生的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四)合作办学取得长足进展

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全球化时代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高校与V4高校推动多个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项目落地,为双方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2015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与捷克克拉洛韦大学医院设立“中国—捷克中医中心”,开展临床诊疗、教学培训、科学研究等活动,中心规划在建成集科研、教学、诊疗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中心,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西医人才。2017年,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大学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中医药人才联合培养,采用“4+1”的培养模式,即前4年在塞梅尔维斯大学进行西医和中医药理论学习,最后1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中医实践。2018年10月,复旦大学与匈牙利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合作的“金融专硕双学位项目”正式启动,项目采用全英文授课,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匈牙利中央银行和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商学院三方合作培养人才。201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与波兰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联合举办“中东欧研究”方向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完成为期3年的学业后可申请中波两国的硕士学位。

(五)合作平台日益趋向多元

中国与V4通过多渠道建立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论坛和联盟,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研协同等提供了多样化的合作交流平台。2017年,中国北京、重庆两地高校与波兰高校共同建立“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同年10月,天津大学和斯洛伐克技术大学建立由中国工科大学联盟—卓越联盟9校与V4以及乌克兰、奥地利等国理工类院校参加的“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2]。2019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捷中教育交流协会共同主办“捷中教育圆桌会议”和捷克教育展。这些教育联盟的建立和合作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推进教育合作的谋划、资源的共享以及长效合作机制的建设。

三、双方高等教育合作前景展望

近年来,中国与V4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相关合作仍然存在规划多而落地少,对教育资源的共享度与吸引力相对不足等问题,具体反映在学生学者双向交流的规模、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数量等方面。站在新的合作起点上,中国—V4高等教育合作可以从机制、主体、平台、领域等方面推动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一)建立“中国+V4”高等教育合作机制

V4内部合作有一套运行有效的合作机制,通过这套机制V4各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在教育和科技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与V4各国在多个领域均开展了交流与合作,高等教育领域可以成为双方开展整体性多边合作的突破口。在现有双边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聚合优势,建立“中国+V4”高等教育合作机制,打造机制化交流合作平台,尝试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学者参与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二)进一步丰富教育合作参与主体

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倡议,“地方政府、各级学校以及社会机构、专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行动起来,共同推进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建立”[3]。中国已经开始寻求新的建设路径,通过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社会等多方力量,促进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2020年7月,教育部成立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统筹建设国际中文教育资源体系。同时宣布,孔子学院品牌将由高校、企业等发起成立的民间公益组织“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负责运行[4]。中国—V4高等教育合作应在此背景下努力扩大合作的参与主体,吸引社会机构、企业等力量加入,拓展教育合作的方式和途径,尝试打造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和教育合作项目。

(三)充分利用现有多边合作机制平台

2014年建立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在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教育政策对话、联合教育项目、人员交流与共同科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中国宁波市地方政府主导推进的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交流会也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5]。中国—V4高等教育合作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平台与资源,推动更多实质性合作规划的落地。此外,中国与欧盟的教育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建立了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2020年,欧盟委员会提出建设“欧洲教育区”(European Education Area),加强与中国等全球战略伙伴的教育合作,打造互惠和公平的竞争环境[6]。中国与V4的高等教育合作可以搭上中欧教育合作的快车,促成新的突破。

(四)立足需求,聚焦合作重点领域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旨在加强人文交流,推动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中国与V4后续应进一步聚焦各自优势学科领域,打造高水平合作办学项目和专题性培训项目,共同培养双方经济合作急需的语言类、经贸类、工程类、环境能源类人才。要进一步深化高校间的合作,使其不仅仅停留在框架性协议阶段,而是通过联合培养、贯通培养等模式,开拓更深入的战略性合作。实质上,V4高校的社会学、音乐、建筑设计、农学、汽车工程等学科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都排名靠前,但目前在中国的知晓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了对外合作交流形式的创新。中国与V4高等教育在之后的合作中,可以更多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如建立线上教育资源聚合平台、建设微专业项目等,亦可在创新创业类、实践类项目的学分互认、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国际认证等方面发展更便捷、更具可操作性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黎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匈牙利的汉语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20,5(2):100-110.

[2]天津大学新闻网.“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在斯洛伐克成立[EB/OL].(2017-10-24)[2021-01-18].http://news.tju.edu.cn/info/1014/33724.htm.

[3]教育部.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EB/OL].(2016-07-13)[2021-01-3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81096.htm.

[4]人民网.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设立[EB/OL].(2020-07-17)[2021-03-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412742890034588&wfr=spider&for=pc.

[5]曾毅, 张土良.第六届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交流活动开幕[N/OL].(2019-010-10)[2021-01-30].https://difang.gmw.cn/nb/2019-10/10/content_33221928.htm.

[6]European Commission.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Council, 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 on achieving the European Education Area by 2025[EB/OL].(2020-09-30)[2021-02-20].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52020DC0625.

編辑 娜迪拉·阿不拉江   校对 吕伊雯

猜你喜欢

教育国际化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高校联盟体系下结构化MOOC框架 
国际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教育自觉
以信息化和国际化构建现代终身学习体系
国际教育交流开启文化理解之窗
打造中巴教育文化交流的互动平台
教育国际化中的学生交流
以文化特色吸引国际学生以开放姿态促进教育交流
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